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华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超越苦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1 15:4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6:53
有梦的人都会有成功几率 命运在于自己 年轻就是苦恼不是享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6:53
一定要永远的提升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6:54
有因此退缩,
恰
是
在
这
样
严
酷
的
环
境
中
她
获
得
了
独
特
的
生
命
体
验
:
“
深
心
里
,
我
早
已
的的确确成为藏北人了”
,
“
那打动我、
*我、
感召我的魅力是苦难”
。
马丽华在
《走
过
西
藏
・
自
序
》
中
曾
说
到
:
“
有
些
时
候
我
希
望
自
己
能
被
西
藏
所
怀
念
。
在怀念的时候,
被怀念者本来的价值也许就会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但*在想起
我来的时候,
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是一个逗留得太久,
热情也持续得太久的行吟
诗人
吧
,
是
一
个
喜
欢
张
望
人
家
的
生
活
情
景
、
喜
欢
打
探
人
家
的
人
生
之
秘
的
好
奇
的
旅
人
吧,
是一个执迷投入但始终不彻不悟不知圣者为何物的朝圣香客吧。
”
其实作为一个
藏文化的仰慕者,
马丽华的价值更在于她是一个知性敏锐的思想者。作者写冰天雪
地的唐古拉山,
写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
写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
写陕南农家妇女的
梦想
,
写
藏
族
青
年
关
于
雪
灾
的
诗
等
等
,
其
目
的
当
然
不
只
是
为
了
再
现
当
地
人
艰
难
的
生
活图
景
,
而
是
站
在
一
个
更
高
的
层
面
上
来
俯
瞰
这
雪
域
高
原
,
审
视
与
严
酷
的
自
然
环
境
顽
强抗争的人类,
进而思考自我,
思考人生。
在
马
丽
华
的
眼
中
,
“
藏
北
高
原
之
美
是
大
美
,
是
壮
美
;
藏
北
高
原
的
苦
难
也
是
大
且
壮
的苦难”
,
大自然的壮美和苦难相互依存,
甚至可以说正是苦难才成全了壮美。对于
人
类
而
言
,
生
存
的
苦
难
更
是
伴
随
着
人
的
一
生
;
由
于
苦
难
,
仁
人
志
士
常
怀
忧
国
忧
民
之
心;
可以说苦难又催生了精神之美。
因此,
在马丽华看来,
苦难是一笔人生的财富,
她
说
“这种痛苦无疑地充实了每个肯于思想、
富于感情的人生。
这或许也算一种生活于
世的动力”
。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
她进一步探索苦难的真实内涵,
构建自己关于苦
难的精神美学。
渴
望
苦
难
是
为
了
“收
获
五
彩
斑
斓
的
精
神
之
果
”
,
但
是
“也
可
能
一
败
涂
地
,
一
落
千
丈,
被误解,
被冷落,
被中伤。最后,
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
。由此可
见,
对于苦难的代价,
作者并非没有冷静的思考。然而现实生活或劳碌或安逸,
不断
重复,
往往又
容
易
流
于
平
庸
。
想
要
平
静
,
便
无
法
宣
泄
激
情
;
想
要
安
宁
,
便
无
法
获
得
自
由。
于是,
在安宁和自由之间,
作者选择了后者,
宁肯受苦受难,
因为只有苦难的人生
才会是精彩的。
更重要的是,
作者关注人类的苦难,
渴望精神的超越。
她渴望苦难,
正
是因为只有在
与
苦
难
的
抗
争
中
,
才
能
超
越
苦
难
,
获
得
自
由
,
实
现
自
己
作
为
人
的
价
值
。
这或许就是苦
难
所
具
有
的
特
殊
魅
力
,
正
如
她
在
文
中
所
说
,
“
缺
乏
苦
难
,
人
生
将
剥
落
全
部光彩,
幸福更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