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第1章:我们能办有效的学校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3 21: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20:39
一个民主社会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能为每个人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学校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学校的顾客。
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育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但在短期内,它并不能显示出成功的迹象。
1966年克而曼报告:学校之间资源分配的差异,只能说明学校测试成绩差异的一小部分。影响学生学术学习成就最主要的因素不是教师和教学,而是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相互交往。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最大原因也不是学校好的教学材料、设备、课程和教学法,而是学生的家长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
1973年杰克斯的结论:学校的改革对于减少学生在认知方面的不平等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由学校外部的因素引起的,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和智商导致的。一个孩子带进教室里的背景就决定了他或她在那儿的表现。
克而曼和杰克斯的结论给学校增添了一层浓浓的阴郁和毁灭的色彩,即学校是无效的,这种信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到了70年代占了上风。这种信念开始影响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特别是中产家庭的青少年,他们认为无论是否接受大学教育,未来都有充分的保障,总会有某种学院能录取他们。此时许多高中生和初中生为进入比较好的大学而参加的学术能力测验(SAT)表明,他们的考试成绩在下降。当时的人们把测试成绩下降的原因归为20世纪60年代“进步主义”的教学实践、能力低的行政管理者、没有受过良好培训的教师和培训教师的师范学院教授。“他们没有成功地传授美国的文化遗产,没能使学生真诚地欣赏这些文化;他们没有开发学生能力的极限;他们没能有效地引导或激发学生;他们的课程是与年轻人真正关注的事情无关的,没有生命力的材料杂乱拼凑起来的。”
显然这样的批评是简单化和缺乏诊断性的,忽略了围绕办学的一系列更为重要和广泛的条件。第一,家庭和教会这两个过去相当稳固的机构,到了20世纪70年代其作用已严重削弱;第二,早年那种家庭和学校之间几乎无可置疑的相互支持的关系,今天已经极大地退化了,校长和教师不能再认为他们在学校里可以充当学生的家长了,在学校里挨打的孩子常常成为家长控告学校的诉讼当事人,学校工作人员也减少了带领学生参加除日常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的积极性,即使是郊游时发生一点轻微的事故,也会引发一场官司;第三,提供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的经济与其它因素一起,改变了社区的本质。儿童和青少年往往不认识或仅仅认识他们几个同学的家庭成员,而过去家长们能够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一些其它家庭的孩子,这就形成了一种教育的合力,可现在这种力量基本不存在了;第四,曾经相当成功地位公立教育提供财政和道德援助的*联盟,到了70年代已是一片混乱,很少发现立法者、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商界领袖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学校做事已不再是时尚了;第五,教育工作者自己的队伍严重*,逐渐发展起来的集体谈判的方式使管理人员与教师对立起来,教育是一个被严重分隔成零碎块片的职业,非常难以聚集必需的联合力量来开展学校变革;第六,高中的教育任务变得极为复杂,教育的对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差异极大的各路学生,而这些家庭对教育抱有不同的期望,许多高中老师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些问题;第七,今天的年轻人正在从家庭、教堂和学校以外的其它来源获得教育,在这里教育的定义已经比较松散了,我们对各种教育力量以及它们的影响都研究过少也了解过少。
总之,在学校周边环境最为不利,也最为艰难的时候,对学校的期望也达到了顶点,这些期望就是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它将会:
通过消除文盲和文化剥夺,减少个人与群体间的不平等。
通过提高全民的智慧和技能,改善经济和经济机会。
通过开发才智、培养技能和创造力,普遍提高个人取得成功的能力。
通过广泛传播通才教育的成果,提高国家的文化生活的质量。
为具有相似教育背景和相似价值观的人们培养一种新型的社区感,减少隔阂和不信任。
通过促进不同群体的联系,减少偏见和误解。
改进公民及*生活的质量。
到了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对学校是否能实现上述民主理想做出贡献表示怀疑,有越来越多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倾向于家长应有权为子女选择学校。
多数家长认为,无论是通才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更多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好的,令人渴望的。学校提供给人们在其它地方难以获得的知识,尤其是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那些受过更多学校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显然拥有更多的知识,受过更多教育的人在我们社会所倡导的许多价值观上,如公民自由、信息自由、法律约束以外的自由、隐私权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个人信仰。
“学校教育研究”派了二十多名受过训练的数据采集员深入到各社区,他们在那里停留了将近一个月,收集整理了每所学校的大量数据。仅仅三十八所学校就提供了许多人的数据——8624名家长、1350名教师和17163名学生。他们从整体中抽选出带有共性的个别学校进行研究,找出学校教育的共同点:教学实践、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物质环境、活动、人力资源、评估、时间、组织、交流、决策、领导、期望、问题、控制和*。通过十个主题来描述学校:
第一,学校的功能——从看护儿童的保姆功能到就业准备和智力开发;
第二,学校在学生生活中的相关性;
第三,教师如何教学;
第四,教学环境;
第五,构成课程的活动、教材和测试体系;
第六,学习资源的分配(时间是学生最为宝贵的学习资源),学校与学校之间在时间使用上的差异形成了学习机会上的不平等;
第七,平等;
第八,隐性课程;
第九,满意度;
第十,对数据的需求
研究者发现,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描述,不但可以了解一所学校,而且可以根据数据与每一主题相关的程度来区分学校之间的差异。
还有两个观点极具普遍性,第一种观点是,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学校是由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部分都影响着其它的部分。如果将改革从外部强加给学校,那么学校的改进最多只能是缓慢的,最有希望的改革方法是寻求开发学校自身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在自我革新的过程中,也需要学校所在州、地方学区尤其是学校周围选民的支持。第二个观点是,关爱,学校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的不仅仅是家长的,一定程度的关爱时,才能够好起来,并持续地保持良好的状态。
学校必须从事在社会的任何其它地方都不能有意识地去做的教育工作。包括系统地传授所有主要领域的知识,设计学习经历来启迪和激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