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4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59
语言是发展的。
文字也是发展的,有很多你今天认识的字,古代是没有的。
(比如:你说这是“矛盾”的。春秋前的人就听不懂你说的“矛盾”这火星话是什么意思,就像寻秦记里,项少龙回去说一些对我们很平常的话,他们却听不懂,因为当时还没这样的典故、或词语)。
我们今天就可以用一些典故、成语来直接、简短的表达我们深层次的意思。如:“一鸣惊人”,“鸡鸣狗盗”,卧薪尝胆,。那同样的,反过来,也有些词语更简单的,是当时没有的词,今天可以用来详细的表达,表达得更准确和易理解,可当时还没有这样的词,是后面发展而来的。比如典型的“矛盾”,还有我们小时候奇怪为什么古人称父亲为爹,现在叫爸爸,还有爷字,古代最早不是用来指代祖父。也就没有 我们今天白话里叫爷爷的叫法了。
还有,我们今天有的”您“ 这些字,都是现代发明的,古时没有。“你”与“她”都是近代新代词,也就是古时不可能写出含有这些字词的 今天白话文。
随时年代的发展、语文和文字不断丰富才有我们今天的白话。
最明显的案例是最近十年来,也产生了许多几十年来,甚至千百年来都不曾的新语言,新语词——即:网络流行语。比如”神马“ 草泥马"……
别说古人听不懂我们的意思,就是你父亲都可能听不懂。
那这一百年来又产生也很多 20世纪以前,也就是清朝以前都听不懂的话和词(语言最小单位不是一个字,而是词,任何一个汉字都是一个词)
换成古人,他们看我们文章也像看古文。
说古代记载文字不便,是 一个原因。但不是完全原因,比如史*截,比如王侯间都能以丝绸为书信,还在乎多书那一两个字吗。如果写的对方不懂,你再精简有什么用。——所以不管是为了成本或什么原因而压缩,不管压缩与否,都得保证一个前提——对方看得懂。
如何保证别人看得懂你的意思(前提对方当然识字),就是与日常交流没有多大的区别。
所以记载不便或成本 不是主因。
而是他们限于他们当时语言,当时的语言就是基本上这样。与日常口语或有相差,但相差不大。
(如果特别的文件,更多可能还只是对仗工整点,压韵顺口点,但这主要是特别的文体,如诗赋,而非记事文章。)
2、如果按楼上说的“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那为什么先秦时有文言文,唐宋 ,却又不一样呢,古人也一样看懂他们的古人的文言文,那是因为时代在发展,他们也像我们一样。
3、到后来,纸张已很普及了,但他们一样写文言文,一并没有所谓“定型”像更古的时代一样。但一样在用我们看不懂的“文言文”,难道还是因为缺纸吗?还是因为没钱买墨水?
4
同样的,有可能几百年后,我们后代子孙很奇怪我们为什么要用那么难的汉字,为什么不用英文字母?
他们觉得:他们天天都说英语,用英语不是很好吗?为什么我们这些21世纪的人,嘴巴上说英语,却打字用汉字…… 你思考一下怎么回答他们!
都是在用当下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条件和思难来衡量、思考古人
补充: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越来越多,到后来越丰富。
像古代一般走路、骑马或马车,那你现代可以坐车,坐飞机了,也还一样可以走路。
当语方发展越来越丰富时,之前的一词或习惯也一样保留下来。同今天我们一样。
也一样会出现口语和书面语。口可能随意,书面语也相当正式一些。这一点跟我们今天一样的。但除非特别要求,是没要必要压缩成别人看不懂的话。(祭文就有要求)
我们原以为圣旨四个字一句,郎郎上品,也看到写实电视或史书有的圣旨,就是他们平时说话一样。(但还是我们今天觉得的文言文)。
请问你今天写的正式公文跟平时口语又能相差多少?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就是明明语言很丰富了,还要写成白话文的。比如今天一样有这样的人。还有是特别的场合,比如给黄帝的祭文(你去听一下陕西省*念的黄帝祭文,不过其实也很多是现代话。)
再了解一下清末*,就会很多半文半白的。不是他们故意装,更不是他们没水平,而是那时来了很多新字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59
因为没有现代语言。现在的语言过几百年也是文言文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00
古代时,语言还没有发展成为现代白话文的条件。好比,古代没有飞机大炮一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00
因为文言文较为简洁,而且典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01
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