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8 11: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59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现在的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和学龄前的教育,很多人认为二者是一样的,但是其实是有区别的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都有哪些吧。
上小学之前的儿童都是学前儿童即0--6岁;而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则是3--6岁儿童。学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0--6岁);幼儿前教育(1--3岁);婴儿教育(0--1岁)。
学前教育是针对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一般是做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比较强,幼儿教育比学前教育范围广一点,不仅仅是指0到6岁,教育学是门理论学,不用像学前教育那样学画画唱歌跳舞弹琴和很多理论。
幼儿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在我国,三周岁至六周岁之前都属于学龄前的儿童。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
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1、幼儿期是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
其特点为:
(1)此期小儿体格发育相对减慢;
(2)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故开发了智能,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
(3)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4)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该加强断奶后营养和喂养指导。
(5)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2、学龄前期是从3周岁后到6周岁~7周岁。
其特点为:
(1)此期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
(2)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习惯;
(3)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反应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开始增多,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3、学龄期是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其特点为:
(1)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
(2)大脑皮质进一步发育,求知欲、理解、分析、综合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此期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59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现在的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和学龄前的教育,很多人认为二者是一样的,但是其实是有区别的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都有哪些吧。
上小学之前的儿童都是学前儿童即0--6岁;而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则是3--6岁儿童。学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0--6岁);幼儿前教育(1--3岁);婴儿教育(0--1岁)。
学前教育是针对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一般是做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比较强,幼儿教育比学前教育范围广一点,不仅仅是指0到6岁,教育学是门理论学,不用像学前教育那样学画画唱歌跳舞弹琴和很多理论。
幼儿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在我国,三周岁至六周岁之前都属于学龄前的儿童。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
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1、幼儿期是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
其特点为:
(1)此期小儿体格发育相对减慢;
(2)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故开发了智能,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
(3)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4)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该加强断奶后营养和喂养指导。
(5)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2、学龄前期是从3周岁后到6周岁~7周岁。
其特点为:
(1)此期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
(2)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习惯;
(3)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反应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开始增多,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3、学龄期是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其特点为:
(1)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
(2)大脑皮质进一步发育,求知欲、理解、分析、综合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此期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7:59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现在的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和学龄前的教育,很多人认为二者是一样的,但是其实是有区别的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都有哪些吧。
上小学之前的儿童都是学前儿童即0--6岁;而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则是3--6岁儿童。学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0--6岁);幼儿前教育(1--3岁);婴儿教育(0--1岁)。
学前教育是针对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一般是做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比较强,幼儿教育比学前教育范围广一点,不仅仅是指0到6岁,教育学是门理论学,不用像学前教育那样学画画唱歌跳舞弹琴和很多理论。
幼儿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在我国,三周岁至六周岁之前都属于学龄前的儿童。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
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1、幼儿期是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
其特点为:
(1)此期小儿体格发育相对减慢;
(2)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故开发了智能,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
(3)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4)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该加强断奶后营养和喂养指导。
(5)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2、学龄前期是从3周岁后到6周岁~7周岁。
其特点为:
(1)此期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
(2)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习惯;
(3)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反应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开始增多,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3、学龄期是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其特点为:
(1)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
(2)大脑皮质进一步发育,求知欲、理解、分析、综合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此期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