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8 13:5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16
《沁园春·长沙》放在高一课本是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沁园春·雪》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这是爱国教育。
高一是高中生活的开端,是一生中最青春、最有活力的阶段,正是通过这首词,向初入高中的学生们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希望同学在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时候就能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积极正能量的展望。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家*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16
《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其实非常类似,它们都是上阕写景,下阕写情,以景抒情。这两首词抒发的情感都是*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但这两首词也有些不同。
1、学生对景的理解难度不同。
《沁园春·雪》所描写的景是北国壮丽的雪景,没有特指地点或位置,即使没去过北国的人,读此词也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副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高原河谷冰封雪盖的雄壮景色。
但《沁园春·长沙》所描写的景是包含长沙独特地理构型的秋景,如果没有去过长沙,或者对长沙地理位置不熟悉,读此词的时候很难想象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分流而过,岳麓山枫叶红透半山的美景。即使是课堂学习,老师也需要讲解一下长沙、湘江、橘子洲、岳麓山等的位置,同学们才能在脑海中构造出这幅独特的美景。
2、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熟悉要求不同。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以后。不论是对长征、对抗日战争,同学们了解得比较多,在小学历史课本里就有相关学习。还有词中涉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主要功绩在初中也都基本熟悉。这为同学们理解*在这首词中想要表达的傲视千年英杰、指点江山沉浮的情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离开家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动讲习所途经长沙的时候。历史课本中对这部分史实的学习比较晚,初中历史介绍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但并未对*在此过程中的作为、经历、影响做过多的描述,所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橘子洲头现在矗立的*头像,是根据《毛*去安源》的油画进行建造的,但即使是长沙人也有很多不了解这段历史。)还有词中涉及的“恰同学少年”时期,大多数人知道*年轻时曾就读于湖南省第一师范,但对此期间*的思想进步历程、社会活动经历等都不甚了了。对这些历史背景不熟悉,就会增加同学们理解词中早期*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难度。
一般我们认为,高中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我们会大大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和社会阅历,并进行自我思考,为三观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时期的学习,不再像小学初中时期纯粹由老师灌输,我们需要理解我们获得的知识,就需要对其中的地理、历史、人物、社会状况等背景进行更多的了解,并通过自我思考使之成为自己的理解。所以课本内容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17
认真学习就行,不要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