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20:12
《让开府表》
原文: 臣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臣自出身以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忧。臣闻古人之言,德未为人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为人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今臣身托外戚,事连运会,诫在过宠,不患见遗。
而猥降发中之诏,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身辱高位,倾覆寻至,愿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违命诚忤天威,曲从即复若此。盖闻古人申于见知,大臣之节,不可则止。臣虽小人,敢缘所蒙,念存斯义。
今天下自服化以来,方渐八年,虽侧席求贤,不遗幽贱,然臣不尔推有德,达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未达者不少。假令有遗德于版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而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
臣忝窃虽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等宰辅之高位也。且臣虽所见者狭,据今光禄大夫李憙执节高亮,在公正色;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胤清亮简素,立身在朝,皆服事华发,以礼终始。虽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
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今道路行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还屯。不尔留连,必于外虞有阙。匹夫之志,有不可夺。
注释:
使同台司:即开府仪同三司。开府的意思是可以自开幕府,自选幕僚;仪同三司的意思是享受与三公(司空、司马、司徒)同等的待遇。魏晋南北朝时,“开府仪同三司”其实只是一个荣耀的虚衔。
译文:
臣听闻陛下恩宠,提拔臣开府仪同三司。臣自出仕以来,已历十几年,受任于朝野内外,每每担当及其显赫重要的职务。臣常以为依靠才智职位不能立刻被提升;依靠恩宠职位很难长久的保持;臣朝夕胆战心惊,为了自己的殊荣而担忧。臣听古人说,道德没有为众人所信服而获封*,会导致有才干的大臣不再进取;功劳没有为众人所承认的人享受厚禄,会导致勤劳的大臣不再勤勉。今天臣身为外戚,陛下对臣,恩宠连连,臣实在以过宠为患,不以冷落为忧。
陛下现又对我下恩宠的诏书,加显要的殊荣。臣有什么功劳可以承受,凭什么可以心安理得。我恐怕辱没了*厚禄,危险的时候就要到了;我只愿守着前人的漏室,难道就不可以满足吗?违抗圣命固然是忤逆天威,但如果假意迎合不也是一样吗?臣曾听闻古人贵有自知之明,大臣的权位,不适当就要阻止。臣虽是小人,还是愿意沿着前人的启蒙,顾念保存他们的高义。
今天下自(晋朝)归化以来,方才八年,虽然陛下诚心求贤,不论贵贱;然而臣还是不能多举荐有品德有功劳的能臣,使陛下知道德才胜过臣的人多,不如臣的人少。假如有高德的人被遗落在市井之间,有贤才的人隐居在江湖之内,而我朝廷议却不以嘉奖臣为过错,臣受嘉奖而不觉得惭愧,那问题难道不是很严重吗?
臣荣幸为官虽然时间很长,但从未像今天这样身兼文武的要职,官居宰辅的高位。而且臣尽管看见的能臣不多,但我可以作证今天的光禄大夫李憙(xǐ)高风亮节,公私分明;光禄大夫鲁芝洁身自好,与朝臣相处,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胤勤俭节约,在工作岗位上,从来一丝不苟,始终依礼而行。他们虽然都历任朝野内外的职务,与寒族子弟一样历经考验,可还是不能得到我这样的恩宠;臣不如他们却得到*厚禄,怎么不是阻塞了天下人对朝廷的期望,降低了陛下身上的光芒吗?
臣发誓守此穷节,没有苟且升官的打算。如今与吴国道路相通,边境多事,臣乞求陛下保留臣现在的职务,以便臣能尽快赶回军中。如果再这样停留,必然导致对吴国的军事准备出现缺陷。臣一介匹夫的心愿,也是不会改变的。
原文: 臣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
臣自出身以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忧。
臣闻古人之言,德未为人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为人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今臣身托外戚,事连运会,诫在过宠,不患见遗。
而猥降发中之诏,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
身辱高位,倾覆寻至,愿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违命诚忤天威,曲从即复若此。盖闻古人申于见知,大臣之节,不可则止。
臣虽小人,敢缘所蒙,念存斯义。 今天下自服化以来,方渐八年,虽侧席求贤,不遗幽贱,然臣不尔推有德,达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未达者不少。
假令有遗德于版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而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 臣忝窃虽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等宰辅之高位也。且臣虽所见者狭,据今光禄大夫李憙执节高亮,在公正色;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胤清亮简素,立身在朝,皆服事华发,以礼终始。
虽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 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今道路行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还屯。
不尔留连,必于外虞有阙。匹夫之志,有不可夺。
注释: 使同台司:即开府仪同三司。开府的意思是可以自开幕府,自选幕僚;仪同三司的意思是享受与三公(司空、司马、司徒)同等的待遇。
魏晋南北朝时,“开府仪同三司”其实只是一个荣耀的虚衔。 译文: 臣听闻陛下恩宠,提拔臣开府仪同三司。
臣自出仕以来,已历十几年,受任于朝野内外,每每担当及其显赫重要的职务。臣常以为依靠才智职位不能立刻被提升;依靠恩宠职位很难长久的保持;臣朝夕胆战心惊,为了自己的殊荣而担忧。
臣听古人说,道德没有为众人所信服而获封*,会导致有才干的大臣不再进取;功劳没有为众人所承认的人享受厚禄,会导致勤劳的大臣不再勤勉。今天臣身为外戚,陛下对臣,恩宠连连,臣实在以过宠为患,不以冷落为忧。
陛下现又对我下恩宠的诏书,加显要的殊荣。臣有什么功劳可以承受,凭什么可以心安理得。
我恐怕辱没了*厚禄,危险的时候就要到了;我只愿守着前人的漏室,难道就不可以满足吗?违抗圣命固然是忤逆天威,但如果假意迎合不也是一样吗?臣曾听闻古人贵有自知之明,大臣的权位,不适当就要阻止。臣虽是小人,还是愿意沿着前人的启蒙,顾念保存他们的高义。
今天下自(晋朝)归化以来,方才八年,虽然陛下诚心求贤,不论贵贱;然而臣还是不能多举荐有品德有功劳的能臣,使陛下知道德才胜过臣的人多,不如臣的人少。假如有高德的人被遗落在市井之间,有贤才的人隐居在江湖之内,而我朝廷议却不以嘉奖臣为过错,臣受嘉奖而不觉得惭愧,那问题难道不是很严重吗? 臣荣幸为官虽然时间很长,但从未像今天这样身兼文武的要职,官居宰辅的高位。
而且臣尽管看见的能臣不多,但我可以作证今天的光禄大夫李憙(xǐ)高风亮节,公私分明;光禄大夫鲁芝洁身自好,与朝臣相处,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胤勤俭节约,在工作岗位上,从来一丝不苟,始终依礼而行。他们虽然都历任朝野内外的职务,与寒族子弟一样历经考验,可还是不能得到我这样的恩宠;臣不如他们却得到*厚禄,怎么不是阻塞了天下人对朝廷的期望,降低了陛下身上的光芒吗? 臣发誓守此穷节,没有苟且升官的打算。
如今与吴国道路相通,边境多事,臣乞求陛下保留臣现在的职务,以便臣能尽快赶回军中。如果再这样停留,必然导致对吴国的军事准备出现缺陷。
臣一介匹夫的心愿,也是不会改变的。
《诫子书》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
《诫子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文辞、丰富的蕴含,更有诸葛亮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而言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一、勤于开卷,敏于探索。《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今天学习不仅意味着多读书、读好书,学习也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一般而言,一个肯读书、肯学习的干部,总会给人以彬彬有礼、豁达雅量、涵养深厚的印象,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精神境界,与不学习的干部相比,往往有明显的区别。
一个不学习的干部,决不可能做到理论上和行动上的清醒与坚定,决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决不可能在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思深虑远、处变不惊,也决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来积聚人气、开拓事业。一是要强化*理论学习。
这是管方向、管长远、管本质的学习。有些人之所以 “翻身落马”,不注重学习,导致信念上的动摇、意志上的衰退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
二是要开阔知识眼界。事业无穷期,学习无穷期。
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认为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不能认为自己经过院校培养,有较高的学历,知识化、专业化已不成问题;不能认为自己有实际工作经验,底子厚实,学不学关系不大。 三是要密切联系实际。
立足实际,弄清上情、掌握下情、联系国情和世界发展大背景,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现实中的发展对策和根本实践,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改革成果和发展实惠。 二、立于清廉,致于高远。
清廉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高远是领导干部的境界所在。 《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内心淡泊才能含英咀华,内心开阔才能登高望远。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种清明清廉、自律自控的大修养,没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襟怀,那么,他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社会责任,不可能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操,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们不能忘了是*先辈给了成长成才的空间,不能忘了是党和人民给了执政一方的权力。我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但是 *** 人的光荣传统决不能丢,思想境界决不能低,精神气节决不能废。
一是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掌权为民。任何时候都不忘艰苦奋斗,任何地方都不忘民生民本,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珍惜和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二是要涵养淡泊,甘守宁静。清代学者胡达源说:“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
各级领导干部要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大度,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杂念、多一点公心,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羁,用超越功利的境界,踏踏实实地干一番事业。 三是要经受考验,廉洁自律。
俗话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亡于诱饵。”面对灯红酒绿的*,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因一时侥幸而饮恨终身,不能因盲目攀比而心态失衡,不能因不拘小节而以身试法。
要时刻坚守道德防线,时刻绷紧法纪之弦,自重、自醒、自警、自励,恪尽职守,率先垂范,管住自己,管住身边人,维护自身形象以是维护党的形象。 三、勇于开拓,敢于作为。
《诫子书》中说得好:“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
肩负改革发展光荣使命的各级领导干部,不管处身于何种工作环境、何种工作岗位、何种工作条件,不管自己的年龄、资历、经验、水平如何,都不能放松对自己能力方面的严格要求。 一是要创新执政理念。
为政一方就是要对一方的民生负责,对一方的资源负责,对一方的发展负责,既要立足当前求发展,努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着眼长远谋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二是要坚持集思广益。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一个人的见识总有不足,领导干部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三是要力求开拓创新。
破除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守旧观念,在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上求突破;破除瞻前顾后、裹足不前的“等靠要”观念,在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成事上下功夫。要把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把他山之石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做事而不“作秀”,为民而不扰民,惜民力、解民难,办实事、求实绩。
薛修义,字公让,河东汾阴人也。曾祖绍,魏七兵尚书。祖寿仁,秦州刺史、汾阴公。父宝集,定阳太守。
修义少而奸侠,轻财重气。魏正光末,天下兵起,特诏募能得三千人者,用为别将。脩义得七千余人,假安北将军、西道别将。以军功,拜龙门镇将。
后宗人凤贤等作乱,围镇城,修义以天下纷扰,遂为逆,自号黄钺大将军。诏都督宗正珍孙讨之,军未至,修义惭悔,遣表乞一大将招慰,乃降。凤贤等犹据险不降,修义与书,降之。乃授凤贤龙骧将军,阳夏子,改封汾阴县侯。尔朱荣以修义反覆,录送晋阳,与高昂等并见拘防。荣赴洛,并以自随,置于驼牛署。荣死,魏孝庄以修义为弘农、河北、河东、正平四郡大都督。时神武为晋州刺史,见之,相待甚厚。及韩陵之捷,以修义行并州事。孝武帝入关,神武以修义为关右行台,自龙门济河,招下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
初,神武欲大城晋,中外府司马房毓曰:“若使贼到此处,虽城何益?”乃止。及沙苑之败,徙秦、南汾、东雍三州人于并州,又欲弃晋,以遣家属向英雄城。修义谏曰:“若晋州败,定州亦不可保。”神武怒曰:“尔辈皆负我,前不听我城并州城,使我无所趣。”修义曰:“若失守,则请诛。”斛律金曰:“还仰汉小儿守,收家口为质,勿与兵马。”神武从之,以修义行晋州事。及西魏仪同长孙子彦围*城下,修义开门伏甲侍之。子彦不测虚实,于是遁去。神武嘉之,就拜晋州刺史。后除齐州刺史,以黩货除名。追其守晋州功,复其官爵。俄以军功,进正平郡公,加开府。天保中,卒于太子太保,赠司空。子文殊嗣。
修义从弟嘉族,性亦豪爽。从神武平四胡于韩陵。历华、阳二州刺史,卒官。子震,字文雄,位廉州刺史,亦著军功。又历南汾、谯二州刺史。
李愬凭父亲的功德而得到官职出仕,被授官卫尉少卿。李愬善于谋略,精于骑射。元和十一年,朝廷出兵讨伐蔡州吴元济。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朝廷又命袁滋为统帅,袁滋作战也没有成效。李愬向皇帝上奏章自荐,希望能到军中效力。宰相李逢吉亦认为李愬有才能可以任用,于是就任命他担任随、唐、邓节度使。唐军兵士在遭受挫败之后,士气不振,李愬料想到了这样的情况,就不去整顿军队。有人认为他不当不整顿军队,愬曰:“叛贼正安于袁尚书指挥作战的宽缓,我不想使他们改得加强防备。”于是就欺骗三军说:“皇上知道我软弱,能承受战败之耻,所以让我来抚慰你们。作战,不是我的事情。”兵士们都相信了并因此都很高兴。对于受伤的士兵,李愬亲自安抚他们。叛贼以为曾经打败过将军袁滋,又因为李愬的名望不是他们所畏惧的,所以并不怎么加强防备。李愬沉着勇敢,长于谋划,能以诚心对待兵士,所以能够发挥兵士们的低下败落的士气,出乎叛贼的意料。过了半年,李愬觉得军队可以承担作战任务了,武器装备也准备充足了,于是就计划奇袭蔡州。李愬先前俘获了叛贼的将军丁士良,召他来审问他,丁士良言辞和精神都不屈服,李愬认为他与众不同,就解开了他的绑缚。丁士良为之感动,就说:“叛贼的将军吴秀琳统领几千军兵,难以迅速击败他。我能够使吴秀琳投降。”李愬听从了他的意见,十二月,吴秀琳率领三千军兵来降。李愬就派吴秀琳的军队进攻吴房县,占领了它的外城,得胜而收兵。有人劝李愬乘势进军攻下吴房县,李愬说:“攻下它叛贼就会集合兵力来固守他们的巢穴,不如留下它用来分散他们的兵力。”
当初,吴秀琳投降时,李愬单人独骑至他的营寨前与他谈话,并亲自解开他的绑缚,让他暂任秀衙将。吴秀琳感激他的恩遇,希望能立功来报效。他对李愬说:“如果想要击败叛贼,必须得到李佑,我是*为力的。”李佑是叛贼的骑兵将军,有胆识才略,守卫兴桥栅,常常侮辱蔑视官军,往来无法防备。李愬召来他部下的将军史用诚告诫他曰:“现在李佑率领他的军队获在张柴收割麦子,你可以率领三百骑兵埋伏麦田旁的树林中,再派士兵让他在麦田前摇动军旗,显示将要焚烧麦田。李佑向来轻视我军,一定会轻率地前来追击,你率领轻装的骑兵突袭他,一定会俘获李佑。”史用诚等按照他的预料,果然擒获了李佑而回。李愬亲自解除李佑的绑缚,并以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让他暂任散兵马使,允许他佩刀巡视警戒,可以自由出入中军帐中,对他一点也没有猜忌防范。李愬有空闲时常召见李佑,摒退别人和他交谈,有时直至夜半。李愬更清楚地了解叛贼的虚实情况。
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武为唐军各部之首,叛贼用全部精兵抵御李光颜。因此李愬乘着叛贼对自己没有防备,十月,准备奇袭蔡州。十日夜晚,夜色阴暗,下着雨雪,李愬让李佑率领突击将士三千人作为先锋,李愬亲自率领中军出征。叛贼依仗着吴房县的坚固,安逸自在,没有一个人发觉。李佑在城墙上挖洞率先登城,勇敢精锐的将士们跟从着他,全部杀死了守城门的士兵,登上了城门。吴元济投降了,李愬就用囚车把他押送往京城。
试为解答如下:
【原文】
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译文】
原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人乞求遗表(朝廷赠送圣旨对臣下表示褒奖)之恩,黄祖舜说:“杨愿暗地里周济秦桧,伤害好人。”最终没有发表这些诏命。秦熺死后,追赠太傅,黄祖舜说:“秦熺参与和他父亲秦桧谋议,现在不适宜追赠帝傅的品级。”朝廷追回了太傅的赠职。
注:参考ce.cn/Answer/View?id=5902,有修订。
臣以为依靠才智职位不能被立刻提升,依靠恩宠职位不能长久保持,臣朝夕胆战心惊,为自己的殊荣担忧
下面是《让开府表》全文翻译
臣听闻陛下恩宠,提拔臣开府仪同三司。臣自出仕以来,已历十几年,受任于朝野内外,每每担当及其显赫重要的职务。臣常以为依靠才智职位不能立刻被提升;依靠恩宠职位很难长久的保持;臣朝夕胆战心惊,为了自己的殊荣而担忧。臣听古人说,道德没有为众人所信服而获封*,会导致有才干的大臣不再进取;功劳没有为众人所承认的人享受厚禄,会导致勤劳的大臣不再勤勉。今天臣身为外戚,陛下对臣,恩宠连连,臣实在以过宠为患,不以冷落为忧。
陛下现又对我下恩宠的诏书,加显要的殊荣。臣有什么功劳可以承受,凭什么可以心安理得。我恐怕辱没了*厚禄,危险的时候就要到了;我只愿守着前人的漏室,难道就不可以满足吗?违抗圣命固然是忤逆天威,但如果假意迎合不也是一样吗?臣曾听闻古人贵有自知之明,大臣的权位,不适当就要阻止。臣虽是小人,还是愿意沿着前人的启蒙,顾念保存他们的高义。
今天下自(晋朝)归化以来,方才八年,虽然陛下诚心求贤,不论贵贱;然而臣还是不能多举荐有品德有功劳的能臣,使陛下知道德才胜过臣的人多,不如臣的人少。假如有高德的人被遗落在市井之间,有贤才的人隐居在江湖之内,而我朝廷议却不以嘉奖臣为过错,臣受嘉奖而不觉得惭愧,那问题难道不是很严重吗?
臣荣幸为官虽然时间很长,但从未像今天这样身兼文武的要职,官居宰辅的高位。而且臣尽管看见的能臣不多,但我可以作证今天的光禄大夫李憙(xǐ)高风亮节,公私分明;光禄大夫鲁芝洁身自好,与朝臣相处,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胤勤俭节约,在工作岗位上,从来一丝不苟,始终依礼而行。他们虽然都历任朝野内外的职务,与寒族子弟一样历经考验,可还是不能得到我这样的恩宠;臣不如他们却得到*厚禄,怎么不是阻塞了天下人对朝廷的期望,降低了陛下身上的光芒吗?
臣发誓守此穷节,没有苟且升官的打算。如今与吴国道路相通,边境多事,臣乞求陛下保留臣现在的职务,以便臣能尽快赶回军中。如果再这样停留,必然导致对吴国的军事准备出现缺陷。臣一介匹夫的心愿,也是不会改变的。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薄。属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以攀为濬辅国司马,封关内侯。转荥阳令,上便宜十事,甚得名称。除廷尉平。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宣城太守,不行,转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大开封尝,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语在崇传。帝不纳。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弟逢平卿侯,兄子逵关中侯。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迁翊军校尉,顷之,出为东羌校尉。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涖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攀居心平允,氵位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乂、犍为费立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无妾媵伎乐,惟以周穷济乏为事。子璋嗣,亦有父风。
【译文】
何攀,字惠兴,是蜀郡郫地的人。他在州里任职主薄,上司刺史皇甫晏被牙门张弘所陷害,被诬告有大逆之罪。当时何攀正在守母丧期间,就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不会谋反,皇甫晏的冤情因此而得到平反。
王濬在益州时,将他征辟为别驾。王濬计划攻打吴国,派遣何攀奉表去拜会台阁,口头陈述计谋。皇帝下诏两次引见,于是命令张华与何攀一起筹划进军攻打的时机。王濬还派何攀去拜访羊祜,面陈攻打吴国的计划。何攀善于奉命行事,皇帝认为他不错,下诏要何攀参与到王濬的军事工作中。后来,孙皓向王濬投降,而王浑为自己去得迟而恼火,想攻打王濬,于是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到王浑那里,这件事就此解决。
朝廷又让何攀做王濬的辅国司马,并封为关内侯。后来他转任荥阳令,提交了有力国家又方便推行的十件事,得到了不少好名声。又任廷尉平。当时,廷尉卿诸葛冲看何攀是蜀地人,所以很轻视他,后来一起审理疑案,诸葛冲这才为之叹服。他升任宣城太守,但没有去,又转任散骑侍郎。
杨骏掌朝中大权时,拉了很多亲戚当官,又大肆封赏,想要遍施恩泽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何攀认为这样不对,于是和石崇一起提交议状上奏。奏文在石崇传内。皇帝没有采纳。后来他又以参加铲除杨骏的功绩,被封为西城侯,食邑万户,赐绢万匹,他的弟弟何逢被封为平卿侯,其兄长的儿子何逵被封为关中侯。何攀坚持让出自己所受的封户和一半的绢物,其余受取的封赠全分给了直系、旁系的本宗亲戚,一点都没留给自己。
后来又任翊军校尉,不久,出朝廷任东羌校尉。又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任大司农。又转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他坚持退让不愿就职。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何攀就职,皇帝还亲自下诏,恳切而严肃地要求,何攀竟称病不起。
后来赵王司马伦篡位,派遣使者召见何攀,他更加称自己病势沉重。司马伦大怒,要杀了他,何攀不得已,带病接受召见。死于洛阳,享年五十八岁。
何攀居心公平允当,做官时讲究严肃整齐,喜爱才能杰出的人,对文士厚重,爱惜人才。在梁、益二州任中正时,招引弃置未用的人才。巴西之地的陈寿、阎乂、犍为、费立都是西州的名士,而且都被乡里说坏话,被清议了十余年。何攀帮他们申明了曲直,他们都得以免于冤枉。何攀虽然身居要职,但家里非常清贫、简朴,没有收置妾媵和伎乐,还专门做周济穷人、救济有难处的人的事。他的儿子何璋继承了爵位,何璋也有他父亲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