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30 00: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5:12
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说过: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圈子文化的不必要性。
因为圈子文化会消耗掉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事情本身却毫无意义。
但明白这个道理和去拒绝圈子文化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行为。
正如马可教授所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明白”,而非是去“拒绝”,所以尽管圈子文化会占用我们的时间精力,但我们依然要拼命的去融入。
还记得《三十而已》中的顾佳吗?她为了能够融入高层太太圈,不仅花费大价钱去买一件奢侈品包包,甚至还专门为了融入这个圈子,而放弃在公司帮助许幻山运营公司。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顾佳的这种行为无异于投机取巧,而事情演变到最后也确实没有起到特别好的效果,但我们要知道,这是电视作品,电视作品要传递的永远是正能量。
而现实生活中,像顾佳这样的女人,大都可以一飞冲天,融入了高层圈子,我们接触到的人脉资源和渠道都是底层圈子无法想象的。
这才是圈子文化真正厉害的地方。圈子文化永远是底层进入上一层的最佳路线。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圈子文化如此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要努力的去融入高层圈子就可以了呢?
答案显然不是,想要融入一个圈子,我们必须先要明白,这个圈子到底于我们而言有什么好处?
越是高级的圈子越讲究等价交换,否则别人凭什么陪着你玩?
《三十而已》中的顾佳,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太太圈,愣是租下了一家店面,供这些太太们喝喝茶、聊聊天。
正是因为顾佳提供了这个场所,她才逐渐被太太圈的人所接受。
高层的圈子都是如此,不能提供价值的人,想要进入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我们想要融入一个比自己层次更高的圈子,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必须是我们能够为对方带去什么价值,而不是去考虑对方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
这是我们想要进入一个圈子之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尽管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在高层圈子中获得利益最大化,但进入这个圈子的敲门砖,却是我们需要先付出同等的价值。
比如众所周知的华夏同学会,这个圈子囊括了中国很多知名企业的CEO,随便一个人都是在中国富豪榜单上有出现过,像这样的圈子,几乎是中国最低级的圈子代表了。
而比较出名的事件,自然就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发了,当时蒙牛股票被做空,企业面临倒闭风险,这时候华夏同学会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
众人纷纷出手相助,几十亿的资金注入,才稳定住了蒙牛的股价,避免了被境外资本的做空。
因为大家的实力相当,所以在这个圈子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比较和谐的一幕,试问如果当时的蒙牛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这些顶级大佬,真的会如此慷慨相助吗?
在圈子文化中,并不一定要你真的去付出什么,而是你有那样的能力可以付出,这才是等价的意义。
既然提到了华夏同学会,就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学群,这个在自己的微信里常年保持安静,偶尔有人发条广告的高中同学群,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真正的交流过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群”,比如什么班级群,宿舍群,校友圈,同事群等等。
这些群的意义似乎只是在当时具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往后的时间里,过上三五年,似乎就成为了一种形式,成为了一种纪念。
记得大学时,我们宿舍六个人,其中五个人玩得特别好,在大学刚刚毕业之后就组建了舍友群,我们还起了一个很有个性的名字:“基友群”。
随后的几年里,这个群几乎承担了我们五个人各自的人生大事:结婚。
凡是有舍友结婚,都会在这个群里发消息,然后我们几个人会相约去对方的城市参加婚礼,理论上讲,这种五湖四海的相聚十分不容易,感情也应该更加牢固。
只是当我们五个人各自有了家庭,这个群的作用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每年只有新年的时候,群里才会蹦出几条群发的拜年短信,似乎在提醒我们那段美好的过去。
其实像这样的“圈子”有太多太多,大都只是当时起起作用而已。
诸如此类的圈子其实毫无意义,我们大可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去维护,因为圈子的形成,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用心付出,单纯靠一个人,这个圈子是维系不住的。
所以我们微信上有那么多的“群”,却很少有一个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的圈子。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样的群其实称不上是圈子,只是一种工具,在特定的时间起着特定的作用而已。
《周易》上写着: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网上总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你的成就取决于你身边最亲密的十个朋友的平均水平。
或许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意义。
我们公司的老板是白手起家,当时就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事,一点一点地打下市场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而他有几位不错的朋友,在他事业成功之后,把自己不错的这几位朋友都提拔成了各个省的总代理,这些朋友每年轻轻松松可以赚几百万。
我们老板就是这个圈子的中心人物,而他的那几位不错的朋友也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圈子中,才得以“群分”。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这难道不就是说明了“群”的好处吗。
正是因为我们在这样的圈子里,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得到这个圈子带来的好处。
一个人跨越阶层的方法无非就是这两种:努力融入更高层次的圈子;或者努力让自己在当下的圈子中获得更多的人际关系。
说得更透彻一些,这个 社会 依旧是人脉的 社会 ,依旧是关系的 社会 。我们不管多么跳脱,多么潇洒,都逃不过这样的规则。
大城市也好,小县城也罢,圈子文化从来不会真正的消失。
我们所认为的成熟,也绝不是去屏蔽那些无效的交流,而是不要去被那些无效的交流影响了自己的决策。
我们更不是要去拒绝所谓的圈子文化,而是应该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和了解圈子文化的意义。
拒绝圈子,屏蔽圈子,无异于是闭门造车,最后我们往往是丢了机会。
去融入,才会更好的去了解。
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方法,除了学习之外,最快的方式就是和优秀的人,在一个圈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