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维、李白和杜甫三大诗人生活的社会背景相近,但诗歌风格各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30 00:0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1:19
这三位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一致的,且受到相同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其诗歌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通性;同时又由于其精神面貌的不同而使得其创作风格有所不同,进而使得其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王维出身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对封建统治阶级有一种天然的包容性;且在他的一生中,虽有仕途不得志的时候,但总的说来,其一生都是比较悠闲安乐的。特别是在他大约四十岁以后,开始过着那种半官半隐生活的时期里,他“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并见《〈旧唐书〉本传》)。正如他自己所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所以他对现实生活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到了晚年,他甚至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叹白发》),完全变成了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王维的诗作中充满了空灵、虚无之感。如: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倚仗候荆扉。雉缑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具有争议性的一位诗人,他兴趣广泛,文采飞扬,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少年时就游历四方。其为人“不屈己,不干人”,希望能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正因如此,在他的骨子里面有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反映在诗歌上就是其作品“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吟沧州”。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恰恰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神游九天之外,梦回八荒之间”。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杜甫与以上三者不同,他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从二十岁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壮游”经历。而在“安史之乱”后,由于自己的人生历程的坎坷以及理想的破灭,他也曾想过退隐。但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走上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杜甫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中的侠客,即使在自己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忘民间疾苦。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以,杜甫的山水诗中总是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对民生的哀怜。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旷天低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如果形象一点来说的话,王维是“诗佛”,其山水诗流淌着几许荣辱不惊、物我两相忘的悠然;李白乃“诗仙”,其山水诗有一种翩然出世、悠然如仙的意蕴和气质;杜甫则像“诗侠”,其山水诗中亦不忘民间疾苦、黎庶沧桑。如果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其内在的情感的异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1:20
其实不是很相近的。我们初一的时候历史老师重点讲的题目哦。以下是标准答案:
李白生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人们称他为诗仙。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提倡诗歌药多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讽刺社会,同情人民。所以他的诗直白如画,通俗易懂。
PS:同学,拜托下一回提问给一点悬赏分噻!人家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的哦。呵呵o(∩_∩)o..........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1:20
其实不是很相近的。我们初一的时候历史老师重点讲的题目哦。以下是标准答案:
李白生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人们称他为诗仙。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提倡诗歌药多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讽刺社会,同情人民。所以他的诗直白如画,通俗易懂。
PS:同学,拜托下一回提问给一点悬赏分噻!人家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的哦。呵呵,圣诞快乐!!新年快乐!!!o(∩_∩)o...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1:21
这和他们的个人性格,才学,经历都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