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2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09
飞蛾在晚上活动是它的生活习性决定的,蛾大多是夜行性动物,不是因为光和水。飞蛾在夜间活动靠月光、星光和气味。白天的太阳光近似于平行光,它们不会乱飞;而晚上的灯光是散射光,它们就会朝光源飞过去。
只要光源十分遥远像是太阳或月亮,飞蛾眼里所接收到的光的角度会近乎一致地平行,这时飞蛾只要大约朝直线方向行进,视觉成像就能维持不变。
但当光源非常接近时,如果飞蛾依旧直线地行进,在移动的每一瞬间其所接收到的光的角度都在改变。所以飞蛾为了要去适应这种改变,就会变成从旁观者看来好像是螺旋状地朝光源前进。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夜间活动
飞蛾——扑火
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
萤火虫——发光器的闪光信号
和飞蛾差不多,也是靠光信号来进行定位和活动的。
猫头鹰——目光如炬
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猫头鹰瞳孔很大,使光线易于入眼,视网膜能辨明暗的能力非常丰富,对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夜间活动。另外,眼中有3张眼睑,上眼睑会于眨眼时放下,下眼睑会于睡觉时盖上,而中眼睑是一线状组织。
会于眼面上下移动清洁眼面。不同于其他鸟类,双目向前,视区重叠,可因此分辨距离。同时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感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10
蔡宇同学,让苯林来回答吧。蛾类夜间活动是其进化的结果。由于蛾类与蝶类的最大区别就是蛾类都具有趋光性,也就是说,蛾类会飞向光刺激更强的地方。在趋光反应的研究中,人们获得几种不同的作用光谱,并发现有些次要刺激因素如温度、亮度和化学物质对很多趋光性有一定影响。夜间活动一是方便蛾类取食,二是避免天敌的袭击(大部分动物晚上都不出来)。在白天,它们多躲起来,而且不会飞很远,因为白天光线太强,对它们的视觉刺激也太强,以至于他们的视觉微乎其微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10
是因为光的原因 。其实它晚上是不活动的,只是因为人类光的原因,使它造成白天的感觉,所以会出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