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18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所说的五毒心。贪、嗔、痴、慢、疑五种心会使人造作恶业,像毒药会妨碍人的修行,故称为五毒心。清除五毒心是修行者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则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若五毒心尚存,则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欲修佛道必先除五毒心。
扩展资料:
其实普通人在酒桌上都懂得适可而止,并非别人让我们饮多少我们就饮多少,都会担心饮多了会醉,会失态,会干傻事儿,这种能自我约束的行为,遵纪守法等等就是一种持戒的表现。因此学佛不能太刻板和迂腐,并非是我们滴酒不沾就正确。
我们要以智慧心明白戒律产生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戒律绝不是修行的目的,只是一种防患的手段。戒律就象“补丁”,它是有了漏洞才会有“补丁”,我相信释迦牟尼佛若是现在驻世的话,订制的戒律肯定会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还有,有人放生,放鸡时说以后不能再吃鸡;放乌龟就说以后不能再吃乌龟等,不能明白这其中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也是戒禁取见。甚至有人认为吃素就一定能开慧证果,所以他吃素,这也是戒禁取见。行菩萨道者是为了避免因他吃肉而要杀害众生,这不仅会使众生痛苦,自己造杀业,促成轮回受报的动因,同时还会增加自己在修持上的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18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所说的五毒心。贪、嗔、痴、慢、疑五种心会使人造作恶业,像毒药会妨碍人的修行,故称为五毒心。清除五毒心是修行者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则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若五毒心尚存,则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欲修佛道必先除五毒心。
五毒从眼耳鼻舌身意中来、从色受想行识中来,圣辉*讲《地藏经》时说:虽然“贪”是人人都有的,但长期修行就能避免。要想去掉这五种烦恼,首先就要认识自己那颗心,让它如如不动。”也就是当欢喜和悲伤来临时,你要清楚的觉知,不随它过喜而忘形,不随它过悲而颓废,保持中道。
扩展资料
《金刚经论》中有“心喻舍,性喻王,五毒似城墙” 的比喻,如果这颗心控制好有定力的话,心外就出现了皇宫,皇宫外边有四个大臣(见闻觉知),四个大臣守护、管理着眼耳鼻舌身意,然后外面的盗贼就服帖了。
所以,修行中只要做到收摄六根,就可以增加心的定力,抵御五毒即眼见弥陀耳念佛,心中化显自性佛。少有烦恼少挨魔,到处所见皆极乐。这也是学佛人为什么要常念佛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19
贪嗔痴慢疑,代表众生无始以来所形成的恶的习气,代表我着,代表无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19
贪,贪婪,净空法师指出:贪婪感应的是水灾;嗔,嗔怪,即不满别人的言行,净空法师指出,感应的是火灾;痴,痴迷,痴迷于功名利禄酒色财气,感应的是风灾;慢,傲慢和懒惰以及自我为中心,自恋,自爱,自我崇拜。由贪嗔痴慢疑引发的是自我心中不平,净空法师指出,感应的是地震。(不平感召地震)疑,怀疑一切,怀疑真理,怀疑道德准则,怀疑圣法圣理,怀疑佛法佛理。疑的弊病最大,几乎无可救药。对于聪明而怀疑的人来说,不如不加怀疑而接受,因为后者尚有进步的可能。老谷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20
贪代表贪心,人的贪欲,比如见到喜欢的事物就想据为己有,是一种贪心。嗔代表嗔恨心,就是生气而引发的仇恨别人的心,痴代表无明,即为无知,因为缺乏智慧而造作所有恶业,都是因为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