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机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2:11
次贷证券化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过程中普遍展开的一种金融市场现象,它是将缺乏流动性但未来有着稳定净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真实销售、破产隔离、信用增级和有限追索等机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债券的金融行为。
美国的次贷危机,并非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也非次级债危机,它的全称应当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危机”,仅从字面上就可看到,理解这场危机的关键不仅在于“次贷”,而且在于“证券化”。
扩展知识:
资产证券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运用到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注意,“次级”(sub-prime)指的是借款人信用,低于“主级”(prime),也就是FICO信用评分不足640的借款人。
资产证券化运作是一种杠杆操作,通常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从抵押贷款公司到投资银行及其他相关金融机构)都有着较高的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特别是发行抵押债务债券和信用违约掉期的金融机构,通过这些来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和定价存在着严重缺陷。机构在对次级抵押贷款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因为技术难度、市场和人文因素,造就出了没人看得懂的、晦涩、不透明的衍生品“怪胎”。
危机爆发后,当时的美联储纽约联储*盖特纳说,“Nobody knows who owes whom what”(没人知道谁到底欠了谁多少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贷证券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2:12
所谓次级债,是指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由于近年美联储持续加息,许多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无法偿还每月高昂的贷款,其结果是一些房产再次投向市场。从2006年开始,美国房地产价格又开始下滑。
当无法卖出满意的价格时,借款人就简单地宣称破产,留给贷款人的是远低于贷款金额的房产。于是,贷款人只能承受贷款的损失,最终导致次级债危机爆发。同时,为了对冲风险,一些贷款人通过证券的形式将次级抵押贷款又卖给了各种基金。
扩展资料:
房价*: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所引发危机和恐慌,正逐渐在全球市场蔓延。在中国,不仅中行和工行因投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而被卷入其中,行业高层人士及央行人士都质疑中国在此时购买美国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用中国的外汇储备来承担美国次按风险不合适。
中国有些方面和美国危机发生以前很相像,房价一直在上涨,而由于资金流动性过剩,银行之间竞争比较激烈,也面临着贷款的压力。所以说中国房贷市场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其中风险最大的是开发商。
中国的房子供应量增长比美国还快,在投机需求很强的情况下,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投机需求一旦出现拐点,就会把手中的存货全部抛出来,就会对整个房地产市场造成很大压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级抵押贷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2:12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2001年经济衰退发生后,美国住房市场在超低利率刺激下高度繁荣,为经济复苏及其后来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然而,随着美国住房市场急剧降温,利率上升,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许多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导致一些贷款人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投资者对整个美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这导致了接下来几年股市的剧烈震荡。
美国的次贷危机既不是次贷危机,也不是次贷债务危机。它的全称应该是“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危机”。从字面上看,理解这场危机的关键不仅在于“次级抵押贷款”,还在于“证券化”
扩展资料:
资产证券化长期来作为一种分散资产风险的金融创新机制而备受推崇。其基本原理主要有六个要点:其一,净现金流量。
金融机构(发起人)拟用于资产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必须有着稳定的现金流量净额(即债务人每年偿付的信贷本息在减去相关运转成本后,现金流量净额为正),同时,在未来一段确定的时间内,这些净现金流量是比较稳定的。其二,真实销售。
金融机构(发起人)将拟用于资产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从总资产中剥离出来,真实地出售给一个为进行资产证券化而专门设立的具有信托人特性的机构(或机制,这一机制在美国为SPV)。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贷证券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2:13
由于信息不对称,资产证券化在分散信贷风险的同时,也可能通过激励机制的扭曲不断积累金融风险。本文以美国次贷市场为例,对证券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激励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中国在推进资产证券化时,应加强制度建设,抑制经济行为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资产证券化是把贷款这种非流动性的不可交易资产转化为流动性的可交易证券的过程。通过证券化,本来集中于贷款发放部门的风险被分散到了愿意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得更高收益的各类投资者手中,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受到冲击的可能性降低了;同时,证券化也扩大了贷款资金的来源,使贷款供给对存款的依存度下降,从而推动了信贷市场的发展。然而,证券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的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金融风险就会不断累积。本文结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经历,对各种激励扭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这既有助于我们对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今后的资产证券化实践有所启示。
一、近年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可分为优质贷款、次优级贷款与次级贷款三类。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记录良好、信用得分高、收入稳定的借款人。次级贷款是向信用得分低、财务状况不佳的高风险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优级贷款介于优质与次级之间,其借款人虽然在信用得分等方面满足优质标准,但并不能提供完整的收入证明。20 世纪70 年代,为了给储贷机构提供持续的资金来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贷款需求,房利美(Fannie Mae ,美国联邦抵押协会) 和房地美(Freddie Mac ,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 率先开始了贷款资产的证券化。80 年代初,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使持有大量抵押贷款的储贷机构面临巨大危机,威胁到整个银行系统的安全,这迫使美国*动用大量资金购买不良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到80 年代末期,阻碍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大多数制度障碍都已被消除,这以后,证券化的规模开始迅速扩大。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贷款规模还是贷款的证券化都是优质市场占绝对主导,次级市场直到90年代中期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迅速增长与信息技术进步、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特定的观经济环境有关。信息技术进步使信用评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也使基于风险的贷款定价模型的使用成为可能。贷款人可以根据信用得分、就业稳定性、按揭比率等因素把借款人分成不同的风险组群,并设立不同利率与首付要求的产品组合供借款人选择。这种差别定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次级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使贷款意愿增加。低利率环境和不断上升的住房价格也是次贷市场扩张的重要原因。在2001~2004 年期间,为了防止经济衰退,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同时,全球“储蓄过剩”也使大量外资流入美国,导致包括住房在内的各种资产的价格高涨。房价高涨时期,陷入财务困境的次级借款人再融资的可能性增加,违约率因此呈下降趋势,这使贷款人进一步放宽了贷款标准。低利率环境也使金融市场对高风险、高收益债券的需求十分旺盛,次级贷款的证券化率迅速提高,这反过来又扩大了贷款资金的来源,推动了次贷市场的发展。2001 年,次级贷款占抵押贷款总额的8. 9 % ,证券化率为46 % ,到2006 年,这两个比率分别上升为23 %和75 %。
二、证券化的主要参与者及其相互关系
贷款资产证券化使次贷市场分为了一级市场(贷款发放市场) 与二级市场(贷款交易市场) 两部分,市场参与者众多。一级市场由借款人、贷款人与一些中介机构组成。次级借款人一般具有信用得分低、财富累积量少、收入证明不完整、工作不稳定等风险特征,因此违约可能性很大。贷款人包括商业银行和一些非存款类的专业化抵押贷款机构。传统上,抵押贷款是由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储蓄贷款机构发放的,但证券化使存款作为贷款资金来源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市场上逐渐出现了独立的抵押贷款机构。此外,一级市场上还有一些贷款中介机构,它们负责调查借款人的资信,并向贷款人提交合格的申请材料。二级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证券化发起人、第三方贷款人、信用评级机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者与投资者等。证券化发起人是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证券(即抵押资产支持证券,MBS) 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中,有的是对自己发放的次级贷款进行证券化,也有的是从次级贷款人那里购买贷款进行证券化。如果证券化发起人是非储蓄类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内部资金,它们可能需要第三方贷款人为购买次级贷款提供资金,直到这些贷款被打包成证券出售。证券化发起人往往会采取一些强化信用的措施以增加证券的吸引力,通常的做法是对以同一组资产为担保发行的证券进行风险分级,损失首先由低级别的部分承担。这样,优先级的证券就具有了低信用风险的特征,可以从信用评估机构那里获得AAA 的信用级别。其他各部分根据对现金流要求权的大小分别获得不同的信用级别,风险最大的权益级证券没有信用级别。为了进一步分散风险,一些发起人又把没有销售给投资者的级别较低或非投资级别的MBS 出售给独立的“特别目的实体”(SPV) ,SPV 再以此为担保发行债务担保债券(CDO) 。CDO也按风险大小划分成优先级、中间级和权益级,评级机构再对各部分进行评级。还有一些金融担保公司专门为优先级MBS 和CDO 提供保险,以进一步提升其信用。最后,经过信用评级的证券被推向市场,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保险机构、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和商业银行等风险偏好程度低的机构是优先级MBS 和优先级CDO 的主要投资者,中间级和权益级产品主要由追求高收益的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购买。由于金融知识和投资技巧的不足,一些投资者可能委托专门的资产管理者进行投资。
三、信息不对称与证券化过程中的激励问题
贷款资产证券化是一个涉及众多参与者的复杂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信息不对称。从表面上看,美国次贷危机是由抵押贷款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引发的,但根本原因是证券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抑制参与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金融风险的不断累积和危机的最终爆发。
1. 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双向道德风险问题
进入次级市场的借款人很少能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对自己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信用记录或首付款的来源等可能作错误的陈述,从而夸大还款能力。特别是在房屋价格不断上升时期,低收入借款人的购房动机十分强烈,高涨的房价又使再融资的可能性增加,这使许多实际上不具备贷款申请资格的人采用欺骗的手段获得了贷款。由于财富少、收入不稳定,次级借款人对利率风险的承受力相当弱,一旦贷款利率上升且房价回落,违约率就会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证券化使贷款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人的激励结构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收益与贷款数量紧密联系,保证贷款质量不再是首要目标。这不仅降低了贷款人对借款人进行甄别和监督的积极性, 还可能鼓励他们提供“掠夺性的贷款”——降低借款人福利水平的贷款,比如故意隐瞒债务的真实性质、诱导借款人重复再融资并不断提高贷款利率和费用等。此外,美国住房贷款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经纪公司或代理机构发放的,这些中介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与贷款数量成正比的手续费,这样的激励机制也可能恶化贷款质量,损害贷款人的利益。
2. 贷款人与证券化发起人之间的激励问题
与证券化发起人相比,贷款人对自己发放的抵押贷款的质量拥有更多私人信息。这可能导致以下逆向选择问题:出售那些有问题的贷款,在平衡表上保留优质贷款。如果证券化发起人能对放贷标准和过程进行积极有效的审查和监督,那么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背后的资产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在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初期,贷款购买人有权把那些“早违约贷款”———在启动后几个月内借款人就违约的贷款———退回给贷款人,并通过某些合约条款对贷款过程实施影响,但由于大多数专业化的非存款类贷款人很少自有资本,在违约率大幅度上升时并不能承担回购义务,再加上贷款购买人能通过证券化把风险转移给华尔街的投资者,他们对贷款过程也就缺乏监督激励。没有证券化发起人的监督,贷款人就可能放松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审查,降低贷款标准,纵容借款人的欺诈行为,甚至误导借款人过度借款。如果证券化发起人能再通过设立SPV 购买自己手中没出售的低级别MBS ,从而在资产平衡表上剥离这些不良资产,那么它对贷款人的监督激励就会进一步削弱。过去几年中,美国抵押贷款标准的放松是非常明显的,很多高风险的借款人得到了零首付的可调整利率贷款或不需要收入证明的贷款。
3. 证券化发起人与第三方贷款人之间的激励问题
与第三方贷款人相比,证券化发起人对抵押贷款的质量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表现为:证券化那些问题贷款,保留好的贷款作为资产组合的一部分,直到贷款到期.由于第三方贷款人只有在花费监督成本的情况下才能确切地了解作为担保的抵押贷款的真实价值,因此,为了减少风险,它们通常的做法是对抵押贷款的价值大打折扣,使证券化发起人获得的贷款价值大大低于所提供的担保品的价值。这种过度担保降低了证券化发起人的融资能力,一旦不确定性增加,第三方贷款人要求增加担保品价值时,缺乏自有资金的证券发行人常常会陷入困境。本次次贷危机中,一些次级证券发行机构的倒闭就与第三方贷款人追加担保要求有关。
3. 证券化发起人与第三方贷款人之间的激励问题
与第三方贷款人相比,证券化发起人对抵押贷款的质量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表现为:证券化那些问题贷款,保留好的贷款作为资产组合的一部分,直到贷款到期.由于第三方贷款人只有在花费监督成本的情况下才能确切地了解作为担保的抵押贷款的真实价值,因此,为了减少风险,它们通常的做法是对抵押贷款的价值大打折扣,使证券化发起人获得的贷款价值大大低于所提供的担保品的价值。这种过度担保降低了证券化发起人的融资能力,一旦不确定性增加,第三方贷款人要求增加担保品价值时,缺乏自有资金的证券发行人常常会陷入困境。本次次贷危机中,一些次级证券发行机构的倒闭就与第三方贷款人追加担保要求有关。
4. 投资者、证券化发起人与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激励问题
由于对MBS 背后的抵押贷款质量缺乏了解,对CDO这种更复杂的结构化产品缺乏知识,投资者非常依赖评级机构的意见来判断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但评级的费用是由证券发行人支付的,这使得投资者与证券评级机构之间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投资者希望评级机构深入分析证券背后的资产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证券发行人则希望MBS 和CDO 产品能获得一般公司债券那样的评级,使投资者在购买新产品时感到安全,因此,他们可能选择那些能提供最高评级的机构以最小化融资成本。2006 年,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其收入的44 %以上来自对结构化产品的评级。当一家评级机构的收入大量来自债券发行人时,评级结果就有可能膨胀某些产品的信用。同时,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使它们可能为了留住客户而降低评级标准。因此,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激励机制使评级机构对抵押贷款人和证券化发起人的监督很有限。
5. 投资者与专业资产管理者之间的委托- 代理问题
投资者缺少专业知识对资产管理者的投资策略进行判断,管理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也是其私人信息,这可能导致以下道德风险:资产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损害投资者利益。例如,由于收入与所管理的资金规模成比例,为了吸引投资者,管理者可能夸大金融产品的安全性,比如让投资者误以为AAA 级的CDO 产品与同一级别的公司债券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但实际上前者是以平均级别为BBB 级的资产为担保发行的。此外,由于竞争激烈,为了提高盈利水平以留住投资者,一些资产管理者过多地选择高收益的低级别产品,可能使资产组合的风险高于投资者愿意承担的水平。
没发完 楼主的问题太精辟了 一看就是高人 我找了好久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4bc5470100bx6m.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2:13
一楼的回答不通俗易懂哈~
楼主,看你问题的用词这么专业,如果你是写论文我帮不上忙了。不过如果你是要更好更通俗的理解,我可以给你用一个故事做比喻说说。
这个故事是动物世界的金融风暴
猪通过勤劳致富有50元钱存在老鼠开的钱庄里。猪打算拿这50元钱建一个小窝,大盖要花20元卖地,花30元搭窝。
王八是搞工程的,他想在猪身上挣更多的钱,于是找来当投资顾问的狐狸想办法,狐狸说:这好办。于是找来管地盘的狼,开钱庄的老鼠一起来商议,结果王八从老鼠那里借来200元,用100元买了狼的地,花了30元把猪窝盖好,花了20元给了狐狸咨询服务费,
猪没有地,只好求王八把窝卖给它,王八要价500元,
老猪说只有50元买不起,这时候狐狸说服猪去向老鼠借钱,
老鼠答应借500给猪,前提是要他连本带利还600元,可以分10年还清,并且产权证拿来抵押。结果成交。
猪到最后花了600元买来了猪窝,比他原来的计划高了12倍,猪努力了十年去挣钱还贷。
在这场交易里面,狼,老鼠,狐狸还有王八都挣了钱。以后他们就如法炮制。更多的猪去贷款买房子了,
这时候,当商人的驴看到有机可乘,到老鼠那里贷了好多好多的款,把王八盖的房子都买下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猪。
猪的还贷期就越来越长,吃的越来越差,小猪崽子也不敢生了。
由于猪的数目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没有猪肉吃了,非饿死不可,于是开始*,不让老鼠再借钱了。
但是王八还没有停止盖房,把挣的钱和贷的钱全投入生产了。驴手上的猪窝囤积的很多,卖不动了被套牢了。
结果,老鼠,王八,还有驴都挣了好多的猪窝。钱到最后集中到狼手上。
如今,谁都等着狼把钱拿出来救命。
故事完了,你可以好好看看理解下,这次次贷危机的整个初期过程里的主要功能角色故事里都有了,猪就是次级贷款者,是美国的穷人,被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又被资产阶级*,习惯了今天花明天的钱,就是超前消费观念;王八是房地产大鳄,狼是*,这两个一个事屎壳郎一个事粪团,总是黏在一起,在中国也是这样;老鼠是大银行家,就是货币资本家,但是心眼不好,有很多钱它不贷给真正需要的穷人反而贷给有产阶级继续剥削穷人赚更多的钱;狐狸是咨询业巨鳄,专给那些大资产阶级出馊主意剥削穷人的,它得到不菲的回扣叫咨询费;驴是机构投资者,比如对冲基金等,全是些刀口上添血的角色,哪行风险大做哪行,但是做成功就猛赚一笔!
驴从老鼠那里贷款把王八手里的房子买下来这个过程就是你说的次贷证券化!
说穿了就是次级抵押贷款的凭证被当做有价证券像股票一样的买来买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