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的诗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8 05: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5:27
使至塞上的诗意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诗意:
一个人去边疆,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
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
在广阔的沙漠上扶摇直上,
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
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在边防前线。
赏析: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王维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7、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8、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9、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江陵使至汝州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译文及注释】
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
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
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
【赏析】
这首纪行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写的。
第一句是回望来路。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东一带的道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主要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今河南许昌),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仿佛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而此行往返程途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言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色。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神。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能给人以美感和新鲜感。人们甚至还可以从数峰青似染想象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好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且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境。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魁力的一个奥秘。
逢入京使的诗意
逢入京使的诗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3、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4、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诗意: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
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
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使至塞上中借景抒情的句子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5:27
使至塞上的诗意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诗意:
一个人去边疆,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
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
在广阔的沙漠上扶摇直上,
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
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在边防前线。
赏析: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王维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7、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8、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9、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江陵使至汝州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译文及注释】
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
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
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
【赏析】
这首纪行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写的。
第一句是回望来路。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东一带的道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主要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今河南许昌),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仿佛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而此行往返程途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言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色。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神。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能给人以美感和新鲜感。人们甚至还可以从数峰青似染想象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好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且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境。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魁力的一个奥秘。
逢入京使的诗意
逢入京使的诗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3、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4、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诗意: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
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
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使至塞上中借景抒情的句子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5:27
使至塞上的诗意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诗意:
一个人去边疆,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
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
在广阔的沙漠上扶摇直上,
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
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在边防前线。
赏析: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王维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7、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8、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9、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所往之处是: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江陵使至汝州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译文及注释】
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
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
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
【赏析】
这首纪行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写的。
第一句是回望来路。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东一带的道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主要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今河南许昌),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仿佛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而此行往返程途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言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色。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神。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能给人以美感和新鲜感。人们甚至还可以从数峰青似染想象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好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且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境。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魁力的一个奥秘。
逢入京使的诗意
逢入京使的诗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3、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4、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诗意: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
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
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使至塞上中借景抒情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