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6:13
目录 筹资渠道的概念 筹资渠道的选择 筹资渠道的筹划 筹资渠道的概念 筹资渠道(Financing Channel)是指筹集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了资金的源泉和流量。从筹集资金的来源的角度看,筹资渠道可以分为企业的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其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主要是借助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 筹资渠道的选择 从筹集资金的来源的角度看,筹资渠道可以分为企业的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1、内部筹资渠道。企业内部筹资渠道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企业自由资金、企业应付税利和利息、企业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一般在企业购并中,企业都尽可能选择这一渠道,因为这种方式保密性好,企业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风险很小。 2、外部筹资渠道。外部筹资渠道是指企业从外部所开辟的资金来源,其主要包括:专业银行信贷资金、非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从企业外部筹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因此,在购并过程中一般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其缺点是保密性差,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 筹资渠道的筹划 对于任何一个处于生存与发展状态的企业来讲,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不能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其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主要是借助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因此,在筹资活动中应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活动会使资本结构有何变化。 2、资本结构的变动会对企业业绩及税负产生何种影响。 不同的筹资方式对应不同的筹资渠道,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不同的筹资方式的税前和税后资金成本也是不一样的。 目前,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下面几种,即企业自我积累、向金融机构借款、向非金融机构及企业借款、企业内部集资、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租赁等。不同的筹资渠道,其所承担的税负也不一样。 企业自我积累是由企业税后利润所形式,积累速度慢,不适应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自我积累存在双重征税问题。虽然这种筹资方式使业主权益增大,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但税负却最重。 借款筹资方式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如银行)进行融资,其成本主要是利息负债。向银行的借款利息一般可以在税前冲减企业利润,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向非金融机构及企业筹资操作余地很大,但由于透明度相对较低,国家对此有限额控制。若从纳税筹划角度而言,企业借款即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效果最佳。 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属于直接融资,避开了中间商的利息支出。由于借款利息及债券利息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即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而在税前冲抵利润,减少所得税税基,而股息的分配应在企业完税后进行,股利支付没有费用冲减问题,这相对增加了纳税成本。所以一般情况下,企业以发行普通股票方式筹资所承受的税负重于向银行借款所承受的税负,而借款筹资所承担的税负又重于向社会发行债券所承担的税负。 企业内部集资入股筹资方式可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以自我积累方式筹资所承受的税收负担重于向金融机构贷款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而贷款融资方式所承受的税负又重于企业借款等筹资方式所承受的税负,企业间拆借资金方式所承担的税负又重于企业内部集资入股所承担的税负。 因而,通常的情况是:自我积累筹资方式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要重于向金融机构贷款所随的税收负担,贷款筹资所承受的税收负担重于企业之间相互拆借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企业之间相互拆借所承受的税收负担重于企业内部集资承受的税收负担。从纳税筹划角度看,企业内部筹集和企业之间拆借方式产生的效果最好,金融机构贷款次之,自我积累效果最差。原因是内部集资和企业之间拆借涉及到有人员和机构较多,容易使纳税利润规模降低,有助于实现“削山头”,企业在金融机构贷款时,可利用与机构的特殊联系实现部分税款的节省。自我积累由于资金的使用者和所有者合二为一,税收难以分摊和抵销,而且从税负和经营效益的关系来看,自我积累资金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同时,企业投入生产和经营之后,产生的全部税负由企业自负。贷款则不一样,它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筹足。而且投资产生收益后,出资机构实际上也要承担一定的税收,因而,企业实际税负被大大地降低了。 上述各种筹资渠道实际可分为资本金和负债两类。资本结构的变动和构成主要取决于长期负债与资本的比例构成。负债比率是否合理是判定资本结构是否优化的关键。因为负债比率大意味着企业经营风险很大,税前扣除额较大,因而节税效果明显。所以,选择何种筹资渠道,构成怎样的资本结构,限定多高的负债比率是一种风险与利润的权衡取舍。在筹资渠道的筹划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多种筹资渠道的交叉结合运用往往能解决多重经济问题,降低经营风险。 投资结构的筹划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那么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投资结构的筹划是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所必须的筹划环节。 由于税收的普遍性以及投资活动的收益目的性,所以在分析投资结构时往往分析应税收益来源结构。 从根本上讲,投资结构是指各类投资配置的内在秩序性,其中,各具功能牲的资金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一个统一体。投资结构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投资行业分,可以组成投资行业结构;按投资地点分,可以组成投资地域结构;按投资方式分,可以组成投资方式结构;按投资收益来源,可以组成应税收益来源结构。 由于企业运转经营的目的在于收益,故而对应税收益来源结构的分析最具有现实意义,它可直接指导企业在投资收益中有所作为。所以本文分析对象主要是应税收益来源结构。 应税收益来源结构一般将收益来源分为三大类,即企业自身经营利润、对外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收益的来源也就是投资的对象,收益来源结构也就是投资结构的翻版。对于用于企业自身的投资又可分为多种类型,一般适用较多的地区划分标准。按此标准,企业自身投资可分为特区投资、开发区投资及其他地区投资。在对外投资中又可分为联营投资和有价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中有国债投资(如购买国库券)。 投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经济体,不同的投资成本组成形成不同的投资结构。而不同的投资成本因为行业优惠、地域优惠等优惠*不同而受到不同的税收待遇,于是由投资成分整合而成的投资结构也会受到不同的税收待遇。这便是投资结构筹划的依据。 投资结构对企业税负以及税后利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因素的变化,即税率的总体水平、有效税基的综合比例以及综合成本的高低。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税后利润额以及利润水平。从这个角度上讲,投资结构的构成和变动决定应税收益来源的构成和变动,应税收益来源的构成和变动决定应税收益来源的构成和变动,应税收益来源的构成和变动决定企业纳税筹划成效的高低。 在投资结构筹划的具体操作中,应使收益来源主要集中于零税率或低税率的投资成分上,如国库券投资收益税率为零,投资收益额便是税后利润额。另外在经济特区、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经营往往能享受低税率的优惠。显而易见,多投资于零税率或低税率的行业、地区能达到较好的节税效果。当然,在节税成本大大减少了应税收益总额的条件下,投资结构的优化组合活动还得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