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灬秋《改变人生的谈话》读书笔记及感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4 15: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7:17
人的一生是由他的想法造就的
三种*性语言:无助、无望、无价值
无助
在无助感支配下,人们会自认为自己不行,然后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真的不行,然后放弃努力和尝试,把自己蜷缩起来,悲哀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无望
所谓无望,就是你身处“不可能”的框架里,大脑里对你的人生有太多的*,这不可能,那不可能。当你认定“不可能”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去尝试,你的人生就越来越局限
无价值
内在总有这样的对话:“我做得到,但我不值得拥有。”
设框
就是设定一个范畴,让听者把注意力和焦点都集中到你所设定的范畴的一种说话方法。
你的焦点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当一个人有选择的机会时,他做出了选择,就会积极地为选择的事情负责任
你的焦点决定你的人生,而语言中的框架,能帮你调整你的焦点
Yes Set
通过向对方提问题,引导对方跟着我们的思路走,这就是“Yes Set”模式。
在谈话开始时,引导对方说“是”,从而将对方的心理导向肯定的方向,循序渐进地拉近彼此的距离,直到对方自发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与人说话时,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往彼此之间有分歧的方向靠拢,而是要先把彼此达成的共同意见放在前面加以说明。
SCORE模式
S(现状):你在哪里?
0(目标):你要去哪里?
E(影响):你为什么要去那里?
R(资源):有了什么,你眼前的困难将不再是困难?
C(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改变格局和高度的语言模式
(1)位置感知法:位置决定视角,视角影响观点
图示
意义
位置感知法通过设定“自我”、“对方”和“大众”三个框架,让当事人从三个不同的框架看问题,通过这三个框架,不断拉宽对方的视野,让其切换到更大维度去看问题,从而达到让对方自我觉察的效果。
(2)时间线:从过去学习,从未来拿资源
意义
时间线设框法:把对方从当下拉离,把他的时间框放到过去和未来,让他从过去学习,从未来拿资源。
(3)位置感知法与时间线的组合:格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一般视角
大格局视角
(4)理解层次:提升你人生层次的语言模式
图示
分解
环境
环境就是在哪里
行为
行为就是做什么
能力
能力就是怎么做,用什么方法做,你拥有什么才华
信念
信念就是那些你会赖以行动的想法,是行为的指南针,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身份
所谓身份就是“你是谁”
灵性
灵性就是“为了谁”,是一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联系方式
(5)强有力问题发生器:三维空间组合
1.环境换框:改变场景,改变价值
环境换框
环境发生了变化,意义也会发生变化,这种通过改变环境范畴从而改变意义的方法,叫作环境换框
(1)重定环境
很多人遇到挫折时,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遭遇失败,不是能力不行,而是站错了位置而已
(2)重定时间
“过去是已经完成的现在,而未来是现在的延续。”审视过去,展望未来,如此,我们就能更好地过好现在。
(3)重定立场
所谓“重定立场”,就是换一个位置,让对方或自己在新的位置上重新感受和思考
(4)重定因果
三次出生
第一次出生是精子与卵子结合,生命已经形成;
第二次出生是身体从子宫里产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出生;
第三次出生是我们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定义
所谓“重定因果”,就是通过语言,把一个人重新放到责任者的位置,让他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帮助他完成第三次出生。
指责
当一个人陷入痛苦的处境时,通常不愿意面对痛苦,这个时候,往往会从外面找到一个攻击的对象,把责任推给这个对象,这样自己就无须独自面对痛苦了,这种行为就是指责
世人重果,菩萨重因。“重果”是一种受害者的模式,而“重因”才是回到主导。重定因果,就能让一个人重新回到一个自我主导的位置。
2.意义换框:如何改变人的感受和行动
意义换框
所谓的意义换框就是重新定义一件事情的意义,随着意义的改变,我们的感受和行动也会跟着改变,进而结果也会跟着改变
(1)重定意义:改写人生
ABC理论
定义
事件只是激发了我们的信念系统,让它发挥作用,由于人对各种事件的看法不同,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图示
我们的人生不是由外在的事情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信念决定的,至少大多数是由信念决定。
意义换框“LOVER”的原则
·Learning:学习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是成功还是挫败,只要我们抱着学习的心态,你一定能从中学到什么,当你保持学习,能力自然会越来越高。
·Outcomes:效果
只要你知道你要的效果,设定你人生的方向,不管吹什么风,你自然会调整你的风帆,让四面来风为你助力。
·Value:价值
任何物品都有其价值,一切行为背后必有其正面动机,事情的发生总有它有价值的一面
意之所在,能量随来,只要你心中有价值,你一定能从外在发现万物万事的价值。
·Ecology:整体平衡
任何事情必须是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整体平衡状态下才能够长远发展
·Responsibility:责任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责任推给他人或环境,一辈子活在被动的状态中。只有主动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人才能走向成熟。当一个人开始为自己负起责任,他就拿回了人生的主导权,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好。
总结
我们无法改变事件本身,但我们可以改变对这件事的看法,从而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态度,从中学习,找寻事件中对自己有利的价值,负起责任,在整体平衡的前提下,让一切转化为实现目标的资源。
(2)重定身份:从自信到自尊,让坏习惯连根拔起
自信和自尊
自信
“自信心”,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对特定情景的能力的评估。
自尊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即自我价值感,它是对自己综合价值的肯定。
如果你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十分确定的认知,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你就不会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你的喜怒哀乐就不会受控于人,你人生的主导权就会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人我们认为有较高的自我价值
对孩子的自我价值影响较大的三个方面
第一,父母的爱与接纳是否是无条件的
第二,在情绪上是否得到足够关注
第三,父母是否习惯于用孩子所做的事情来衡量孩子的价值
重塑孩子的自我价值
第一句话:“我注意你了。”
第二句话:“你是有价值的。”
第三句话:“你是独一无二的。”
第四句话:“你是有贡献的。”
第五句话:“你是属于这里的,我们这里需要你。”
3.破框:人在框内,叫囚;人在框外,就是自由
破框的定义和图示
定义
所谓的破框,就是改变固有的信念,如此,我们就能从牢笼中走出来。
人类最大的悲剧
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脑子里有错误的想法,而自己又意识不到。无论别人说什么,自己都会坚守着自以为正确的道理,对别人验证过的道理视而不见
上归类: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达成共识
所谓上归类,就是扩大语言的范畴,由细节上移到大画面、由个别例子扩展至一般事件。
下归类:找出问题症结,让问题迎刃而解
这种通过发问,不断把语言的范畴缩小的过程叫作“下归类”。下归类是由一般事件到特定事件,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
横归类:提升自己的创意能力
所谓横归类,就是在同一个组别中,由一个组别移向另一个组别。横归类可以容许我们将两样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自由连接,同时可以让我们跳出原有的框架,发现无限的可能性。
“上归类求共识,下归类更清晰,横归类多选择”
先跟后带
引导对方去填满我留下的空白,这就是猜臆。
X导致了Y,如果对方接受了X,他就会自动接受Y。这个逻辑就叫作因果,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种催眠语法,给对方一个理由,让他更容易接受我们的陈述或者指令。
把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情看成等同,这种语法叫作“复合等同”
所谓预设就是把一个正向的指令隐藏在前提假设中,让当事人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接受这一指令,从而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虚泛词就是一个很好的空白,因为它把一个过程虚泛为一个名词,让当事人在这个被虚化的框架中自由填补与自己有关的内容。
把某个单一的正面事件一般化,从而强化当事人的正面行为,让当事人从这一单一事件开始,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真的改变人生。
把一个“可能性”的或“必须性”的规则隐藏在了句子里,让对方无法对抗和否定
在说某件事时,我们并不明确指出这是谁说的,或者是说谁的,而是把行动者隐去,对方会自动把自己往故事里套,感觉说的就是他
进行比较时,没有比较的对象,让比较的对象留下空白。因为没有具体的比较对象,所以人们就不会在比较中受挫。所留下的空白让当事人自己去填充,这样就会起到一种正向的暗示作用。
引用某句话时,不说明是谁说的,让这句话仿佛是真理一样让人容易接受。
动词后面没有明确的说明,开放空间让听者自行想象。
依附在陈述句或祈使句的句尾,用以询问或征求对方同意的简短问句
用一个无可否认的方法描述当事人现有经历,然后带出一个催眠指令
这种让对方看起来有选择,其实不管如何选择,都在自己设定的框架之内
引述某人说某人说过的话,这里两个某人不是重复了,他们指的是两个不同的人。这样做的好处是绕过当事人的意识防卫,减轻意识的抗拒。
将动物或没有生命的物品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生命和感受
一语双关,表面上在说一件事情,但是让对方的潜意识却能听到另外一个意思
把当时的环境变化都化成自己的可用资源
所谓后设模式就是站在一个超然的位置去看清楚语言中的模式,从而跳出语言中的负面框架
删减
模式
删减类的后设语言模式,就是对这类的删减保持觉察,从负面催眠状态中抽离出来,站在超然的位置,通过下归类的语言模式,把被删减的内容找回来,从而跳出困境。
类型
简单删减
简单粗暴地删减了话语中的重要元素,从而使得句子不再完整
比较删减
删减了话语中的比较对象
主词不明确
主词不明确,就是一句话中主语含糊不清,常用词有“他们”、“人们”、“谁”等
动词不明确
动词不明确,就是话语中动词所描述的行为不够清晰
扭曲
扭曲语言有五种类型
猜臆
猜臆就是声称自己知道对方的想法或感受,事实上只是主观猜臆。
因果
我们在给人正面暗示时,可以在指令前加上一个前因
复合等同
要想破除这种负面催眠,就要挑战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证实这两个事情是无法等同的。
预设
所谓预设,就是把一个不存在或不成立的假设隐藏在句子中。因此,破除这种框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出那个隐藏的预设,并且挑战它。
虚泛化
用下归类把词语具体化,或者把名词化的动词回归为一个过程
一般化
定义
因为安全的需要,出于求生存的本能,人类遭遇偶然性的伤害后,会逃避整一类的事情,这种现象叫作“一般化”。
一般化的三大类型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就是把单一的事件一般化,把局部当成整体
“能力*”
能力*,就是在话语里有明显的*性信念,让思想陷入困境之中,因而*了行为的选择性
“遗失说话者”
在做出价值判断时,有些话并没有说明谁说的,以及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些话会显得像真理一样不容怀疑
后设模式的使用原则
原则一:首先取得对方的信任
原则二:永远把对方放在“对”的位置
原则三:提前设好框架
原则四:把决定权交给对方
定义
魔术语言是一套巧妙的破框语法,它能挑战对方的框架,却不跟对方产生对抗,而是以巧劲把对方固执的想法化解
魔术语音的十四种类型
世界观
后果
将注意力带到信念所产生的后果,从而挑战信念本身的这种语法,叫作“后果”
另外一个结果
所谓“另外一个结果”,就是不去改变信念本身,而是把对方的信念导向另外一种可能性
重新定义(意义换框法)
所谓重新定义,就是用意思相近,但含义不同的新词,替换掉原来陈述中的某些关键字眼
“问题”——“情况”
“困难”——“挑战”
“难”——“不容易”
“不行”——“还没找到方法”
正所谓天堂地狱就在一念之间,负面词会把人带到沟里,我们悄悄地换一种表达,就能够把对方带往另外一个地方
意图
所谓“意图”,就是将注意力引向信念背后的正面动机,在满足其正面动机的前提下,让当事人换一种信念,从而改变其原有信念的一种方法
上归类
“上归类”就是将*性信念中的某个关键词,用另一个上归类层次比较高的词表达,让原来的信念显得荒唐,从而改变信念所定义的关系。
下归类
“下归类”就是挑战信念中归类层次较大的词,分解信念的组成元素,将其拆成更小的片段,让当事人看清*,从而改变信念。
比喻
通过另外一件类似的事情,拉宽当事人原有的框架,让他从另一个框架回看自己原来的框架,从而看清楚原有信念的荒唐。
现实检验策略
现实检验策略,就是通过一种问话方式,挑战信念的成立条件,帮助你分清信念、事实的一种方法
前提不成立,结论自然就不成立。
反例
这种找出异常的例子,挑战信念的一般化的语法叫作“反例”
准则层次
用更重要的价值准则去重新评估信念的方法,在魔术语言里叫作“准则层次”
反击其身
所谓的“反击”,其实就是顺着对方的逻辑去破掉对方的信念
改变框架的大小
定义
所谓“改变框架大小”正是这样一种语言技巧。通过发问的方式,让人以较长的时间、较多的人数、较宏观的视角和更高的层次重新评估信念。
拓宽思想*的三个维度
第一,时间:时间线
第二,空间:位置感知法
第三,思想高度:理解层次
超越框架
“超越框架”就是跳出原有的框架,站在框架的外面,从一个超然的位置来观看框架,从而避免被框架所束缚的一种语言技巧。
超越框架的语言模式,就是通过语言引导,唤醒当事人那个觉悟的“我”,让他站在这个超越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
图示
想象比抽象更有用,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内心才能坚定不彷徨
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你只是知道,并没有做到。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表达甚至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读完本书以后,我们会发现很多沟通的框架和催眠技巧,可以避免自己入坑
我们无法改变事件本身,但我们可以改变对这件事的看法,从而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态度,从中学习,找寻事件中对自己有利的价值,负起责任,在整体平衡的前提下,让一切转化为实现目标的资源。
所以,我们平时应多积累正向的语言素材,无论是最自己的心理暗示亦或是与他人沟通。要知道蝴蝶效应恰恰是不起眼的蝴蝶煽动翅膀造成的。
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