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事之间不可过于亲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8:53
现代社会,那种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被认为是最难得和最理想的应酬哲学。与同事相处,终日正襟危坐,严肃、客气不好,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乎、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也不好,容易让别人说闲话,也容易让上司误解,认为你是在搞小圈子,动机不良。说来说去,还是适当地“绷”着些,遵照“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为好。
杰克是一家大汽车公司的雇员,由于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斐然,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而有几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会,却至今仍保持着多年前的原状。因此在大家相处之时,杰克总觉不太自然,甚至还有些战战兢兢。起初他为了避免若同事们指责他过于高傲,惹个“一朝得志便不可一世”的批评,频频地请这几位老同事吃饭,而且说话也比过去更加小心,客气了,饭菜档次更是极显尊重。不料同事不仅没领他的情,反倒认为他简直得意忘形,太“招摇”了;甚至越发不平衡起来,认为杰克原本就是个“草包”,原来就是凭着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杰克最终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几乎吐血。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仅以平常心淡然面对平常事,一切竟然又应付自如了。
公事上,杰克“谨记大公无私”的原则,若是自己的直辖下,就采取冷静的态度,奖罚分明,说一不二,绝不再抱“大家都共事这么多年了,算了吧!”的想法。只要态度诚恳,就不怕对方误解生气。私底下,仍然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投契的就当作朋友一般看待,不能合拍的,也不再刻意去改善了。若不展于自己的直接下属,公事上很少相交。简单好办多了,平日见面,大可“友善”一番,“友善”之后也绝不会再额外“加温”,同事之间恐怕也平淡如水。
在办公室,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同事欢迎的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聪明的人都不喧宾夺主,但也永远不会说:“这不是我份内事”之类的话,因为过分泾渭分明只会搞坏同事间的关系,而过分泾渭不分,也不利于同事图这一特定范围。
孟子说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朋友之间,说人长短,制造是非之举理当不为。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虽说偶尔加入他们一伙,胡乱批评或调笑一些单位以外的人的轶闻趣事,倒也无伤大雅。但是对别人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公私分明是重要的,不搞小圈子也同样是多少“过来人”的经验。众多同事中,自然难免会有一两个特别投缘,私下里成了好友无可厚非,但是无论自己的职位比这位同事兼好友的人高还是低,都不能因为两人关系好,就做出偏袒或恃势的模样。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永远做不了大事,何况任何领导都讨厌这类人,认为其不值得信赖。
同事间,一方有困难,另一方负有道义上不容推却的责任。但是,有时却并非任何时候都出手相援,而是同样要适当“绷”着些,有所不为。这就要看看这种帮助属于何种性质。我们知道,同事是就某一个小团体中某些人相互之问的关系而言的。但是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何不仅生活在同事之间的小环境中,而且,他们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联系,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地协调这两个关系,那么,结果则会不那么令人满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他不仅有着同事问的相互关系,还受到社会中*、道德、法律等等的约束。所以,当同事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仅仅从自己是他的同事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味的盲目相助,重要的是应当看到这种帮助的结果。如果说这个问题是与社会中其它关系发生了抵触,那么帮助的角度就应当注意到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不分是非,没有分寸的简单帮忙是不可取的。
“为朋友两肋插刀”,说起来虽然可歌可泣,令人佩服。但如果在任何时候都像别人的应声虫一样,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一味附和别人的意见,那又怎么能叫帮忙呢?何况更多的情况下是“义不容情,法不容情”,有所不为才是真君子。
与朋友和同事相交,乃君子之交也。君子之交,理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恐怕就是提倡一种同事间的适距原则:“太近则昵,太远则疏,过于亲昵则遭忌,忌则谤生;过于疏远则遭议,议论多则是非生。”所以,与人交往还是适当“绷”着些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