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9:11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灯市行》,将人们带入正月十五的热闹喧嚣之中。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灯节”。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与道教有关。❤️🩹💛
道教说他们所崇奉的神——天、地、水“三官”中的天官是正月十五日生,地官七月十五日生,水官十月十五日生,因之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元宵节就起源于西汉皇帝祭祀太乙神。《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祭,至明而终。”“太一”,又称“太乙”,从先秦时期起就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神。屈原《九歌·东皇太乙》中就写到了当时民间祭祀太乙神的礼俗,与屈原同时代的诗人宋玉在他的《高唐赋》中也记述了楚人祭祀太乙神:“有高士……醮鬼神,礼太乙。”此种风俗到了汉代,上元节时朝廷祭祀太乙用大典,全城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即而形成了灯节。
❤️🩹💛第二种说法认为,元宵节的起源与汉将周勃、陈平等人平定诸吕有关。❤️🩹💛
据记载,西汉惠帝刘盈死后,其母吕雉篡位,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协力于公元前180年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戡平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了这天晚上,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古时“正月”又被称为“元月”,“夜”又被称为“宵”,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后来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便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第三种说法,将元宵节的起源后移到东汉明帝刘庄。❤️🩹💛
刘庄喜好佛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佛教感兴趣的皇帝。他为了推崇佛教,就下令正月十五“烧灯表佛”,用以象征佛家学说大放光明。因此士族庶民,一律于正月十五夜晚张挂华灯。《事物纪原》记载说,汉代西都长安城有执金吾负责宵禁,“晓暝传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夜晚,皇帝特许执金吾弛禁,连其前后各一日允许百姓踏月观灯。这就是元宵节时许多地方写有“金吾不禁”的由来。
元宵节的习俗: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活动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元宵节闹花灯之风盛行,一直延传于后世至今。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到时官府和民间均悬挂各种形状、制作精美的彩灯,尤其是沿街民居和商铺所挂花灯更是争奇斗胜、流光溢彩,引来众多游人驻足观看。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龙❤️🩹💛
“舞龙”又叫“耍龙灯”,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龙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它是远古先民经过想象融入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之中的神圣物种,代表了祥瑞和力量。因此,舞龙有着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趋吉避凶的美好寓意。
形式完整的舞龙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至唐宋时期,舞龙已经非常普遍。“舞龙”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舞龙时,一人手持“龙珠”,其他人则控制龙身,一般一节龙身由一个人控制。不管龙身有多少节,每个人的动作必须要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地舞出龙的形意,舞出龙的飘逸的身形。龙的前进方向由控制龙头的人决定,舞龙跟随着龙珠摆动回旋,意趣盎然。
元宵节过完,年就过完了,因此人们特别珍惜这个节日。元宵节、宅家过,带你无恙、团圆有时!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9:11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其一: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其二: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据了解,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习俗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2、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3、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5、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9:12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一年一度的元宵想必大家都喻户晓,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但是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吗?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由来: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所以他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从此之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即元宵节。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刘氏江山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于是汉文帝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即“闹元宵”。
那么元宵节作为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有哪些习俗呢?
首先舞龙灯是元宵节庆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是因为中华民族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其次是吃元宵,因为“元宵”作为传统食品,有团圆美满之意;然后是观灯,因为灯在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当然也有猜灯谜、走百病、迎紫姑等习俗。在莆田,元宵节盛况赛过春节。近一个月时间里,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闹元宵,活动丰富;在福州,甚至还有摆设鳌山的习俗。
庚子鼠年闹元宵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过了今天、年才算过完了。
元宵节是十分热闹的一天,白天吃饺子,大锅菜,逛大集,看旱船,踩高跷,听响器;晚上吃元宵,挂灯笼,放鞭炮,放天灯,猜灯谜,通宵达旦、一夜无眠。据说,这些习俗很早就有,史*载:猜灯谜春秋战国时就有,时间够长吧。
关于元宵节习俗也有很多故事,我们老家河南有这样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位猎人打猎不小心打下一只神鹅,这还得了,惹恼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十五的夜里派天兵天将下凡火烧人间。有位美丽善良的仙女偷偷下凡,将玉皇大帝这一错误的决定告诉人间,让人间有所准备。于是正月十五的晩上人间村村户户挂满红灯笼,并在天空中放满飞行的天灯。天兵天将下凡一看,红光满村满地,烧起来了,不用费事儿,快回天庭复命吧。由此,人间避免了一场灾难。
我小时候正月十五晚上,玩的甩火把也与这个故事有关。就是将破旧的扫帚、拖把沾上桐油,用绳子拴牢后点燃,在空旷的野地里,甩出一圈圈火轮来,很是好看好玩。记得我9岁那年,连甩了三条旧扫帚,不小心棉裤后边被火星点燃,新棉裤烧了个大破洞。我妈很是心疼,找快相同颜色的布很费劲儿才将破洞补上。
元宵节还是我国最早的`情人节,元宵节是个喜庆浪漫的节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大户人家的女孩子是不准走出家门的,更不能自由恋爱。唯独元宵节的夜晚可以出来玩,观灯、猜灯谜,在唐宋的诗词中都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在宋朝大诗人辛弃疾的诗词中写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玉壶指十五的月亮,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这首词把京城富贵人家和寻常百姓共度元宵佳节的热闹非凡情景写得活龙活现。后三句把男追女乐的情景更写得神出鬼没、妙趣横生。女诗人朱淑真的巜生查子.元夕》更写得通俗易懂,意象唯美。"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把一个失恋的女子的怨郎情结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明清的话本和传统戏曲中,在元宵节观灯、猜灯谜中喜结良缘的婚姻故事更是比比皆是。
今年的元宵佳节不会有上述的灯火辉煌,火龙飞舞,虽没有猎人射杀神鹅,却因有人吃了有病毒的野生动物而导致新型病毒祸害人类。现在我国的城市和乡村都在坚守自禁,众志成城,与病毒对峙,切断传染链,元宵节的气氛将格外冷清。昨天北京有位朋友微信我,宅家10多天啦,快崩溃了。我回微信,不崩溃,不流泪,要比毅力,比韧劲儿。今年的元宵节照样热闹非凡,有句活叫境随人乐,要心中自带阳光,自带阳光的人,眼前永远光昌流丽、春暖花开。她说:"对,我今年自制红灯笼5个,凉台三个,客厅一个,走道一个,让屋里红灯高照,吉祥如意!"我调侃她说:"今天是情人节,你有情人吗?"她说:"有啊。"我说:"谁呀?"她大声说:"鈡南山教授!"我在微信里放声大笑:"好啊好啊!还有那些战斗在一线的所有医护人员们,他们都是病毒的克星,人民的救星,是我们最敬爱的人!为了他们对我们的爱,我们要更健康的活下去!"今年的元宵我们照样要闹,就在这小小的银屏里闹,闹它个天翻地覆,闹它个石破天惊,闹它个病毒遁逃,闹它个"于无声处听惊雷“,闹它个"纸船明烛照天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9:13
元宵节,也称为灯节或小正月,是中国农历正月的第15天,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中国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2月或3月份的阳历日期。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9:13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灯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是古代祭祀月神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