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大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15 23: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8:17
从七月一日我们小小的共读组正式开张,
到八月一日大家分享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
之前认为这本书是一本职场励志畅销书,读完后大有改观,
这是一本在人生现实尺度上践行“圣道”之书。
正如作者在最后的附言中所说,没有人能真正做到这看似简单的七个习惯,
就像我们人类永恒的追寻真理之路,
就像我们仰望星空的意愿与姿势,
就像所有向我们指出头顶明月与内心光明的伟大导师的手指,
我们能够亦步亦趋地追随,审慎地检视自己的能力范围,
始终沿着正确的指引,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就值得万分欣喜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
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大事?
是发财搞钱吗?是嫁给富二代吗?是工作卓越吗?是家庭美满吗?
以上这些都很重要,然而我们看见的都只是表象。
我曾看到这样的一个小故事,给你一张崭新的一百元,
你很开心地接受,
将这张百元大钞揉成一团,涂涂抹抹,弄得又皱又脏,
你一样想要;
把它丢在地上,任人践踏,面目全非,
它依然是价值百元的有效钞票。
一个人打从出生,并无公平可言,
有人健康强壮,有人体弱多病,
有人天资颖慧,有人迟钝愚鲁,
有人出身贫贱,有人出身富贵,
有人顺风顺水,有人命途多舛。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难免遭逢各种磋磨苦难,
有人会被骗,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有人会被最亲密的人抛弃或背叛,不知苦乐同谁倾诉,
有人疲于奔命,却在世上一无所获,
有人突然遭逢重大疾病,人生变成一种忍受,和一个悬空的问号。
当你伤痕累累,觉得自己特别悲惨绝望,乃至陷入抑郁,
第一, 请你回头看看,有多少人正在承受比你更为深重的苦难,而依然坚持前行,甚至依然在全力服务他人。
第二, 请你想想那张面目全非的百元大钞,如果你是那张钞票,你可能自惭形秽,然而丢在街上,恐怕人人趋之若鹜。
我们每个人都是那张百元大钞,我们会经历不同的磨砺与蹂躏,
也许不再光鲜好看,但是身上的痕迹并非我们的耻辱或荣耀,
它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印记,并且全部都已经成为毫无意义的过去,
那些全都无改于我们与生俱来的价值。
那么,再重述一下这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
我认为,可以称得上人生大事的,
是那些能够改变一张钞票面值的事,
怎样改变我们本身的价值,正是作者在七个习惯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事。
这七个习惯,分别是代表个人领域的成功,代表一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前三个习惯: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以及代表公众领域的成功,代表一个人又从独立走到了可以有效互赖的后三个习惯:
双赢原则、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第七个习惯,是围绕着前六个习惯,在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层面的不断更新。
贯穿着这七个习惯始终的,有一条线索,
也是我们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
它叫自我觉察的能力,也可以叫做自知之明。
人性出自本能,总愿意是舒适懒散的,
总是对外界的人与事做出应激反应的,
总是第一时间相信自己的大脑信号的,
总是一不小心就沉溺与情绪之中,一不小心就抱怨别人和运气的。
自我觉察能力,就像在你之外,又分化出来一个你,
你站在外面,像观察别人一样观察自己,
我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真实的吗?
我这么想,这么做是对的吗?
积极主动:
它是指一个人从被环境和情绪牵着走,到能够主宰情绪,改变环境;这一条需要对自我思维惯性和情绪反应的觉察,
注意到在刺激和回应之间可以有一段距离,
这段距离中人有选择的自由。
一个坏事发生了,一个环境很糟糕,
我要什么都不做,呆在原地持续痛苦吗?
我要任由消极情绪将我毁灭于此吗?
还是我要考虑一下接受不可改变的,离开无法忍受的,
或者借着这个打击增强自己的力量,更加无畏地,
像第一次赤条条降生一样,重新上路。
我本来就一无所有,所以不怕任何形式的丧失。
这是积极主动。
以终为始
明确个人的使命宣言,建立以原则为中心的价值观。
使命这个词听起来专属于成功人士或者仁人志士或者天赋英才,
但通过本书的学习,你会了解,
每个人,无论穷通贤愚,皆肩负使命,
如果你想要摆脱无聊和空虚,必须找到使命,并且使命必达。
随波逐流的人生不是不能成为一个选项,
只是随之而来的,就一定是在痛苦与空虚之间的摇摆。
什么是原则?这里的原则是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宇宙人生的*。
人的觉察,在这里体现为,对真理和*的敬畏,
对自己个人认知阶段局限性的觉察,
一个人所知所能越多,他的不知不能也就越多。
所以人类最伟大的智者之一苏格拉底说:
我所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很多时候,我们只有通过,对“自以为是”的质疑,
对他人的尊重和对新事物开放性的好奇,
才能达到靠近*的目的。
而以原则为中心的价值观,就是让主观的价值观不断去靠近客观原则,
达成主客观的统一,这样的价值观才不至于扭曲或者跑偏。
要事第一:
什么是重要的事?这里需要运用对影响圈的觉察。
什么事情是我做了之后就能直接有结果的?
什么事情是我做了之后可能给别人带来正面影响的?
把保养自己的身体健康、稳固自己的价值观,
*自己那颗如如不动的真心,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坚持不渝地放在第一位。
最要紧的是判断,筛选,觉察自己的懒惰和软弱,
看你是不是又为无关紧要的人和事而浪费心神了。
一个人的前三个习惯做到一定程度,
实现了基本的独立,就会对进入人际关系充满兴趣。
人具有社会属性,并借助社会性实现一次次重大变革,
到了今日,回想两千年前,真的觉得已经成了超级人类,
而值得期待的是,正因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互激发,
协作程度的日益加深,人类作为一个巨大团队的潜能,
似乎还有无限的开发空间。
双赢原则:
知易行难,能做到才算是真正的知道。
对人际关系我们也要进行甄别与筛选,一个人最为宝贵的时间精力资源有限,无人能与所有人为友,有因有缘,人际关系必得择其要紧。
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然后是亲子关系,还有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再外围称得上重要的,有我们的重要亲朋好友、良师益友、工作上的合作伙伴、重要客户。
但凡重要关系,就一定得付出心力经营。
建立情感账户,有存有取,要有意识地去存,因为我们经常无意识地取。
对于重要关系,除了双赢,别无选择,一定要树立双赢的目标,
坚定双赢的信心。
觉察自己是不是嘴上喊双赢,实际上只是想玩弄技巧要赢,
是不是为了躲避麻烦求输了事,是不是根本不在乎别人,只想自扫门前雪?
任何输赢模式,或者独善其身,最后都将导致关系走向破裂。
知彼解己:
先了解别人,再让别人了解自己。
人性的本能,是彰显自己,是急于表达,急于被人了解。
尤其是在重要关系中,更是希望自己被看见被充分尊重、认可和赞赏。
人如果没有安全感,就得靠重要关系的支持才找到自我价值。
所以人出于本能,饥渴地在关系中寻求理解。
可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作者给我们指出一条明路,
先*好前三个习惯,扎好自己的马步,稳定好自己的核心,
安全感从哪里来?从前三个习惯来,不要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搞错了方向,在关系里找安全感。
好,有了安全感,等于后方安定,不用担心搞不定自己了,
自然就能对别人生起真正的兴趣。
了解别人,不是一个口号,甚至不是一个理念,不要强迫自己去做,
必须是发自内心地,对别人有兴趣。
如果要跟别人建立关系,并且维持关系,真正发自内心对他感兴趣是第一步。
多提问题,多听少说,但注意保持尊重,不要刨根究底。
别人想说,就全身心地去聆听,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别人不想说,就保持沉默,静静陪伴,
换位思考要做到什么程度?要做到像他本人一样了解自己的想法。
然后告诉别人你的想法。
如果你已经做得很好,对方就是不愿听你说话,
那真的,缘分未到,就放弃这个人和这段关系吧。
统合综效: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建立关系?就是因为关系能够激发创造。
关系本身是一种富有能量的存在,关系的力量寻求被发挥,
1+1远远大于2,一个团队可以做出惊人的成绩。
关系中的任何一方,都有责任寻求创造性的第三条道路,
只要关系中有一方,懂得统合综效,就能影响对方,
一起走向创造性的探索,最终找到超出双方预期的方法。
个人内部的统合综效就更加有趣,
我们一定见过一些人,看起来又矛盾又统一,
身上兼具两种完全相反的特质,而又切换运用自如。
如果我们不懂这件事情,只能说明我们自己还活在非此即彼的单维世界,
个人的统合综效,让一个人的维度实现突破,
从一条线变成一个面,从平面变成立体,
从地球人变成了三体人,一个*度的人,
给他人的感受就是降维打击啊,
难免有些人就会对他看不懂的人横加评判,
可惜这种评判,根本影响不了高维度的人。
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还是在一个人自身中,
当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局面,
一切矛盾和冲突,在统一整合的过程中,
可以碰撞出巨大的能量,最后得到一个令人惊喜的综合效果。
这就是统合综效。
四个层面的不断更新:
身体:人的基本存在形态,与人自身构成了最亲密的关系,
理所当然位于影响圈的核心,责无旁贷地需要日日给养更新。
精神:时间与空间都在不断流转,一个人的眼界、认知、心胸和格局也在不断拓展,
作为行动指南的价值观当然也应该不断更新,不断去靠近*、真理、客观规律,也就是原则。
智力:
永远不要放弃阅读,这是一种重要的谦卑。
永远不要放弃试图为自己做些笔头记录,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社会/情感:
工作和人际关系放在这里,内部系统更新之后,
就要去外部系统中让实践检验和纠偏。
到了最后一节,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作者写道自己如何通过自身的改变,
运用七个习惯,改善了夫妻关系,
并通过代际传承给了后代最宝贵的遗产,
根和翅膀。
这里是主客观的奇妙融合,
人只要尊重并依循客观规律,
改变思维结构,
往往可以通过改变关系,而改变人生的诸多现实障碍。
尊重现实,反求诸己,最后也可以改变现实。
这很神奇,又一点都不神秘。
在最后,我还想讲个小故事,
写史记的司马迁,生于诗书礼仪之家,
父亲原本就是一个史官,
前半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十六岁,父亲去世,奉父命为修史做知识储备。
四十二岁开始提起撰写史记,五年后,他四十七岁,
遭遇李陵事件,被判死刑,
一时人情冷暖,众叛亲离,无钱无人救赎,
忍受巨大的屈辱选择宫刑,以自赎性命。
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完成了记述两千年历史的辉煌巨著,史记。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引自《史记 太史公自序》。
让我们也再一次借此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大事?
我们所遇到的那些糟心事儿,
是否真的足以将我们*,
还是,只是一些特别的时机,让我们成长和更加强大。
财富是一种宝贵资源,是社会关系范畴的产物;
伴侣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属于关系范畴的核心;
孩子是关系范畴的核心,直接受到个人及伴侣关系的影响;
工作是个人施展的平台与机会,是触达其他关系的纽带。
这些都是一个人表现在外的东西,是可以量化和比较的指标,
人总是不由自主迷失其中,像猫追着尾巴一样追求它们,
以为在追求人生大事,在追求成功与幸福。
可是,值得追求的东西应该有两个特点:
第一, 自己能够决定和控制;
第二, 真正属于自己,一旦得到,除了死灭,不会失去。
从这两点看,以上四项,财富、伴侣、孩子、工作算得上是人生大事吗?
哪一样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和控制的?哪一样我们确信得到后不会失去?
这本书里,还是给我们指出了明路,
不如退而磨刀,磨好自己这把刀,
身体、精神、智力,
一把锋利的刀,
才能切入社会/情感这块硬饼,来实践和磨炼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