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有哪些改革(变法)是成功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4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2:17
春秋: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战国: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③建立县制,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由国家统一控制。作用:秦国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内容: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①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
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
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
*上 ①迁都洛阳;
②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
文化上汉化*: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话;
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作用: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后周:世宗改革
内容:①减免苛捐杂税,安顿*农民;
②严厉惩治贪官污吏;
③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
作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
以下是具有两面性的改革(无顺序):
1.张居正改革。这是一次半成功半失败的改革。成功,是因为在张居正当政的万历前十年,明朝确实实现了中兴。失败,是因为在他死后,他的学生们和同僚们都停止了这些措施。张居正的改革主要是“一鞭法”,即用钱来缴税而不是用粮食布匹等实物。看似简单,但是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采用这种方式。实物的长途运输,劳民伤财,地方*乘机盘剥人民,运输时又要消耗当量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而官府收上来的实物又很容易腐烂、破坏,而造成大量的浪费。采用这种方式则更加方便百姓和官府,减少大量的损失。万历十年间,国库积攒了壹千多万两白银(这些银子后来大都用在出兵朝鲜抗击日本的丰臣秀吉)。张居正死后,反对派兴起,再加上万历被张老师压抑了十年的心一下子放开,于是抄了张居正的家,改革也停止了,明朝的财政危机已经无法解决了。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不但没能解决财政危机,反而引发了农民起义,明朝的灭亡也指日可待了。
2.北宋:庆历新政
背景:北宋中期,各种矛盾的急剧发展。
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整顿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并在整个官僚机构改善的基础上,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从而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达到稳定封建统治的目的。
结果:在新政实施过程中,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反对派诬蔑范仲淹等人结成“朋党”,进行恶意中伤。“新政”实行仅一年左右,其改革措施随着范仲范等改革派被排挤出朝廷而被废止。
3.北宋:王安石变法
背景:由于军队的不断扩充和官僚机构的膨胀,北宋中期出现一系列统治危机:
①军费和官俸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②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经常爆发;
③辽和西夏仍然威胁着北宋的安全,北宋每年负担沉重的"岁币"。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内容: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货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并能增加财政收入。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收。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保甲法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
保甲法 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也可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作用:取得一定成效,大量农田得到灌溉。*收入有所增加。
失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用人不当。
3、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在*以奕为代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他们冲破顽固派的阻挠,掀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三个内容:①近代工业的创办(核心)②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③近代文化教育制度的兴起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著名的: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洋务派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著名: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
困难:1.传统势力阻挠 2.资金不足,原材料短缺,运输问题 3.外国侵略势力破坏。
引进机器工业,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派用新式*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大量翻译西方书籍,创办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并派人出国留学。
作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没使中国走向富张道路。
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
汉阳铁厂: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
4.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发起,维新思想宣传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变法沼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但是由于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在封建顽固势力*下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强大,维新派没有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封建*而获得*统治权,变法诏书中没有涉及议会*等维新派*主张,外部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相反在加紧侵略中国,都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2:17
1、中国古代变法
(1)春秋——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什么?
(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作用)。
商鞅变法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内容、结果)。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作用)。
孝文帝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孝文帝改革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5)北周武帝改革
(6)后周——世宗改革(内容、作用)。
(7)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时间、背景、内容、作用、失败原因)。
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在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中心措施是?惟一不能增加*财政收的措施是?对大地主触动最大的一项是?最能体现地主阶级属性的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8)金世宗改革:
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
(9)明朝——张居正改革(内容、作用)。
归纳:中国古代的四大改革
指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
基本原因:一是因为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例如王莽改制前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改制中又激化了*,王安石变法前阶级矛盾和*激化,变法中又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措施包括:(1)改革生产关系,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2)*贵族特权,如商鞅 变法和王安石变法;(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利益,如商软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4)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如商 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结果:全部都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改革不成功的都导致政权衰弱,如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改革成功的都出现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如商 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2、近代中国的变法和革新
(10)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和清*“新政”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为适应外国侵略者需要而进行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军事、经济力量;对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调整*服务于*目的、为了加强统治,但是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结果都失败,因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随着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而告终结,“新政”中加重剥削促使人民不断反抗,不久清*就在辛亥*中被推翻。
(11)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发起,维新思想宣传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变法沼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但是由于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在封建顽固势力*下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强大,维新派没有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封建*而获得*统治权,变法诏书中没有涉及议会*等维新派*主张,外部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相反在加紧侵略中国,都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2)清*“新政”
3、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中国建立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经济*和“左”烦思潮的影响,到“文化大*”结束时,*弊端显现;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思想解放和确立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为中国当代的改革铺平了道路;20多年来的改革,使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有了蓬勃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祖国统一大业迈大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以上的改革都是从狭义上来讲的;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经济、文化等*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2:18
著名的有:商鞅变法,管仲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2:19
世袭变为禅让(远古时代)
西周分封制(西周)
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春秋战国)
商鞅变法(春秋战国)
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秦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
汉化(北魏)
贞观新政(唐朝)
科举制(隋唐)
合同为一家(唐)
金朝变革(金)
重文轻武(宋)
忽必烈改制(蒙古)
强化皇权,文化*(明清)
驻疆大臣,将军,参赞(清)
闭关锁国(清)
洋务运动(1860——1890)
维新变法(1985)
辛亥*(1905)
废科举,兴学堂(1904)
新文化运动(1915)
五四运动(1919)
南昌起义(1927)
西安事变(1936)
民族区域自治(1947)
土地改革(1950)
社会主义制度【五年计划】(1953)
三大改造(1953)
农村经济*改革(1978年后)
对外开放(1979)
科教兴国(1986)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改革】(199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2:19
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张居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