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31 02:2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58
肉食目动物体形的大小差别很大,最小的是伶鼬,又叫银鼠,体重只有35~50克,而最大的棕熊体重可达757千克。体形巨大的肉食目动物俗称猛兽、食肉兽,它们大多体形矫健,肌肉发达,四肢的趾端有锐爪,具有形状特殊的牙齿,以便于捕捉猎物。猎物多为有蹄类、各种鼠类、鸟类和某些大型昆虫等。不过,在肉食目动物中也有少数种类仍然以吃植物性食物为主,如大熊猫以竹子等植物为主食;或者是杂食性,如熊类、貂类等。貉食肉目犬科,体形似狐,但较小,头短而尖,耳短小,体肥壮,四肢较短。体上部毛棕*或黄褐色,肩、背及尾部毛尖黑色,故背面毛色较深。两侧及腹面毛色较浅,四肢及足的毛深褐色或黑色。尾毛长,尾中间有1条黑色纵纹。巢筑于岩缝或树洞中,有时利用狐、獾的废巢。妊娠期59~64天,每胎产5~8仔,哺乳期2个月。分布于我国东北、华东和南方大部分地区。狗食肉目犬科,即犬,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其品种繁多,并各有独特的形态和行为特征,不同的种有不同的用途。一般特征为:鼻面部较长,四肢较长,前足5指,后足4趾,趾行性,爪不能收缩,耳直立或下垂,尾上翘或下垂。妊娠期58~64天,每年产2胎,每胎产2~8仔。世界各地均为有饲养。狗獾食肉目獾科,头部有3条白色纵纹,两颊自口角经耳基到头后各有1条,*1条自鼻尖至头顶,其间夹有2条黑棕色宽带,耳缘白色。背毛长而粗,毛基白色,中间黑棕色,尖端白色,故背部呈黑棕色并掺杂白色。体侧白色较明显,下颊、腹部及四肢棕黑色。尾部大部分呈黄白色。每年春天产仔,妊娠期10月,个广泛分布于欧亚*,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家猫食肉目猫科,品种多,毛色变化大,有白色、*和黑色等。但外部形态十分相似,一般特征表现为:鼻吻短,前肢5指,后肢4趾,趾底具爪垫,因而行走时悄然无声。爪发达而锐利。妊娠期约60天,每胎产3~5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山猫食肉目猫科,体形粗壮,大于家猫。体背淡沙*或浅黄灰色,腹面淡黄灰色。尾上方具5~6条棕色环纹,下方白色。妊娠期60~68天。一般每年产1胎,偶有2胎,每胎产4~5仔。我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和宁夏。数量较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食肉目猫科,貌似家猫,但个体比家猫大。耳基宽,两耳尖端生有黑色簇毛,两颊有发达的长毛。体色和斑点因地理分面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一般体背呈棕色或灰棕色,全身遍布不明显的淡褐色斑,腹面和四肢内侧呈白色。尾端部黑色。妊娠期63~74天,每胎产2~4仔。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数量日益减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别名“猞猁狲”。栖息于高大密林深处或山崖上,过独居生活。夜行性,多在晨昏时活动。善于行走和爬树,主要捕食野兔、松鼠,也捕食鸟类和鹿科动物的幼体。遇敌时,立即爬到树上躲避。猞猁皮的毛绒细长而紧密,御寒性强,是较珍贵的裘衣原料。兔狲食肉目猫科,体略大于家猫,通体毛沙*或灰棕色。绒毛厚而密,针毛毛尖白色,故背面毛色呈银霜色。头部有分散的黑色斑点,腰部和臂部有数条隐约可见的暗色横纹。尾粗大,近尾梢处有几道黑色环纹。交配期多在2月,4~5月产仔,每胎产3~4仔,有时可达6仔。分布于我国新疆、*、河北、四川等地。数量很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兔狲别名“羊猞猁”、“玛瑙”。栖息于荒漠、草原或戈壁滩地区。常单独栖居,夜行性,多在晨昏活动,但在寒冬季节,白天也出来觅食。主食鼠、兔、黄鼠等,也吃鸟类,是鼠类的天敌。遇敌时,常远窜或躲在石缝中。兔狲是珍贵的毛皮动物。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59
食肉目现生有8科89属250种。 我国有7科24属56种,仅鬣狗科无分布。俗称猛兽、食肉兽。食肉目大多体型矫健,四肢的趾端具锐爪,以利于捕捉猎物。生活方式为掠食性,猎物多为有蹄类、各种鼠类、鸟类以及某些大型昆虫等。捕杀方式多种多样,或隐伏要路等待,或嗅迹跟踪、潜伏靠近,凭借利齿和锐爪为武器进行突然袭击。另一种攻击方式是长距离的追逐捕杀。狼和豺等动物更发展成类似集体分工的围猎方式。猫类和鼬类是以肉为主食的典型食肉兽;犬类和灵猫类次之,除肉类外尚包括部分植物果实;熊类和浣熊类进食植物性食物的比重增大,近于杂食;鬣狗类的捕食成果经常被狮子抢夺,需要以腐肉补充,缟鬣狗则以蚂蚁为主食;大熊猫也是杂食动物,以嫩竹和竹笋为主食,会捕食其它野生动物,吃一些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