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2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23 20:10
1、足下,中国古代常用于君主,战国以后,臣下对君主,同辈之间可以用“足下”来称呼。
2、阁下,意为对您的敬称,古代常用于口语,近代以至现代多用于书信中。
3、对象不同
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
阁下:常用于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
4、用途不同
足下:旧时交际用语。
阁下:多用于书信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0:20
礼多人不怪,有礼走遍天下。中国是礼仪之邦,为了表达尊敬,第二人称的词,这么你说的阁下,足下。先来看看什么意思。
阁下:我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阁下最初是对宰相大臣的敬称,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挚友亲朋间的尊称。
足下:一词的意思是不敢抬头看着对方,只敢低头看对方的脚下,以此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是一个敬辞,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都可以尊称对方为“足下”,意思跟今天的“您”相近。
古时,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他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随带一起来学习一下哦~
一、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微:微臣
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这些谦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种情况基本不用了,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三、其他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四、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二至三岁称孩提。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七岁称韶年。十岁以下称黄口。十三岁至十五岁称舞勺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称舞象之年。女孩十二岁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三岁称豆蔻年华。女孩十五岁称及笄之年;十六岁称碧玉年华;二十岁称桃李年华;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不惑之年。五十岁称知命之年。六十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七十岁称古稀之年。八十岁称杖朝之年。八十至九十岁称耄耋之年。一百岁称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五、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六、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别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别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0:21
阁下,敬称,为了尊重对方,所以称之为阁下。多用于书信中,现在在一些正式场合仍使用。
宫殿是皇族居住的地方。一般的人,官再高,府邸也不允许称作宫或者殿。一般的高级*,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做“阁”。
足下,用来称呼对方。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现在一般不用。
在陛下这个词出现以前,下级*称呼自己的主公,一般都用足下这个词。后来,慢慢演化成平辈之间也互相这样称呼了。
扩展资料
典故
春秋时代,晋国的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导致太子申生自杀,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则逃亡他国。重耳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部落里寄居十二年,后来重返中原,欲寻求各国的协助而复国。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行人饥寒交迫的到达了卫国,没想到卫文公却让他们吃了难堪的闭门羹。
这时,重耳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染上了风寒,发著高烧,他喃喃呓语著想喝一碗肉汤。但是,随行的人一样也两袖清风,上哪儿去筹钱买肉呢?忠心耿耿的介子推,一咬牙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出热热的肉汤,重耳喝了之后,居然不药而愈。一行人也继续前行,到达了齐国,并获得齐桓公的支持,终于在*十九年之后,返回晋国,登上大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掌政权后,要之前随同*的臣子们,说说自己的贡献,再来*行赏。看到众人自我吹嘘、争相邀功的嘴脸,介子推非常厌恶,他自始至终都不发一语,晋文公也没想起他来。介子推失望之馀,带著母亲退隐山林。有人为他打抱不平,晋文公才想起了他的恩泽,急忙派人寻访,但是介子推已经淡泊名利,无论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赏。
有人向晋文公献策,放火烧山*他下山,却没料到这把火熄灭之后,众人在满山灰烬中,找到了抱著一棵树被活活烧死的介子推与母亲。悔恨不已又伤心欲绝的晋文公,除了命人厚葬介子推*之外,并将这棵树砍下来,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著这双鞋,就想起那段患难与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叹:“悲乎足下!”
因此,足下一词,虽然和脚有关系,但词意并不是将朋友踩在脚底下,而是取其睹物思人,感怀昔日之情,而衍生出对朋友敬称之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0:21
足下在古代是对上级或者同辈人的敬称,现在一般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