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3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0:27
展开3全部指的是东北地区。
1904年,山东大地遭受洪涝灾害,匪患横行,饥殍遍地。朱家收到此前闯关东的父亲朱开山的信,让他们到东北的元宝镇汇合。朱家全家决定坐船从海路闯关东。历经九死一生,除了传文,朱家终于在元宝镇会合。
朱开山在镇上开了一家朱记菜馆,受到当地人的刁难,以山东人特有的情义感动了对手。附近的甲子沟发现了煤矿,为了争夺采矿权,朱开山一家联合爱国志士与日本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终于让煤矿回到了中国人手中。日本兵围攻哈尔滨,朱家三代人一起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扩展资料:
山东人闯关东的第一原因是东北人少地多,只要能出苦力开荒,就有饭吃,这是人们赖依生存的笫一要务。由于山东是*第一人口大省,人地矛盾从清代起就非常尖锐(与之相对的是河北在清初战争中人口损失惨重),所以闯关东的山东人多于离东北更近的河北省。
第二个原因,逃荒要有目标,山东闯关东主要是投亲靠友。明代辽东属山东省,山东人在明代向辽东移民中充当了主力军,因此两地多沾亲带故,联系较多。
清初掠49万山东人为辽东包衣,加强了这种联系。因此在清朝中前期鼓励关内农民入辽东垦荒运动中,山东人充当了主力,因为有亲戚,好投奔。
而这种鲁-辽之间一直延续下来的广泛亲戚关系成为了清末*闯关东的导火索,从最初的一家一户,到整个村,到邻县的亲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达到一两千万人的规模,甚至有的县举县搬迁就为渡过灾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闯关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0:28
《闯关东》里的关东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即“东北三省”。
关东指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因为秦国当时就在函谷关以西,因此以秦国为中心,就有了”关东“地区。这一战略重地并没有因为秦统一天下而荒废,甚至在中国历次王朝更迭的战斗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个“关东”与自明朝开始称谓的山海关以东的“关东”是不同的;并且这两个“关东”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称谓的“关东”也不相同。
扩展资料:
在潼关县北,雄踞晋、豫、秦三省,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之说。潼关北临涛涛黄河,南依巍巍秦岭,自古就是关中的东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描写的:“艰难奋长就,千古用一夫”。
潼关东面山峰连接,崖绝谷深,只有一条小道通过,人行其间。可望黄河远道奔来,劈开*之间的莽莽群山,南下直扑华岳。作为军事要隘的潼关,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从晋国夺取潼关之后,开始剿灭六国的大业。此后历经战争洗礼,仍保留着基本风貌。
现留关城周长5公里,北面与东北以夯土为墙,外包青砖,高16米、宽8米,南与东南,顺势削成垛口,高达30米。除开六处门外,尚有南北两个水门。 由于修三门峡水库,潼关的城砖被拆卸一空,但从断垣残壁处,仍可窥当时堡垒之雄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0:28
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历代对东北行政区划不一,名称种种,而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之变,最终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成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0:29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一关之隔,却从清朝到*数百年间,从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满清*却禁关令依旧。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0:29
《闯关东》里的关东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即“东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