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生物学八上复习提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0 04:1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10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
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六、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六、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6、
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4.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
5. 污染等。
6.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6、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八、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蝗虫的*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

一、细菌和真菌
7.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8.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9. 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10.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11. 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12. 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13. 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协议发霉。
14. 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15.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6. 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17. 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8. 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9. 掌握课本60页细菌结构示意图。
20. 细菌的生殖方式:*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一次。
21. 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22. 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3. 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24. 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25. 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26. 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
27. 蘑菇也是由菌丝集合而成
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生殖:孢子生殖
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28. 酵母菌(了解)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29. 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30.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1导致的)
③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再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高,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
与功能: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31.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 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② 食品保存。
*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
“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冷冻法、 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晒制与烟熏法、 腌制法、 脱水法、 渗透保存法 (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使用防腐剂
使用射线
③ 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如青霉素)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如胰岛素)。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④ 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32、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酵母菌,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33、制作馒头要用酵母菌,制酸奶用乳酸菌,制泡菜用醋酸菌,酿酒用酒曲。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34、生物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34.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35、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学主要类群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36.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
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37.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8、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40、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41、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42、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43、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4、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 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 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 环境污染
(4) 外来物种的影响
45、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46、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47、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48、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49、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50、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10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海洋环境保*》、《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水土保*》。(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不瞒你说,我需要悬赏分。嘻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11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海洋环境保*》、《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水土保*》。(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11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与栽培
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与播种育苗
1..种子的结构

2.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
双子叶植物种子 单子叶植物种子
相同点 都有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不同点 子叶数量 2片 1片
胚乳 无 有
营养物质贮藏结构 子叶 胚乳
3.种子的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是活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也适宜,但是它们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休眠。
4.种子萌发的条件:
内在条件:种子本身发育完全,完好无损,已通过休眠阶段,且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适量的水分:使种皮变软、有利于物质分解
外界条件: 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种子的呼吸作用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种子旺盛的呼吸、物质转化、正常吸水
水分、氧气和温度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
5.发芽率:指萌发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的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如下:
萌发种子数
发芽率= ————————— X 100%
全部被测种子数
种子的发芽率在90%以上,才能播种使用。
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与水肥管理
1.根尖结构:

根尖以上的结构
成熟区: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毛细胞扩大吸收面积,细胞壁薄、质少、液泡大)
伸长区:迅速伸长,使根长长
根 根尖 是使根伸长最快的结构 使根长长
分生区:具有*增生能力
(细胞体积小,近正方体,排列紧密,壁薄、核大、质浓)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植物细胞吸水:当周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
(2)植物细胞失水:当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
3.根的向性生长: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4.应用:知道带土移栽、蹲苗、烤田、烧苗的道理等
5.无土栽培:是人们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按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在无土的基质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6.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几类无机盐 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含氮的无机盐
(如碳酸氢铵) 促进细胞的*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收获叶的植物如蔬菜可多用氮肥
含磷的无机盐
(如过磷酸钙)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收获果实和种子的植物可多用磷肥如果树、西红柿等
含钾的无机盐
(如酸氢铵) 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收获茎和根的植物可多用钾肥如甘蔗、马铃薯等
第三章 芽的发育和整枝打杈
一.芽的种类
顶芽: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
1.按照芽的着生部位分 (包括主干和侧枝的顶端)
侧芽:着生在枝条侧面的芽
叶芽(瘦长):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2.按芽将来发育的情况分 花芽(饱满肥大):将来发育成花
混合芽(饱满肥大):将来既能发育成茎和叶,
也能发育成花
二.叶芽的结构: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长长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叶芽 幼 叶——发育成叶
芽 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三.顶端优势:指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
第四章 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

(一)叶片的结构: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
1、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
(1)保卫细胞: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一般地说,上表皮的保卫细胞少,下表皮的保卫细胞多)。保卫细胞的里面有叶绿体。
(2)气孔: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
2、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的绿色色素,叫做叶绿素。叶片呈现绿色,就是因为含有叶绿素的缘故。叶肉大体上分为上下两层。
(1)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整齐,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
(2)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色比较少。
3、叶脉:叶片上粗细不等的脉络叫做叶脉。叶脉分布在叶肉当中,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
叶脉分网状脉和平行脉。
叶脉中还有导管和筛管两种管道;
(1)导管:输送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2)筛管:输送有机物。
因此,叶脉还有输导作用。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证明)淀粉(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
3、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条件:
(1)场所:叶绿体。(2)条件:光
4、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水)

(2)反应式:
能量转化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原料 场所 产物

物质转化
(3)实质:
①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的氧气,这是物质转化过程;
②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能量转化过程。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是植物自身的营养物质,而且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如棉、麻、橡胶等)的来源。
②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植物自身以及动物和人的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煤炭、石油等燃料里面含有的能量,则是古代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储存的太阳能。
③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动植物和人进行呼吸作用所需氧气的来源。
所以说: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5)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地膜覆盖、塑料大棚、在果树地面铺反光膜等
合理密植: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该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射到农作物上,尽量少地照射到空地上,并且要尽量避免农作物互相遮光。这就是说,种植农作物,既不能过稀,又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第五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
植物所有生活的细胞都进行着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强或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及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的影响。
1、概念:
植物体吸进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2、反应式: 有 机 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意义:为植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时间 白天 白天、晚上
进行场所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气体变化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对光需求情况 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均可
物质变化情况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能量变化情况 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
联 系 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光合作用所需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所释放的。
4、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1)潮湿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分解有机物多,散发的热量多,易烂,必须尽快晒干;
(2)土壤板结,形成硬壳,空气不通,会妨碍植物根的呼吸,所以需要及时松土。
(3)水果、蔬菜的科学储藏:通常采用适当降低温度或降低氧含量的办法来减弱它们的呼吸作用。但地窖储藏水果、蔬菜久了,里面往往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此时进去时要先通风一段时间,然后点蜡烛进去,如果蜡烛熄灭,则不能再进去,需要再通风透气。
第六章 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
1、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
3、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2)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4、蒸腾作用的调节: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的。
5、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幼苗的移栽时间、幼苗移栽时去叶等。
6、植树节:3月12日
第七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贮存有能量的有机物,为自身和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来源。
2、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
3、通过蒸腾作用,稳定了地球的水循环。
4、还有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挡风吸尘、消毒杀菌、消除噪音等作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与饲养
第一章 动物的食性与合理饲喂
一、动物的食性是指动物吃食料的习性。
二、动物食性的类型:
植食性:以植物为食料的习性如蝗虫、棉蚜、牛、羊、家兔等
肉食性:以其他动物为食料的习性如螳螂、鹰、狮、虎等
杂食性:既以植物为食料,又以动物为食料的习性如鸡、鸭、鼠、猪、狗等
腐食性:以*的动植物遗体、遗物为食料的习性如秃鹫等
三、动物消化系统结构和食性相适应的特点:
1、植食性动物比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的消化道要长。
2、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锐利,可切断食物;犬齿尖锐,可撕裂食物;臼齿咀嚼面宽并有横嵴,能研磨食物。
植食性动物一般只有门齿和臼齿,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有门齿、犬齿和臼齿。
3、反刍:是某些草食性动物在吃草时,草料口腔里粗粗咀嚼后就咽到胃里,等到休息时,食物又逆行到口腔里细细咀嚼磨碎,然后重新咽到消化道内消化的现象。
再如:青蛙的舌、鸡的砂囊、昆虫的口器等。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与饲养场所
一、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最为重要的区别之一,是它能够通过运动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
二、动物的运动方式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行走、奔跑、跳跃、爬行和蠕动等。各种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依靠骨、骨骼肌和关节的协调一致来完成的。动物全身的骨构成骨骼,骨骼是动物体的支架,骨骼肌附着在骨上,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或舒张,牵垃着所附着的骨,以关节为枢纽产生运动。
三、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自身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四、蚯蚓的结构
体 壁:内有环肌和纵肌,以及刚毛
体 腔:内有血管和神经
消化壁
肠 腔
蚯蚓通过体壁内的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并与刚毛的伸缩相互配合在土壤中蠕动。
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它在土壤中生活,能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还能帮助人类处理城市垃圾。
第三章 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
低等的、结构简单的动物,主要依靠体表进行呼吸。
大多数昆虫用气管进行呼吸。
一些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用鳃呼吸。
生活在陆地上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用肺呼吸。
鸟类的呼吸是其特有的双重呼吸。
越是高等的动物类群,呼吸器官的结构越复杂,呼吸机能也就越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越强。
第四章 动物的体温
一、 体温:是指动物身体内部的温度。
二、 恒温动物:是指体温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三、 变温动物:是指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所有的无脊椎动物。
外界温度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
第五章 动物的行为与生产管理
一、 动物行为的概念:
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包括动物的爬行、游泳、奔跑、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甚至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二、 动物行为的特点:
1. 动物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由多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动物行为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三、 动物行为的意义:
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五、动物行为的类型:
1.觅食行为:指动物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2.贮食行为:指动物贮藏食物的行为。
对动物度过缺少食物的季节,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利的。
3.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穴而相互攻击的行为。
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是有利的。
4.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
繁殖行为能够使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盛。
5.节律行为:指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了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活动。包括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
6.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的行为。
特点:不是同一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六、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下来就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如蜜蜂采蜜、鸟类孵卵、鱼类洄游、鸟类迁徙、蛇的冬眠等。
学习性行为(或称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不是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学习性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七、养殖工厂化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外环境的制约。
八、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和能量,从而促进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2、动物通过残酷的生存斗争,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物种的多样化,使生物圈更加生机勃勃。
3、动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组成成分,对提高整个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重要作用,对植物的生长、繁殖起着控制作用。
4、是人类的好朋友,是研究物种的进化、地质的变迁等多方面科学领域,提供了活证据。
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
微生物:是指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个体多数十分微小,结构非常简单,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第一章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
一、细菌
1、形态:个体十分微小,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
2、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特殊结构: 鞭毛——运动器官
荚膜——保护和营养作用
芽孢——休眠体(注意:与孢子不同,孢子是生殖细胞)
3、营养方式:
异养:指细胞内不含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营养方式。
包括 腐生:是依靠分解动物尸体、粪便和植物的枯枝落叶等获得有机物。
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取有机新材料。
4、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好氧性细菌
无氧呼吸:厌氧性细菌
5、生殖方式:*生殖
6、分布:广
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根瘤菌固氮、甲烷细菌制沼气、杀虫、食品工业、抗生素治病等。
2、有害:引起疾病、使食物腐烂等。
三、防腐方法:低温、真空、风干或高温、高压处理后密封保存等。
第二章 真菌的控制和利用
一、酵母菌
1、形态结构:单细胞,呈卵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胞质内有明显的液泡。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指细胞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如细菌、
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指细胞里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及动植物等。
2、生殖方式
环境条件适合时:出芽生殖
环境条件不好时:孢子生殖
3、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4、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较多能量
无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较少能量
5、应用:发面食品、酿酒等。
二、霉菌
1、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具有横隔,是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2、菌丝 营养菌丝:蔓延在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有机养料,进行腐生生活。
气生菌丝:长在营养物质的表面并向上生长,顶端生有孢子,进行孢子生殖。
3、青霉和曲霉气生菌丝的区别:
直立菌丝形态 孢子着生状态 孢子颜色
青霉 扫帚状 成串生长 绿色
曲霉 球状 放射状生长 黄绿色、黑色等
4、应用:青霉素、酿酒、制酱、不能吃长霉变质的食品。
第二节 食用真菌
1、形态结构 地下菌丝
菌盖:生有菌褶,上有孢子
子实体 菌柄
2、营养方式:腐生
3、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4、毒蘑菇的特点:一般颜色鲜艳,不生虫蛆,菌伞顶部有黏液或瘤状突起,菌柄上有菌环,受伤后变色,有腥、辣、苦、臭等气味。
第三章 病毒的控制和利用
1、形态:非常微小,有杆形、蝌蚪形和多面体等
2、结构:没有细胞结构
外壳:由蛋白质构成
核心:由核酸组成
3、生活特点: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离开寄主的细胞就不再有任何生命活动。
4、生殖方式:增殖(病毒在自身遗传物质指导下,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5、病毒的类型:根据寄主的不同可分为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或动物细胞里的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
6、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使其他生物得病
有益方面:制成疫苗预防接种、治病、杀虫、基因载体。
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腐生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寄生微生物可导致人和家禽、家畜、农作物等患病。
3、共生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得,不能分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12

所谓提纲,只要列出有哪些大内容,然后对着书本来复习就很可以了。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
2.培养真菌细菌方法
3.不同环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第二节 细菌
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示意图)
营养方式:异养
生殖方式:*生殖
形成芽孢(休眠体)
第三节 真菌
结构
繁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天秤男吃醋的八大表现 天秤座男生吃醋时的表现 人工授精之后注意什么 人授后需要卧床休息吗 ...经两个月没发工资了,我不想干了,老板不给钱怎么办? 新手玩《兰斯10》这款游戏的快速通关攻略是什么? 兰斯10怎么用食券快速刷SSR 兰斯10二周目7cp怎么达成 兰斯10大侵攻达成条件介绍 跳舞同手同脚叫什么来着 喷油嘴清洗机主要功能 设计足球logo时应该标注哪些内容? 大圣归来主题曲 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请问投影机耗电多少瓦 五香茶叶蛋怎么做啊 浙江大学都有何系(专业)? 燃气热水器快速高温然后就停了怎么处置 主角开局贩卖消息给小马哥的港片小说是哪一部 英雄联盟中单小鱼人打剑姬好打吗?要怎么打 oppo手机扬声器怎么关闭 苹果13pro被抹机后忘记了ID怎么办? 地大统考什么时间出成绩 皮肤严重烫伤治疗后长出新皮,但是新皮上长水泡,应该怎么办? 烫伤后多久长新皮这时候给孩子怎么护理的 我的三星s6手机不能打开别人发我的小视频,什么原因? 大腿大面积烫伤,已经长新皮了,要涂什么药 烫伤后新皮长起来了。可以沾水了吗? 烫伤一天长多少新皮 华为 C8500刷了 ROM-Android ICS 4.0.3怎么 全是英文了’谁教教我 怎么设置成中文啊 我的华为c8812手机 安卓4.0.1用了数字锁屏 忘记了密码,怎么解锁 求高手指教!! 壁仞科技与浪潮信息未来将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 谁清楚阿玛尼腕表原单手表防的质量怎么样?能够防水吗? 梦见吃野果 哪个厂家的兰炭烘干机质量好? 三星N7102有个人热点吗 你好,我的是三星GT-N7102手机,连接wifi的问题需要解决。 朋友手术祝福语 华硕天选一代R73060什么价格? 汽车追尾全责怎么赔偿自己要赔钱吗? 追尾全责自己需要垫钱吗? DNF跪求第十二章炼金术师快速升级方法 普通党员学习一书一章指的是什么? DNF 炼金师怎么快速升级 详细回答!!! 盛大的仙境传说官服还在吗? 罗技USB600键盘,ALT+F4无法关闭任务 找一张图片 漫画那种 王子坐在王座上 一只腿搭在另一只腿上 有点q版 DNF守护祭坛技能怎么加点 最详细的攻略 dnf守护者祭坛详细加点 丰碑在部编版哪一册书上 形容学校变化的诗句 求dnf守护者祭坛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