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45
中职学生年龄在十五岁左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有的学生基础差、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在成长中遇到各类问题不知所措,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经调查,多数中职学校没有或只有一到两名心理健康教师,这说明各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师,而在这些心理健康教师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其效果就无法发挥出来。有的学校甚至出现让其他教师轮流带班,使其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且学生面临着对自己不熟悉教师,也无从开口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
落实情况不理想
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此课程,但长期开设的学校不足一半,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有些地区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充分了解,未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关键作用引起足够重视,错误的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对学生开发智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品质。另外,还错误的认为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会出现师资浪费的现象,也会对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时间产生冲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一定影响。
2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备课中的渗透
第一,备好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关键,只有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才能更好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找到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点。在中职语文教材入选的篇目中,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寓意。第二,备好学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使学生学好各科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辛苦备好课,空洞的理论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备学生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讲解。研究说明,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讲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需求,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听,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教学中的渗透
由于语文不是专门心理健康课,教学的关键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教学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
(1) 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能够陶冶情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具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导入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比如给学生采取多媒体等的教学方式。由于中职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此年龄段学生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向,但是,对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角色还不是特别清楚,行为上存在着摇摆不定。在此现状下,教师便能够给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另外,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由于多媒体中的图片、声音等比较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好接受,且能够培养良好的情绪。教师结合这一教学手段,达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 鼓励赞美
赞美、信任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改变,并使人具有积极向上的动力。进入到中职的学生,由于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吃力、缺少自信,在课堂上,就算知道答案也不敢站起来回答,更别说主动学习了。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主动回答的学生给予肯定,对于克服胆怯心理的学生给予表扬。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上,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也提高了自己的积极性。也许教师一个肯定的目光、微笑,就能改变学生麻木的心理,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课后辅导中的渗透
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乏父母关爱,缺少足够的安全感。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实际,以此打开学生心结,引导学生大胆讲出困难,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以此进行引导。在课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表现在教师对作业和作文的批改上。教师通过授课、沟通交流以外,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教师结合学生作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教育。另外,结合学生课后作业的书写、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从而通过这些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