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6 23: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11:17
古诗《画》描写了山,水,花,鸟这四个景。
《画》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原文如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白话文释义: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首先此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客观物象。此乃“静境”,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得其有无限的风光。此色含义无穷,可是清秀俊朗红湿绿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苍苍的绝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异色,唯有静心者能品之。
第二句“近听水无声”,有“动境”,因为源头活水来。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在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而且诗之所咏既然是画,则所画之物自然是无声的,与“近听”、“远听”有应无关。
然而按逻辑说来,“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题总先假设着肯定命题。“水无声”写的既是作为画这个客观事实,但同时又表示着画上的水本来应该有声而此刻也仿佛有声似的,因此才使得观者欲“近听”之,这即是高超的绘画艺术所起的移情作用之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11:17
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看着画, 远看好像真的山, 有色彩.走近一听, 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了, 可花还没有谢, 即使有人来, 画上的鸟儿 也不会被吓走。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王维(701-761), 字摩诘(jié),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 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 苏轼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晚年无心仕途, 专诚奉佛,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从诗文来看这幅画作 有山有水有花有鸟, 非常写意。 了了几笔, 形容这幅画 作画的惟妙惟肖, 几乎可以乱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