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笔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30 14: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2:26
作者:凡音笔记
“朋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这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开头的一句话。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先生求学于欧洲,从海外寄回了这十二封写给青年朋友的信,最初登载在《一般》杂志上,后集结成册出版,多次重印。
信中所谈的话题都是青少年们所正在关心或者是应该关心的话题,如读书、作文、爱恋、情理、修身、做人等等。作者劝年轻的朋友们,眼光要深沉,戒骄戒躁,不贪容易,更不能随了世俗、急于近利。这些信件正是朱光潜先生提供给现代青少年的一份成长指南。
这十二封信都是以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没有指定谁就是这个受信人,因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同样这也是作者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朋友们很好的礼物。
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多年,他有着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这些都使让和他接近的青年感到信服。
作者在信中开头称“朋友”,信末署名“你的朋友”,这些称呼都是有真实感情的,决不只是我们通常的习惯用语。
作者在信中将各个话题抒述了自己的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那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作者同样用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是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这忠告来。
其中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的信里,作者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的论调了。但一味追求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
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前程似锦……所以,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是实用的,所以也就什么都浅薄了。
青年是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都近势贪浮浅,那结果虽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最后也只能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那国家和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用心读过这十二封信后,希望能对于现在的青年增添一些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