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幼教论文(要有标题)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3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9:36
科学启蒙教育对早期幼儿教育的益处
摘要:幼儿阶段孩子们主要的活动是探索周围的世界,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幼儿的科学
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保护、启发并培养孩子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呢?或者说,
怎样对孩子们进行最有效的早期科学启蒙教育呢?首先,教师应帮助孩子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工作;其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
兴趣;再次,要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最后,教师应有效地指导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
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①科
学教育与传统的常识教育存在着本质上的
差异,科学教育并不是常识教育的名词翻
新,它有着与常识教育完全不同的性质和
内容。
常识教育强调传授给幼儿一些日常生
活知识,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动物的习
性、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各种日用品等,
其主要目的是“:教给幼儿有关周围生活中
易懂的、简单的知识,形成初步的概念。”②
科学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提出
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概念,它一方面继承了
常识教育的一些功能,但更重要的则是强
调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下面
就如何对幼儿进行早期科学启蒙教育谈几
点看法。
一、教师应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
工作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
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幼儿积累科学的经
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探求过程
中,逐步形成对世界的科学认识。但幼儿的
辨别能力差,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
的。因此,老师向幼儿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是
科学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幼儿的思
维是具体形象的,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
语言对幼儿来说是难于理解的。因此,教师
要对于相关的科学知识必须全面地理解,
并根据幼儿的认识、学习特点将之转化为
幼儿可浅显易懂的、形象直观的知识。
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
幼教指导纲要总原则表明“:既符合幼
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
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
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对象
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感知和视野。”
③由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幼儿的
认识兴趣。
(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
认识兴趣是开启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
好奇心的金钥匙。然而,幼儿由于受年龄的
*,认知水平几乎处在“盲区”。只能通过
引导幼儿去观察周围世界已存在的事实,
体验从中获得的启发和认识。通过活动,使
幼儿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
探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意识,掌握了认知
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
作为探索对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
经验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内
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
平,教师又能巧妙设计,那么,就能最大限
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鼓励幼儿去观察、探索、思考。要给孩子提
供认知资源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养养小动
物、种种植物;或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土
壤,接触自然,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
比如,让幼儿通过玩泥土来感知泥土的特
性。通过摸、压、捏、搓等去感受和区分不同
的土质,观察泥土的颜色、柔软度等;再进
一步组织幼儿挖掘泥土,观察泥土的性状,
当幼儿发现泥土是蚯蚓、小甲虫、小花、小
草等动植物的家时,会兴奋不已,探索兴趣
会更加强烈。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探索科学
知识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最关键是要接受孩
子,听听孩子有什么想法,并接受他的兴
趣,帮助他发展。比如下雨时可以乘势激起
他对“雨从哪里来”的疑问。但是有些知识
对孩子来说太深奥,而且有的我们也解释
不清楚,但要帮助孩子保持住惊奇感和神
秘感。孩子首先需要的也是你对他的探索
的鼓励和允许,而不是立刻提供许多现有
的知识,标准的答案。
上世纪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他
父亲经常带他在树林里散步,在别的孩子
的父亲忙着告诉孩子那是一只什么鸟时,
他的父亲鼓励他去观察小鸟为什么有某种
举动。然后提出假设,再去验证。这是费曼
在科学研究中终身使用的方法,他没上学
时,父亲就在树林里教会了他。这就是费曼
成了科学家,而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孩子
却没有。
文秘杂烩网 http://www.rrrwm.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9:37
论“生活世界”视阈下的幼儿教育摘要: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
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
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生活世界;儿童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幼儿教育一、“生活世界”的概念阐释
(一)生活世界理论提出的背景
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
题,这一命题给予当时沉闷的机械式的传统教育以重大打
击,对当时的教育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
新的契机。“生活世界”理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晚年
出于挽救欧洲科学危机、批判实证主义而提出的,他认为
欧洲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世界对其产生的基础———生活
世界的遗忘。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中说:“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惟一受
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惟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
惑,这种惟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
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单纯注重事实的科学,造就单
纯注重事实的人。”[1]在此过程中,人被科学化、机械化。
科学对生活世界和对人的遗忘使科学也丧失了其存在的目
的和意义。科学不再为人类服务,反而成了人类的危害者。
伴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
极大丰富、人类主控自然世界能力的加强,各种社会问题
不断涌现。“充分启蒙的世界却弥散着胜利的灾难”。[2]
由于万能的科学“却恰恰解决不了那些最令人关心的涉及
世界与人生意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与人的主体性方
面内在相关的。”[3]所以,为了解决科学危机、重寻生命
存在的意义,胡塞尔认为必须重新追寻生活世界的价值与
意义,找寻富有本原性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
(二)生活世界理论的内涵
最早对“生活世界”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是德国现象
学大师胡塞尔。他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就使用过“生
活世界”这个概念,但从20年代开始,“生活世界”才逐
渐成为了胡塞尔哲学的核心概念。但尽管如此,他并未给
“生活世界”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胡塞尔认为,每个人的
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两个世界存在:即“生活世界”和“科
学世界”。其中,“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存在的前
提,它先于“科学世界”而存在。“生活世界”指的是我
们在其中生活、感知,在其中进行各种活动的具体的生活
境域。它是具体的、直接的、可感知的、现实存在着的生
活环境。而“科学世界”是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理性
视域,它运用理性的逻辑之网过滤“生活世界”的直接性
和主观性,以达到一种超直观、超主观的客观性。[3]
二、生活世界理论下幼儿教育的归属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
不是生活的预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
受教育者的生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
间的交往,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过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理论是一个包括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
中,与教育相对应的生活世界有两种:*生活世界和儿
童生活世界。以这两种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有着不一样
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生活世界为归属和对象的
教育,是指教育的对象是*或把教育对象*化,一切
教育活动、教育内容等都按照*的特点和需要来安排。
而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则是以儿童为教育对象,
按照儿童的特征去安排一切教育活动的。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孩子,一群注重形
象思维、有着自己独特生活世界的孩子。要使孩子们理解
所教的内容、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育者必须把孩子看
成孩子,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教育归属,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去安排教学以及一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也
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直接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取
材。
三、幼儿教育的现状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书中对“百草
园”和“三味书屋”有过生动的描述。“百草园”是孩子
心中的乐园,无论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墙角断砖里油蛉的
低唱,都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而“三味书屋”则成了禁
锢着孩子自由与心灵的“雷锋塔”。
在我们当今的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百草园与三味
书屋的对立。由于幼儿相对*来说,其身体较柔弱,精
神世界也较苍白。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少不了成
人的帮助。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地主控了儿童的生活
世界,并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杜威认为,儿童的身体是未
成熟的,必须依赖*的抚育和帮助。而正是这种未成熟
的状态有着生长的可能性,有着发展的潜力。杜威曾说:
“一般动物出生不久即能啄食和行路,儿童则需长期抚养才
能独立生活,表面上儿童居于弱势,殊不知这较长的生长
时期正好蕴藏着使他们进行复杂而高深的学习的可贵潜能。
因此,一般动物仅能被环境所制约,人类则不仅能适应环
境,还能改造环境。”[4]因而,我们应该开发儿童的这种
发展潜力,而不是一味的用自己的观念去控制他们、禁锢
他们的自由。
然而,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
世界正在日益缩小,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被*世界侵占。
*对孩子的“保护”不但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全感,而且
使孩子们日益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空间,丧失了自己的精
神家园。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就像生活在凄苦地牢里的
一个灵魂。他们希望见到光明,渴望在阳光下诞生,缓慢
而又结结实实地茁壮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却始终有一个
力大无比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把他们压
垮。”[5]人们把儿童当作种子一样来灌溉和培育,但一切
又都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忽略了种子的特点和各自的特
殊性。也许,*为培育这些柔弱的种子准备了气候温度
都恒定的温室,使其不受严寒酷暑的打击,但是这种温室
却让孩子们带上了无形的枷锁,使他们不能在自然的生活
环境下自由的成长,处处都是按照别人的意愿而活着。
四、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生活世界是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世界,它是形
象的、具体的,周围环境中形形色色的现象都体现在其中;
它接近人们的生活本原,与人们日常的具体生活相贴近。
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以人为主体的。胡塞尔提出的
“生活世界”理论就是出于对生命的关爱,对人本性的关
注,所谓的教育回归生活实质上就是回归到人的现实和具
体的状态。
在幼儿教育中,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幼儿教育的归属
是儿童生活世界。然而,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儿童生活
世界正逐渐被*生活世界给掩盖,儿童生活世界的丧失,
使得找寻失落的儿童世界成为了当今幼儿教育迫在眉睫的
一项任务。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有着重要
的启示意义,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处理幼儿教育中实际存
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一)幼儿教育应走进儿童生活世界,以儿童生活世界
为教育的本源
胡塞尔曾说,生活世界是一个前科学的,在先被给予
的世界,是奠基性的,直观的世界。这个世界贴近儿童的
生活。众所周知,儿童的世界是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世界,
儿童喜欢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毫无拘束的活动,在活动中
自己寻找快乐,享受童年的乐趣,如鲁迅先生心中的百草
园便是孩子们的乐土。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一切教育活动的安排都应以儿童的
生活世界为契机,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
乐,而不是厌学、恨学。况且,孩子们不仅仅处于受教育
的被动地位,他们也有着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更要求
教师在教育中与学生互动,按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安排教学。
(二)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儿童的成长也应是一个
渐进的过程
*应理解到儿童生活世界的这一特点,给予儿童生
长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然自由地生活。幼儿教
育中所谓的“天才教育”、“完人教育”,就是急功近利、
拔苗助长的典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给予了人的内在
精神以无限自由:“若无自由,人完全受外在必然的摆布,
如何创造,如何生成!”[6]人只有自由自然地生活,才能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三)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明确自己的
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本身,教育即生活,除此以外,
别无目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
一种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传授学生以知识,特别是对人们物
质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科学知识。教育的成果在于受教育
者知识总量的增加,并在不久后的实际生活中把这些知识
再现出来,运用于实际;另一种认为知识的授受只是教育
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和掌
握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总量的多少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基本上只感知形象的具体的事物,
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科学知识的教育并不符合他们的实际,
因此,幼儿教育的重点应是通过科学知识等的传授培养孩
子的动手、动脑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今后能自由地在浩
瀚的知识海洋中自己去追求新知识、接受新事物。
参考文献:
[1](德)胡塞尔著,王炳文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
现象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p3-4.
[2][6]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3.
[3]施燕.在“生活世界”中学习,在“主(观世界”中徜徉[J].幼儿教育,2006,(1).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金晶,孔伟译.童年的秘密
[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40.
[7](德)胡塞尔著.倪梁康,张廷国译.生活世界现象学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5.
[8]常秀芹.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学生观的启示[J].唐山
师范学院学报,2005.7.
[9]牛翠平.尊重儿童的生活世界[J].教育导刊,2003.12.
[10]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
学.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