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你如何用PPT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1:29
给教师的纯干货建议,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其中有很多图片,一目了然。
当过老师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刚上课时的时候同学们都抬头听讲,眼睛看着老师,可过了一会儿,学生接二连三的都低下了头,看到这样的情形,老师生气的同时难免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课讲的不好,抓不住学生。其实有的时候,原因很可能出在了PPT的制作上。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给老师们支几招,能够使得做出来的PPT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铁”。
一、页数=? 时长和内容决定
如果一节课播放的PPT过多,包含的信息量过大,学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消化这些信息,着会极大地消耗掉学生本来就有限的注意力。因此,我们要根据一节课(通常是45分钟)这个既定时长来确定PPT的页数与信息量。
那如何确定文字与图片的预留时间呢?文字的预留时间大约等于以慢速朗读文字后再根据文字多少增加3~15秒的时间。图片的预留时间大约等于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时间再增加几秒。制作PPT时可以根据这些时间确定一节课的文字量与图片张数。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过度阅读与理解造成的疲劳,保证其注意力的质量。
之前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在搜集资料时看到有一份PPT页数多达70页,而且其中有大量的文字,制作教师也一定是想着多给学生一些相关的有用信息,但学生在45分钟内实在是无法全部吸收这些信息。若不是要用到大量的图片,一般一课时的PPT页数不要超过二十,十多页是比较合适的。当然,不同学科有各自的特点,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背景选什么?年龄段说了算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色彩、图案与布局偏好,根据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好的PPT背景与插图等。小学生通常更喜欢丰富而鲜艳而色彩,而初中生偏爱素雅且简洁的背景,高中生和大学生更是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审美,有设计感的PPT一定会使他们眼前一亮。根据学生的审美特点去制作PPT,学生会有被尊重与理解的感觉,就像一声亲切的问候,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他们也更愿意接受PPT所传达的内容。下面四幅PPT背景就契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审美偏好。
三、插图与配图,你用对了吗?
与文字相比,图片可以使信息的传递更加直接与迅速,且更加地潜移默化。近年来,关于图形思考与表达的书籍层出不穷,这也传递着一个信号:人们越来越看重并且思考图形在交流与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恰当的配图能使学生对信息一目了然,而错误的配图也会事倍功半,影响讲课效果。那该如何正确地使用配图呢?下面给大家几条小建议。
1、能用图解决的就不要用文字
图片的直接高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因此在可以用图形或图片时可将其作为首选。如在标注英文单词的中文时,可以用图片代替文字。
图片不仅能使学生快速接地受信息,而且节省了二次转化(在大脑中将文字转成图片)的时间,与此同时,大量证据显示图像更利于学生的记忆,可谓一举三得。
2、图片隐藏的心理暗示
不同的图片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在选取图片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如同样是思考的图片,右边的图片看上去有些绞尽脑汁甚至焦躁痛苦的感觉,学生在无意识中可能会受其影响,而左边的图片看上去更加自信沉着,也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乐观地思考。
3、卡通图还是实物图?这是个好问题
矢量图侧重线条轮廓,传达的信息简单明了。而实物图侧重细节,传达的信息层次丰富。在选择图片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如下面两幅图传达的都是拖地的信息,在使用时有何不同呢?
4、动图,用还是不用?
动图因其能更好地展现变化过程而被广泛使用,比如数学中展现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物理中物体运动的轨迹等等。也有一些教师在制作PPT时习惯性地插入动图作为点缀,本意可能是为了使得画面生动形象,但这样一来,有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动图上,从而影响了重要信息的传达。
四、给你一把利器——逻辑关系图标
如果文段或图片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总分、推论、对比等关系,用一些简单的图标帮助学生快速地厘清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减轻学生的思考压力(刻意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情况除外),保存学生的注意力以便“长期作战”。
五、为什么有的PPT内容读起来很累?
文字的大小与排版是影响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文字过小过密,学生在阅读时会消耗很多精力,可能会导致后续活动注意力的缺失。在文字数量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分页,分段,分行等形式分散这些信息,避免有些学生看到大量文字后出现的抵触心理。在排版时要综合考虑所选字号、字体、行距与所用页数,一般来说,28号以下的字偏小,读起来较为吃力;行距可以选择固定值22磅或者根据字的大小选择单倍或1.5倍行距;有密切关联的文段不要切分过多,一般不要超过5页,否则容易导致信息之间关联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