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2:0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1:55
出了三季,都是黑科技神作。这种“黑科技”,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黑科技,即剧中出现的各种凌驾于人类现有科技水平、暂时只能存在于脑洞中的科技成果与系统设定,也是另一层字面意思上的黑/科技——这里的“黑”,是动词。
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享受着这份成果,但,由此产生的各类负面作用呢?
前两季的《黑镜》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豆瓣上,第一季17万人评分,9.3,第二季也高达9.1。
第三季卖给了美国的视频网站Netflix,显而易见地画风开始American了,不同于前两季一季只有3集,这一季共有12集,口碑也开始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豆瓣评分8.8,比前两季低不少,但还是难得一见的神剧。
因为前两季是几年前的太久远了,十月份刚好看了新出的第三季,所以就说说第三季已出的六集吧。
第一集,Nosedive / 急转直下。看得我再也不想刷朋友圈了。
推荐指数:★★★☆
最平铺直叙无悬念的一集,把前两季中习惯使用的隐喻在此变成赤裸裸的明嘲。尽管看到开头基本就可以猜到结局,但看下来的乐趣是不一样的。相对黑镜前两季的水准来说中规中矩,但值得一看。
故事夸大了社交网络对人的影响力,每个人都可以给别人打分,当然也要接受别人给自己评分。总分5分,这个分数,会影响这个世界的人的生活,比如4.5分以上是上等人,他们无论是买房子还是坐飞机都可以享受优惠和优先权,2.5分以下则是被人瞧不起的下等人。每个人可以通过类似*眼镜的系统一眼就看到对方的分数,看到低分的人会下意识地觉得是有*倾向的危险分子。
女主角一开始有4.2分,她跟这个世界中的大部分人一样,虚伪地和不喜欢的人客套,只为了互相让对方给自己打高分;
无论是在外面吃东西还是自己在家做东西,一定要拍张好看的图片发布到社交网络,只为了赢得不相干的人的点赞——这不就是我们吗?
为了住进自己梦寐以求的优质社区,她想达到4.5分,结果用力过猛,分数急转直下……
她的那个只有三点几分却过得很开心的邋遢弟弟,其实才是最明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上等人有上等人的乐趣,下等人有下等人的幸福,何必硬要挤进不属于自己的圈子,白白令自己难堪?
过得随意一点开心一点不好吗?
第二集,Playtest / 游戏测试。吓得我赶紧给我妈打了个电话。
推荐指数:★★★
略有点盗梦空间的意思,也有点小惊悚,胆小的不要夜里一个人看。应该算是本季目前最烧脑最有争议的一集。
男主角在父亲病逝后逃避现实、在外游荡不肯回家,妈妈多次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后来他为了打零工赚点零花钱,寻求刺激,去一家日本人的游戏公司做最新产品的体验者,然后就……
原谅我,这个翔记我实在是没忍住……
怎么办我忍不住剧透!如果他早点接了他妈妈的电话,他妈妈就不会一直不停地打过来,造成游戏测试时的信号干扰……总之就是一句话:No zuo no die.
虽然VR几乎在每一集中都有体现,但这一集里尤其令人深思,VR的可怕之处,或许就像剧中的男主角,也像看剧的我们,已经根本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虚构,越想越忍不住一身冷汗。
而从人性的一面来看,这个世界没什么妖魔鬼怪,真正能吓到我们的,其实是心魔。
第三集,Shut Up and Dance / 黑函之舞。吓得我赶紧检查了一下电脑的摄像头。
推荐指数:★★☆
这可能是目前已出的六集之中最拉低水准的一集,bug有点多,主题寓意不明,情节有点套路化,我怀疑制作方大概是王尼玛的粉丝或者最近迷上了暴漫的表情包,总之结尾冷不丁出现的暴漫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是,说拉低水准也只是相对《黑镜》本身来说。或许这一季的编剧刚好在关注“恋童癖”这一问题?
故事从一个懦弱少年因为电脑被妹妹拿去安装免费看电影的软件而中毒开始讲起,他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免费的杀毒软件,结果这是一个病毒软件,他的电脑摄像头变成了监控镜头……
这摄像头是不是越看越可怕,活像一只*的眼睛?
我幼小的心灵真的受到了伤害好吗!再也不敢随便安装免费软件了!我好怀念多年前用过的那些杀毒软件啊,杀起毒来嗷嗷叫特别酸爽的卡巴斯基,还有小狮子动来动去的瑞星,还记得吗?电脑盲问一个愚蠢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电脑都不用杀毒软件了啊?
第四集,San Junipero / 圣朱尼佩洛。两个老奶奶的“网恋”故事,我第一次看讲百合的剧……
推荐指数:★★★★
这个故事的节奏比较慢,前面可能摸不到头脑又无聊,但是看到后面会非常暖非常感人。这大概是黑镜中难得一集歌颂科技的?虽然可能针对这种虚幻的人造天堂也会有争议。
一个以前看小说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你愿意在现实中经历生老病死,还是愿意肉体死去、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永生?
ps:两个女主角真的超美,尤其是那个黑人妹子。
第五集,Men Against Fire / 战火英雄。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集。
推荐指数:★★★★☆
这集实在是无法完全不剧透地来讲述它的好看之处。涉及到战争、种族、*,反应的问题太现实太残酷。
一个问题:假如你不得不杀死一个无辜的平民,你会选择在清醒的时候杀死他,还是选择被*、在认为他是害虫的情况下杀死他?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点,就跟第二集一样的点,签合同的时候,一定每一页每一个字都仔仔细细地看了再签啊!
第六集,Hated in the Nation / 全网公敌。害得我现在看到蜜蜂都有阴影了。
推荐指数:★★★★★
这一集讲的是网络暴力。由连续三起被全网痛骂、刷#去死#话题的“全网公敌”如出一辙的惨死而引发的故事。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什么人都可以上网,网络上的喷子越来越多,大家在网上随意宣泄着情绪,一言不合就咒人去死,全世界都一样。
很多人觉得,大家都在骂,我骂一句也没什么,即使再恶毒,但法不责众,而且被骂的人也不可能真的因为我骂了一句去死就真的死了吧?
可是那么多人的污言秽语加起来,确实就是足以杀死一个人的网络暴力。前段时间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乔任梁曾唤起了部分人对网络暴力的注意,可惜也就是那么一瞬间而已。只要网络还在,网络暴力就不会终止。
就比如在这个故事里,凶手用自己的方法,让所有曾实施网络暴力的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那又如何?活着的人依然不会懂。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从自己做起,至少让自己不要成为网络暴民。
最后,真诚推荐这部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1:56
前两季的《黑镜》采用降低色彩饱和度的方式,来塑造阴暗沉寂的画面,烘托忧郁绝望的氛围。
随着剧情的发展,画面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女主被抓进监狱,也终于抛开分数飙脏话时,画风突变成了这样。
《黑镜》第三季综合了剧情片、恐怖片、爱情片、刑侦片等多种类型,很多网友感叹其失去了《黑镜》原有的独特气质。然而换个角度看,这样设计合情合理。生活中本来就有酸甜苦辣,《黑镜》并不旨在描述一个“高冷”的世界,而是呈现可能成为现实的生活。
第一集中,所有人都用分数衡量别人和被别人衡量,所有人都以分数为一致目标而庸庸碌碌。不感兴趣的事物也要拍照上传赢得打分。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是一种同阶级一同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成为了生产线的延伸。人的异化看似荒诞无稽,但仔细想想,这与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如出一辙。淘宝客服总是卖萌求好评,外卖小哥最后一句话永远是“给个五星哦”,微博粉丝数往往决定一个大V的价值,就连北京户口前不久也实行了积分落户*。分数是不是已经开始替我们做决定了?那如果分数跟社交网络绑定在一起呢?
第二集中,男主的大脑在游戏中不断被学习模仿,从潜意识到感官,最终到了不可控制的局面,他也成为了技术的牺牲品。
杀掉“小白鼠”的是一个VR与人工智能结合,通过脑机接口实现读取人脑全部信息的游戏,目前这三种技术都是处于前沿的大热门。
片中的技术仿佛都站成一排在跟现实照镜子,看见那些恐怖的画面仰赖于VR技术,挖掘潜意识、学习人脑、甚至模拟知觉都要靠人工智能,架构游戏与人的桥梁是脑机接*术。这是《黑镜3》在有意识地进行反思。虽然当前的技术还没有那么成熟完备,但它也确确实实一直向前发展着,片中的成熟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
《黑镜3》中那些被异化的人类已经成为技术的俘虏,那我们就敢确信我们完全是技术的主宰吗?“黑镜”这个名字指的是熄灭掉的科技产品的屏幕,当我们的一切都要依赖这些大大小小的“黑镜”,那么到底是我们创造了技术,还是技术奴役了我们?
人类必须强大到能控制强大的科技,否则无异于自掘坟墓。如果说前两季,《黑镜》在为我们呈现未来,那么第三季,《黑镜》在向我们折射现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1:56
慕名去看了科幻大剧《黑镜》,说实话第一集就让我有些莫名,这是科幻剧?没有外星人或异形生物入侵地球,没有人工智能生出意旨威胁人类,甚至连新兴病毒,穿越时空这些都没有。带着这股莫名的怀疑看完全篇,却不得不被英式的暗黑幽默折服。
英国公主被绑架,首相被威胁需要跟一头猪*,并且全国直播。首相开始拼死不从,最后却在民众的推波助澜下,完成了绑匪的要求,最后公主被放,首相居然借此获得了更多民众的支持。中途首相想利用职权压下消息,却被网络的广泛传播击败,为顺从*首相才不得不抗下这奇耻大辱。这个故事中民众并非主谋,确当了帮凶。
你觉得这个故事荒谬吗,现实中这种荒谬确无时不在,前阵子震惊大江南北的裸贷事件就是很好的佐例,大批裸照流出甚至包括一些已经还清欠款的人,不少人因此退学,抑郁甚至自杀,而起因竟是名牌包包,新款手机,奢侈化妆品。
说起来国歌这个故事并未有多少科幻色彩,确是道出了信息社会的隐忧。身处网络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动动手指就有饭菜送货上门,甚至出门打酱油都不用再携带零钱。种种这些皆因感谢信息的广泛传播,但当信息排山倒海而来,真假难辨,但不明*的吃瓜群众却并从未放弃自己言论自由的权利,继续的评论和传播,这就使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身处洪流之中我们又该如何自处,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亦或是推波助澜,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还未想过,毕竟大多网民只是为了娱乐和八卦,但看看这些深陷裸贷的大学生,我们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在信息时代明辨是非,我们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营造一个更健康的网络环境?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