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介福八珍糕之前世今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9 21: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41
江南一带的传统美食,往往都会沾染一点"皇家"的色彩。在八珍糕的众多传说中,便有一则与慈禧有关。
清代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慈禧因嗜食油腻而病倒宫中。太医李德生率众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众太医经过研讨给"老佛爷"开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粉,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和后做成糕点,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老佛爷"一高兴便将"健脾糕"改名为"八珍糕"。
"八珍糕"并非"八珍膏"
八珍糕虽然和八珍膏一样,都是中医治病的良药,且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有实质上的区别。
西塘钟介福的老中医将两者的区别简要概括为:方不一、功不同、形不随、味相异。
首先配方不同,前者的配方里大致包括山楂、茯苓、芡实、薏苡仁、白扁豆、麦芽、山药、莲子等8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而后者由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合制成,是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合方;功效方面,前者具有消食、健脾利湿的功效,而后者重在补气血;从外形来看,前者类同糕点,而后者呈浓厚膏汁状;吃法上,前者软糯香甜,与平常糕点无两样,可以当点心吃。后者需遵医嘱,使用小汤匙舀取一勺,用热水化开后服用。
"八珍糕"在钟介福堂的延续
说到八珍糕,西塘钟介福是远近闻名的中医药堂,小的时候总是吃过父母在药堂买来的八珍糕,祛暑消食,开胃健脾。
钟介福是清光绪十一年里人钟稻荪所设。钟氏早年受业于姑苏名医马培兰,精于外科兼擅内科,其店铺由于妥善经营,重视药物质量,业务逐渐扩大,特别是薄片阿胶和八珍糕等名产,销量逐年增加,至杭日战争前,已驰誉杭嘉湖一带。
据当时药堂的伙计回忆,钟介福的待客糕点有其特色,不仅口感好,还具备健脾养胃的功效。原因是糕点里面大都配备了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而且各味药材的加工处理都会格外仔细。就拿拿山楂一味举例,生山楂味酸,有滑肠作用,而做八珍糕的山楂必须是焦山楂,这样才能将生山楂的滑肠转变为健脾开胃。焦山楂的炒法看似简单,却不是一般药工能办到的,炒之太过则成炭,炒之不及又不能去除生山楂的滑肠与酸性,必须要由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亲手炮制。
如今,八珍糕对于钟介福而言,不是什么御用美食,也不是什么中医秘方,仅仅是老药号留下来的,值得传承和坚守的东西。
为了做好传承,该店根据钟介福堂老伙计的零散记忆,对配方进行了摸索,重新制成了同样具备健脾养胃功效的"八珍糕"。
在做法上,我们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主要就是在中药选择和制作工艺上把好关。"老中医介绍,这款八珍糕选用药性较为温和的中药,而且药材均碾成细末才入糕,这样既保证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又不影响糕的口感。
"既是很好的茶点,又具备调养作用"
,品尝过西塘八珍糕的顾客这样形容。今天西塘的八珍糕,已作为食品糕点,由当地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也已成为一种地方传统特色名点,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八珍糕之前世今生~壹
大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皇帝及皇子由于大吃大喝,嗜食油腻肥甘食物,导致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太医们个个胆战心惊,心急如焚。最后,御医陈实功开出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人参、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共研细末,加白糖,用水调合后做成香甜可口的糕点。皇子吃了此糕后,便觉症状减轻,大为赞赏。由于该点心由八味食材所制,故称"八珍糕。"
陈实功自己也常吃八珍糕,活到了81岁,在明朝那个年代就是高寿了,这跟其平日的健脾益胃不无关系。
自此,八珍糕成为历代皇室御用养生秘方。
八珍糕之前世今生~贰
自古帝王多短命,唯独清代的乾隆皇帝却创造了帝王高寿的奇迹!他以89岁的高龄位居中国封建皇帝中的长寿之首,被称为"古稀天子"。其在位60年,退位后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清晰。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位非常博学又注重养生的人,据清宫医案记载,"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皇上用八珍糕四次","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起,至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皇上用八珍糕九次"。
八珍糕实际上是日常保养用的小药。基础方是:茯苓,白扁豆,莲子肉,薏米,淮山药,芡实。乾隆年轻时食用的八珍糕其余两味药为山楂和麦芽,目的是消食化积;年老后,去这两味而用人参和党参,目的是强身健体。
八珍糕之前世今生~叁
清代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众太医心急如焚。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经过众医研讨都认为该给"老佛爷"补脾益胃,开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共研细粉,加白糖,用水调合后做成糕点,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老佛爷"一高兴便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从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不管有病无病,总要让御膳房为她做"八珍糕"食用。
八珍糕之前世今生~肆
相传千年前,西塘怪病流行,小儿都患有疳积,早夭情况严重。有名外乡来的糕点师傅在睡梦中受铁拐李点化,用山药、扁豆、米仁芡实等八味药食同源的中药,制成了能调治小儿疳积的糕点。但是由于人们不相信糕点能调治疾病,他的糕无人问津,他也几近穷困潦倒。无意中,有座庙里的和尚发现了此糕的药效,便想出敛财的主意,即让糕点师傅大量制作糕点,借由糕点独特的深灰颜色谎称是神仙显灵赐下的香灰。有香客求了去给小孩吃后,孩子的病果然好了。一传十、十传百,西塘镇附近成百上千病人来烧香求糕。和尚发了家,糕点师傅却积劳成疾过世了。后来,镇上有个药店老板研究了这种糕,发现其中的秘密,并进一步改进了添加中药的配方和比例,制成了"八珍糕"。明代时,这个配方便被陈实功收录进了《外科正宗》。
八珍糕之前世今生~伍
说起八珍糕,当然要说浙江嘉兴地区名气越大的西塘钟介福堂。当西塘古镇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著名旅游区时,钟介福八珍糕早已随着始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而远近闻名。钟介福创办人钟稻荪所取"介福"乃取《诗经》中的"介而景福"之句而命名。当年钟介福堂修合、配制的丸、散、胶、膏等药,其规模、数量已令业内同行刮目相看。上世纪二十年代,钟稻荪按照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古方和自己的临床经验,首创制作了调理小儿脾胃"八珍糕"。很快就成了小镇上家家小儿都要吃的保健食品。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不少嘉兴城里的家长托人到西塘买钟介福的"八珍糕"。
中药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根据中医药理论对中药采取一系列的炮制加工,使之适应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中药炮制品选用不恰当而影响疗效或引起副作用的现象。现在一般分为净制、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它制法等类。不同的炮制工艺对药物产生不同的影响。炒黄降低苦寒之性、缓和药性或减轻不良气味;炒焦有增强健脾消食或减轻药物的燥性;炒炭能增强止血效果;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以最有效的、毒性最低的部位,以特异的形式作用于靶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达到治疗的目的。
生山楂味酸,有滑肠作用,而做八珍糕的山楂一定要是焦山楂,这样才能改生山楂的滑肠为健脾开胃。这焦山楂的炒法看似简单,却不是一般药工所能为之,须有相当炮制经验的老师傅亲身操作,才能把焦山楂炒好。炒之太过则成炭,炒之不及又不能去除生山楂的滑肠与酸性。只有把山楂炒到恰到好处,才能保持山楂固有的酸香甜味,又有健脾开胃的作用。
八珍糕的成分及功效:
芡实: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水中人参
薏米:利水消肿,健脾祛湿,养颜美容
淮山:丰富膳食纤维,纤体瘦身
莲子:养心安神,清心醒脾
茯苓:宁心安神,健脾祛湿
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消暑
山楂:健脾消食,降脂减肥
炒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以上这些药材都是八珍糕常用的食材,可根据个人需要增减
食品许可证编号SC10733041101411
执行标准Q/GTH00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