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资源教室构建的课程统整及其评价研究设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31 12: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6:10
一、什么是学科资源教室
1、小学课程的设置是以综合为主的,然而,学科化推进特别是专业学科教师的介入,让原本以综合化为目标的课程设置实际呈现出越来越明确的学科化倾向。表现为学科教师之间的不可贯通,语文、数学还留了几本的综合化贯通,一位语文教师如果非要将之放在数学岗位上,他虽然自己觉得勉为其难,却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像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似乎有着明显的学科界限,很难在教师层面实现综合。不仅如此,️以周课时量为划分标准,明显周课量较多的主学科语文与数学,相对而言课时量较少的副学科,如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思品等。于是,主学科与副学科之间形成天然的界限,于教师而言,是很难真正跨越的。如此以来,学科的综合化实施任重道远而道远。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的综合化在时间切换层面,也就是课时层面,很难再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学科资源教室本质上是从空间角度,贯彻小学课程综合化设置特征与原则的有效载体。
2、传统意义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资源是以学校为单位配置的,而以学校为单位配置的资源,很难正常开放给每一个孩子。传统学校的资源有两种配置形式,一类如图书资源、体音美教学资源,通常会以专用空间的方式存储与管理;一类如特色教室,如创客教师、剪纸工作室、书法工作室等。第一类配置方式伴随学校本身的规模化,很难面对全体学生开放,一所30个教学班的学校通常只配备一处图书室,按照每班用一节课时间光顾图书室的理想设计,一周内的每一天这个图书室都无法休息片刻,这实际上有不符合图书室的管理与承载能力。此外,许多学校因为人员问题,致使图书室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这样的资源配置只能让图书室的图书资源逐渐趋于尘封摆设的地步。第二类特色教室的配备是相对靠谱的,然而,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课间十分钟组织教学较为迟缓,加上学科教师本人的怠惰,慢慢的也演变成接待领导检查的场所。
一方面是以学校为单位配置的资源大量库存化,另一方面是以班级为基本服务单位的服务资源严重匮乏。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资源教室本身实际上是在完成从以学校为单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向以班级(教室)为单位的资源配置转换的创新尝试。
3、传统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对于时间的开发,已经到了极致,并且伴随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为代表的对于未来人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思考,国家层面正在逐步追加书法、科学等课程进入原有已经很充盈的周课时体系。一方面是极致开发,一方面是高位追加。学校本身对于时间在教育层面发挥作用的开发,已经没有多少余地了。另一方面,伴随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以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教育的期盼和关切,大班额正在快速减少。班级本身的空间没有发生改变,然而,因为人去楼空,一个原本容纳六七十人的空间,因为学生数变成45以下,使得教室内可资支配的空间越来越大。
一方面是以学校为单位的资源配置方式鞭长莫及,另一方面是班级(教室)空间的无主导经营;一方面是学校对于时间资源开发的毫无余地,另一方面是班级可资支配空间的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资源教室是学校适应新时代变化在空间层面实现教育增值的有效途径。
二、谁是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主体
1、毫无疑问,学校本身是教育策划与实施的主体,对学科资源教室的定位及其建设目标,有相应的规划义务和责任。
学校对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有两重责任:一是对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方向负设计与规划的责任;二是对学科资源教室建设的推进负管理考核的责任。
学科资源教室建设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管理创新,一方面,它代表了新时代以教室为代表的空间重构趋势,也就是说学生日常课堂活动的基本空间——教室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空旷的所在,对这一所在的创新发展本身,实际上代表了对学习环境本身的优化。另一方面,新生命教育的终极发展趋势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首先由“我们的教室”构成,学科资源教室本身是“我们的教室”的底色,使“让更多的人走进学校,让更多的人享受学习,让更多的人助力成长”有了基本空间。再次,培育小学分析、权衡发展的种种优劣势,最终一致选定课堂作为学校未来的品牌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教室本身,代表了课堂的主要空间,学科资源教室建设本身实际上无形中实现了课堂与课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通整合。为品质课堂提供了空间可能。
此外,学科资源教室建设本身是新时代学校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需要持续推动,不断优化的一个建设项目,因此,需要一个具体的项目负责人来系统规划、持续推进。具体策略如下:(用培训来传授,用考核来落地,用战斗来深化,用行动来证明)
2、从学习领域看,以核心素养为基点,学科群的概念正在日渐凸显。基础教育大体包含语言学科群、数理学力群、人文科学与艺术学科群、跨学科领域。这一划分方式给我们以必要的启示,我们虽然很难真正吃透这一划分标准及其所划分门类的精准意味,但我们可以循着这个思路,基于学科资源教室以基本定位。
小学阶段的学科资源教室本身应该采用学科群或者“学科+”的方式来构建。如此一来,以某一个学科教师为牵头人,学科群内学科教师或关联学科教师与之共同构成同一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共同体,必要时可以引入学科专家、家长志愿者、学生代表、社会爱心人士共同组建更为开放的学科资源教室建设合伙人,进一步落实“让更多的人助力成长”的“我们的学校”愿景。
三、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标准体系构建设想
学科资源教室的前身是普通教室,换言之,学科资源教室是由普通教室进化而来的。学科资源教室建设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伴随着学科综合化内涵与外延的发展,伴随着学校可以调动资源质与量的不断提升,学科资源教室本身也会不断得到优化。此外,任何教室本身都是一个空间而已,这个空间如不与生活在这个空间内的人发生联系,这个空间本身都是大而无用的。所以,学科资源教室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考虑资源与生活其间的人——学生的联系。
综上,学科资源教室的建设标准大体由以下几个维度来支撑。
1、资源及其运营与管理
三维生态课堂强调的是教师的持续提升,学生的生态发展,资源的绿色生成。学科资源教室的初始阶段,以学科群的方式整合了学校的基本资源——图书、仪器及教具、学具等。这些资源本身是有价值的,在其实际市值和应用价值之间,求得平衡,是资源及其运营与管理的关键。如何做到物尽其用,同时有不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和损失,是资源及其运营与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解决路径的衡量,实际上也是对学科资源教室管理者对资源管理能力的衡量。
2、文化及其生成与发展
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对相应事物及其表现形式的喜好也不同。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将孩子导入到学科资源世界,是学科资源教室文化及其生成与发展项考察的重点。学科资源教室可以由学科教师、志愿者、家长代表、学生共同布置,以是否能较好体现学科资源教室特点,快速将孩子导入到学科群的学习世界,持之以恒的展现孩子的学科群学习成效为建设原则。
3、作业及其动员与评价
学科资源教室本身,实现的是课堂内外连接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即是学科课堂的延伸,另一反面,也是学科课堂的起点。当孩子在学科资源教室内自由生长,发生对学科本身的疑问和兴趣,萌生学科群研究的种子,才是学科资源教室建设的本意。1—2个学月的时间,待在同一个学科资源教室之中,必须以一定的任务包作为驱动,才能促使孩子和学科资源发生深度的链接。因此,对作业及其动员预评价的落实,贵在看这种链接是否有效、高效发生。
4、学科及其关联与整合
学科资源教室本身是基于学科群思想,或者说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展开的学科综合化尝试。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科资源教室建设的根本。学科资源教室必然指向具体、清晰的核心素养,围绕具体、清晰的核心素养而展开。
5、项目及其开放与增值
学科资源教室本身,最终指向的是“我们的学校”,让更多的人走进学校,让更多的人助力成长,让更多的人享受学习,应该成为它的指导原则。因此,学科资源教室的众筹、众建、共治、共享原则决定了项目本身的开放与不断增值性。所以,项目及其开放于增值,应该成为学科资源教室建设的评价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