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实现了哪些方面的重大变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33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日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改革对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目标和内容。
试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实现了哪些方面的重大变革?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我国...
试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眘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有哪些变革理念和目标是什么
(2)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 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结合也就意味着,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增强“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生活,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3)要注重...
新课改的教学观有何变革?
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四、课程观 课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所以,不同...
小学新课改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课程内容面临严峻挑战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首次构建了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倡导新的教育观念,传播新的课程思想,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但是,课程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在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势下,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显得很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哪些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包括教育体系的重建、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普及与提高、以及与国际教育接轨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首要任务是重建教育体系。政府接管了原有的学校,对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造,确立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这一时期,重点是普及小学教育,同时加强中等和高等教育...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
新课程改革前后课程结构的变化
第三,模块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性,有利于形成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四,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促进学校课程特色的生成。 新课程增设了哪些新的课程门类?增设这些课程的意义在哪里? 解读:在普通高中课程实质性结构改革方面,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学生艺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重视。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有哪些变革或变化
概括地讲,我国现行高中课程结构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不够� 由于实行中央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体制,加之对课程多样化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课程缺乏弹性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由来已久的问题,小学、初中如此,高中也是如此。� 建国后,我国第一次在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是在1963年,当时的教学...
新课标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课标的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在课程设置有重要变化。新的课程设置加强了品德、劳动、信息、艺术课程的学习时间,调整了学习内容,这样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在语文课程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历史课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