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7 19:06
共6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7 23:28
1、吃饺子: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2、吃鱼:因为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鱼)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之意。
3、贴年红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4、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7 20:36
长治过年习俗:
每逢年节,农村的家家户户都要备一捆谷草或干柴,初一五更点燃。熊熊的火光揭开了年节的序幕。长治,古称上党。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神话传说均诞生于此地,被誉为中国的"神话之都",由此这里的"年"民俗也格外独特。在长治的大多数农村,大年初一人们起床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点年火。相传古时候,有一种怪鸟叫九头雉鸡。每到大年初一,就会飞出四处觅食。
九头雉鸡头部破烂,不断滴血,血滴在哪里,哪里就遭殃。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雉鸡十分惧怕火光,于是就用烧柴火的办法防御它飞来。久而久之,形成了烧年火的习俗,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在这里,每逢年节,农村的家家户户都要备一捆谷草或干柴,初一五更点燃。熊熊的火光就揭开了年节的序幕。
扩展资料
其它民俗: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400万人,省内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于临汾地区的一种集体敲击表演,得名于鼓手表演时展示的各种勇猛姿态。它常常在庆祝农历新春,丰收,群众*和其它欢乐的场合表演。 威风锣鼓最早据说是在古代尧帝时期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尧帝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去看她们的父母时,尧所在的部落的人们敲锣打鼓为她们送行。当她们回来时,她们村的人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欢送她们。从那时起,威风锣鼓就成了一种习俗。许多大村庄都有他们自己的锣鼓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7 21:54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7 23:28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1:36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