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5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48
教育背景是对一个人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的概述。
教育背景中需要包括的信息:
(1)学校/院系/专业/学位
(2)成绩(GPA的多种算法。)
(3)课程(选课程的主要原则:所学课程与申请岗位对应,很高分数的专业课程写明。)
(4)其他亮点(个人成绩,取得的成就等。)
扩展资料
随着求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求职简历中体现自己的才能,让自己的简历在成百上千份简历中被选中,成了很多学生绞尽脑汁思考的“课题”。
因而也就出现了让一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头疼的过度包装、“注水”简历等问题。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容易把自己过度包装的几个方面。
1、“熟练使用”英语、计算机
英语和计算机已经成了毕业生必备的两项基本技能,学生在个人简历中关于这两项能力的表述几乎是清一色的“精通”或“熟悉”。尽管简历中都说自己英语口语流利,但通常会发现学生并不能听懂提问的问题。
这时,企业肯定会对学生的诚信产生质疑。简历里大家都写着熟练使用计算机,但真正上机操作时,有的学生就显得“迟钝”了,很明显,对于计算机他只是掌握了简单的操作,与熟练操作相差甚远。
2、“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经常被过度包装的还有自己的能力,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过高,实际却相差甚远。对于简历中学生介绍的信息,企业也开始用心考察。大多数企业很看重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很多学生介绍自己有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曾带领小组成功完成某个项目等。
这位负责人说,企业面试时有个环节叫无领导小组讨论,让五六个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推广公司产品如何在本地上市。这个环节是让几个学生共同讨论出一个结果,观察求职者在团队合作中担当什么角色,能否与别人配合。
但经常有学生会表现很突出,抢别人的话,不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这与简历里表述的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显然不符。
3、“突击提拔”自己的职务
大多数的企业倾向于招聘在学校里担任过一定职务的大学生,这促使很多学生在做求职简历时,“突击提拔”自己。学生会的干事可以改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改为组织者。一些企业惊奇地发现,在收到的简历中,一所学校里同时有4个校学生会*,文娱部*不少于8个。
如今企业也学聪明了,你说你是学生会*,企业会偷偷地打电话给学校的老师、同学,到底是不是真“李逵”立刻见分晓。
4、把芝麻说成西瓜
大学里很多学生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规模有大有小,但在简历中经常被描绘成大事,而学生自己在里面起到的也都是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学生只是在做某个产品的促销或直销,但会说自己曾经在华北区策划组织过产品的推广活动。
真正让他介绍对于任务的执行过程时,学生会说得很笼统,毕竟没有做过的事情,挖空心思也不会介绍得那么详实,而且言多必失。还有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曾经参与过某项活动,把当时拍的现场照片放到简历中来,但图片证明不了你的领导能力。
如何制作个人简历?真正做过的一些事情,学生会在简历中写得非常详细,没有做过的事只能找句大话一笔带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48
可以通过写教育经历、所就读的学校、所学的专业、相关课程等来完成教育背景的书写。
(1)教育经历
这里不得不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写教育经历的时候,要采取时间倒序。教育经历一般从本科开始写起,对于硕士或者博士来说,要先写自己的最高学历,然后依次按时间倒序。每段教育经历都应有起止日期的年月,这有助于让hr了解你的毕业日期以及看到你接受教育的成长轨迹。
(2)所就读的学校
为了便于hr能迅速识别你的学历,如果就读的是名校,校名可能对你应聘有所帮助,这种情况下,建议将学校校名加粗显示。如果你就读的是非名校,则可以不用加粗显示。
(3)专业:
如果是应聘专业对口的职位,那么专业一定要加粗强调,
(4)相关课程:
很多同学无论应聘什么职位都会将大学中学到的所有课程列一遍,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做法。一般来说,如果专业符合应聘职位要求,那么可以不列课程,如果要列,那么只列3、4门与职位相关的主干课程。
注意事项:
1、教育经历可以用学位、奖章、证书、作品或指导他人情况等描述,除非成绩特别优秀否则不要写上成绩。当然成绩单可以作为简历附件。
2、在决定内容时,要诚实和有策略。包括你正在接受的与该职位相关的重要教育,包括课程、证书、荣誉、组织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49
教育背景是对一个人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的概述。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50
一般的,教育背景,可以写上从高中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