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教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4 08: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19:25
普职教育,顾名思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在我们那一般初三下学期职业高中招生老师从县里下到各乡镇初中,一周之内通过演讲、拉学生去学校参观、班主任劝说三合一方式招生,报志愿的时候大家基本都填普通高中,即使部分学校声誉很差,也据我所知,考不上高中的基本上都随家人走上外出务工的路了,不知道有没有中考落榜后去职业高中的。
当年就读初中的时候,因为考不上重点高中,人家来宣传,讲得天花乱坠的,加上班主任劝说,还真差点脑子一热就过去了,不过后来被老妈死命拦着,没去。
这几年,老妹也初中了,因她成绩不太好,一直关注中考*,先是生物、地理自2020年新入学学生初二考试算中考成绩,后来陆续普职比5:5,低于当地最低录取分数线不予办理学籍,不得复读等等等等,让我有点着急。
网上查询过往五年当地高中录取分数线,县重点高中一直570~580,甚至更高,连我当年的高中也一路水涨船高,最多有年540,真是不看不知道,这摆明着让部分学生无路可走嘛。
可能当年我的成绩也不是太差,所以没怎么担心,分数出来通知书下来就去就读了,今年之所以担心也只是因为老妹升学所以才关注中考招生*,而且其实家里也只有我一个人担心而已,老爸老妈压根不懂这些事,怎么说呢,我这也许就是教育的作用吧,无论用得上用不上,最起码家里有一张睁开的眼睛了,还是要感谢父母的辛劳付出,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看得更远,甚至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今回过头来关注老妹的求学,也算乌鸦反哺吧。
看网上新闻江苏深圳有地方普职比更达到4:5,部分家长学生更是愁苦地不行,为什么会有这种*呢?
为了学生好,成绩不好说明不适合普通高中死学硬背的模式,职高更遵循学生发展状况,是尊重孩子天赋?显然不是,要不我们宣传职业高中是相对普通高中知识学习更注重就业技能培养,感情是为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的就业人员?还有说是减少高中就读适龄学生,从而降低大学生就业难?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里这么说,教育学专业学生是无论如何绕不过的一个人,这让我有一种感觉,这里的教育是把学生首先当做一个人,尊重他,并且通过教育唤醒他的灵魂,让他有作为人的自尊,充满了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有一颗对美敏感的心灵,充满了对一切的好奇,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饱满的生命。
教育从来不应该含有目的的,如果有,请克制。一位本来也打算就业的朋友突然说要考研,圆一个高校梦,昨天聊天他说了原因,小学一个同学孩子要上学了,三岁就给报了网课,同学已经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了,他为什么不能继续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呢?以及他的弟弟,也在初中,成绩也不太好,同学假期没少给弟弟补课,操碎了心,但弟弟成绩就是上不去,同学说弟弟前一阶段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没做到就把这份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怎么想的。确实我听了也挺受触动。
当我充满了愤怒和另一位朋友吐槽普职5:5*时,问朋友是没钱建学校,是没地,还是没老师、没学生,十几岁的小孩不让他们上学让干嘛去?职高吗,办的好为什么招生难,一到寒暑假美名其曰实习给学生拉到工厂流水线,白班夜班两班倒,一干十个小时,和一线普工没什么区别,一个*身体还吃不消呢,更何况一个孩子,况且不乏无德老师克扣学生工资,或者收取人头费的,学生成了“老师”免费的敛财工具!高考虽然有种种不是,残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也是当下普遍认为能改变命运最公平的一条路了,就这还有冒名顶替的,去年疫情那么严重的时候依然闹得沸沸扬扬,现在的关键是一半孩子压根没有参与这么一场残酷的比赛的机会!
有一个问题不太敢问,教育在一些人眼里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人知道吗?现在除了沦落为找工作的学历,相亲的鄙视链?
关注的一个本校教师公众号,他就职业教育发表了数十篇文章,看了几篇,从“职业教育”到“技术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这几个名词概念,到教育理念,结合历年的*法规,那写的是一个条分缕析,解了我不少困惑,也得了不少安慰。
最醒目的三个问题,也是一组问题,老师在文章里问到:1、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公平是什么?2、对孩子最大的尊重是什么?3、为什么要实行选修制?
说实话,第一个问题我也回答是相貌、家庭财富、性别等,这是我们从未说出但一致认为的答案;第二个我想是像一个*一样看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三个当时我没有回答,继续阅读下午就有了答案。
“1、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公平是先天(禀赋)的不公平,或者更明确地说是智力的差异。2、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就是尊重他的先天禀赋,更明确地说就是尊重他的智力。3、之所以要实行选修制,就是要适合孩子不同的先天禀赋,用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讲,就是因材施教。”老师这样说。
第一眼看到这些答案,一瞬间,心情经历了惊讶、震惊、释然,像坐过山车一样,关于第一则,曾经对教育的思考略微接近这一点,如老师揭示的另一个*,“不少人宁愿承认自己懒也不能说自己笨”,由于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我暂停了向真理再进一步的思考。如今我再次看到,希望自己不要在为了所谓的虚荣心,继续在不喜欢的路上浪费时间,能下定决心去做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再难为自己,人无完人,承认自己在某一方面不行,但换来内心平和,以及未来的某种可能,为什么不呢?
再回过头看普职比的争议,其实很没有必要,只要端正教育的出发点,有些悲剧会发生的少很多。
2019年周轶君拍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火了一阵子,对比芬兰、以色列、英国、日本、印度、中国六国的教育,具体内容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优酷可看,一个很深的感受是觉得其他国家的孩子上学比我们上的要开心得多,快乐得很。
回望我的十七年学校生活,我真心希望曾经的他能更开心点,不要在乎成绩,不要拿满分,不要太懂事,淘气点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