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1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08
真正对我们生命最重要的元素,世人却不知它的存在与重要性。(如太阳、大地、流水、空气、虚空。没有那些元素,我们都活不了。)
对我们生命存在重要性属于次一等的,世人就会喜欢亲近、赞誉、追随。(如父母、有道的国君、有智慧的老师)
再次一等,对我们生命有威胁、威严的,世人会对他畏惧、敬畏。(如严父、*者、*帝王)
再其次,对我们生命会带来伤害、痛苦的,世人就会侮辱、瞧不起这些人。(如暴徒、暴君、抢匪)
不守信用的人,就会让人不信任他。话不在多,最珍贵的是守信用、重承诺。
有道之人,他们默默在为人类做很多重要的事。当功成业就之后,百姓都说: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印证“太上,不知有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09
解释:
最好的管理者,让下属各行其是,互不干扰,也没用漏洞可钻,管理者只要掌握好关键脉络,具体的工作,让下属自由发挥就行了(这种属于超级高人,我认为不现实)
次一等的管理者,和群众打成一片,关系和谐团结,深入了解各种信息,通过亲身的参与形成凝聚力,达成管理目标(这个是可行的理想境界,一般要十年以上才有威信如此行事)
再次一等,不能杜绝问题发生,但出了问题能找到责任人,赏罚分明,大家都会畏惧他(刚上位,一般要这样慢慢熟悉工作,也通过赏罚确立威信,但要人能服气才行,不可刚愎自用)
最*的管理者,下属根本不听,或阳奉阴违,这就是一点威信也没有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09
这是《道德经》第十七章,这一章要把太上这词译出真正的意思整章才能解释的通,太上不能译为管理者,老子的道号是太上老君,能译成最好的管理者老君吗?太上是对有智慧和道德的达到一定程度的人的称谓,而这样的人可以是很普普通通的人,贫民百姓,即位太上。那么整章的意思译成这样,太上,人不知道他,他确存在。然后,了解熟悉他赞美他。然后,佩服他。然后,侮辱他。不足让人相信,也有不相信。太上悠闲很少说话,事做成了,百姓说太上是自然。这里面有侮辱太上,有些人就不明白了,圣人都会被人侮辱,太上也是如此,生活中我们身边会有接近圣人的人,他不愿意跟被人争,处处让别人,还为别人着想,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别人委屈,这样的人有人称赞他好,也有佩服他,有人会侮辱他说他傻,什么都给别人,自己什么都没有,真正的生活中是不是就是这样,所以太上也被人侮辱,这是很正常的,而后面百姓为什么称谓太上自然呢?说天地一言不发,却构成了春夏秋冬这四序,百姓称谓这春夏秋冬为自然,也有这样的寓意。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何意?
意思是:圣人治民,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出自《道德经》第17章,原文如下:作者:春秋-老子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最次侮之。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出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 老子简介:老子(道...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是什么意思?
也有文为: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句话翻译时,除第一句不太相同外,其余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最伟大的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人民处处都能感到他的伟大存在;平庸的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人民爱戴他、赞美他;糟糕的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人民惧怕他;最糟糕的君主...
《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
第一部分: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把治理国家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等的治理称之为太上,也可以理解为道政合一,是我国特有的思想,就是主政者,按照道来施政,来治理国家,所以老百姓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人在治理这个国家,可是却不知道这个人...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理解:最好的社会,人民只是知道有个管理层存在;社会变的动乱了,管理层努力做事改革体制,改善对外形象,改善人民的生活生存状况,人们都亲近爱戴这个政府;社会变得更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这句话讲了作为国家统治者的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在最高明的统治者治理下,老百姓意识不到这个人的存在。比如圣明的君主统治期间,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似乎皇帝的存在无可无不可。对于现在的企业管理...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
道德经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太上,下知有之 最好的情况是,百姓中有人知道我。在与百姓的关系中有四个层次:“太上”、“其次”、“其次”和“其下”,“太上”指最好的与百姓的关系。“...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翻译与解读
太上,下知有之01;其次,亲而誉之02;其次,畏之03;其次,侮之04。故信不足,焉有不信05。悠兮其贵言06。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07。今 译 最好的国君,不妄为而治,老百姓只知道他的存在。次等有为之君,谋福施恩于民,老百姓亲近而赞美他。再次等设刑法治国之君,老百姓惧怕他。等而下...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再次畏之,最次侮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最好的统治者是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是能让人们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其次的统治者是会让人们畏惧他;最次的统治者是让人们轻蔑他。一、出处: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七章,《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
《老子》十七章:老子的政治主张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复盘三步法】【获得的新知】老子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不被人民所知的;差一点的,是被人民亲近并称颂的君王;再差一点的,惧怕君王;再差一点的,就轻视君王。这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