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真的有金庸小说里的《入道四行经》吗?原文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7 16: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6 02:16
"《入道四行经》是隋代僧人昙琳根据达摩祖师的儆言法语所笔录。全文如下: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编辑
弟子昙琳序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于时唯有道育惠可,此二沙门年虽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咨启,善蒙师意。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此略序所由云尔。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行入」谓「四行」,其馀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叁、「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
一、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於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叁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叁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馀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