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8 12: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23
峨眉山(包括大峨、二峨)本为道教圣地,被誉为第七洞天“太妙零陵之天”或“虚灵第七洞天”。唐代以前,峨眉山上道教宫观多于佛教寺院。
《魏书.释老志》中写到:“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生地,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百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于峨眉,教帝于牧德。”
葛洪在《抱扑子》中亦说:“娥眉山、绥山(即二峨山),皆此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
高洪在《抱朴子.金丹篇》道:“青城山、峨眉山……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
晋人所撰《五符经》具体的说:“皇人住峨眉山北,绝崖之下,苍玉为屋,黄帝往授三一五牙之法。”
道教早期经典《三皇经》说得更是绘声绘色:“《三皇经》乃神宝君所出,西陵真人所撰,此文在天玉府之中,诸仙人受之以藏诸名山石室,皆不足具,惟独蜀郡峨眉山具有此文。”
晚唐以后,峨眉山佛教日渐兴盛,道教不敌佛教,日益衰落。到宋代以后,大峨山道教逐渐绝迹,道士多迁至绥山(二峨山)与青城山。大峨山逐渐成为佛教名山,普贤菩萨道场。张三丰集载他于(1403)年拜峨眉山,见山上道教一片荒落,他在诗中写到“洞口瑶草封丹室,静中谁识古仙客”。
而二峨山则继承了峨眉山道家正统。道士们在二峨山建紫芝洞、冲天一鹤楼、纯阳楼、老君殿、三皇殿、玉皇楼、龙泉寺、九皇亭等道家宫观,一时为盛。绥山(二峨山)自古本为仙家圣地。
东晋干宝《搜神记》载:“前周(西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二峨山),绥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数十处。”
《列仙传》亦云:“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二峨山)。绥山在峨嵋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数十处。木可为羊,羊亦可灵。灵在葛由,一致无经。爰陟崇绥,舒翼扬声。知术者仙,得桃者荣。”
后世故有典故“绥山桃”,因此而来。
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中有:“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其中所说的绥山即是二峨山,绥山穴即是指二峨山洞天。
唐宋之后,大峨山道教失势,转入二峨,二峨袭承峨眉道教正统。唐纯阳真人吕洞宾曾隐居于二峨山紫芝洞(今俗称猪肝洞),致紫芝洞香火之旺,盛极一时。然历尽千年之后,经历代兵灾刀劫,尤其是明末之乱,兴盛数百年的二峨道教亦渐衰落。道院香火直到建国初期,*期间庙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现存遗址,可供游人观赏研究。延至今日,山上宫观凋零,断垣残壁湮没于深山密林之中,仙山胜境今日已为冷月荒山,云海缥缈,烟雨苍苍,转为凄凉。唯存紫芝洞等宫观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