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3 01: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12:55
在中国古代,关于年龄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说法,古代人的年纪一般不用数字表示,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某人几岁,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用不同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不满周岁,指婴幼儿时期。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二三岁的儿童,亦作“孩抱”。
4、始龀:七八岁的儿童。儿童开始换牙年龄,《韩诗外传》 :“男八月生齿,) (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5、垂髫:三四岁到*岁。指三四岁到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自然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总角:*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7、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8、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
9、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0、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用于女子。这时男子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11、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12、而立之年: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3、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行用作四十岁的代称。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14、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5、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是听得进逆耳之言,于心。
16、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7、古稀之年:七十岁。杜甫《曲江》: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人活到70岁比较少,难得。
18、耄耋之年:*十岁。指年纪很大的人。
19、鲐背之年: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20、期颐之年: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