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伊里奇之死》阅读作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4 19: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30 06:42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列夫·托尔斯泰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也是世界短篇小说史上至今无人超越的经典。小说讲述了沙俄时代一个小*看似荣耀实则可悲的一生,由此引发了众人关于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莫泊桑对这篇小说的评价:“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1、这篇小说采取了全知视角(即上帝的无所不知视角)与限知视角(即某个人的视角)交叉叙事,讲述了主人公伊里奇的一生。
如果将小说的叙述者换成第一人称的目击者类型“我”来讲述伊里奇的一生,“我”可以是伊里奇的妻子、女儿、女婿、儿子、同事,等等,这篇小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请尝试以这种视角重新写一个开头(200-300字)。
丽莎·伊里奇(伊里奇的女儿)
我始终不明白,我的父亲伊凡·伊里奇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究竟为什么对我和母亲充满了怨恨。就算心中有些嫌恶他打乱了我们体面而快乐的生活,我表面上也没有做错什么,却受尽了他用冷漠和敌意织就的精神折磨。甚至在彼特里歇夫向我求婚的那天晚上,当我把喜讯告诉他的时候,他也一句话也没有,只顾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不歇气地*,一声比一声高。这明明是他和母亲盼望已久的大事啊,可是我得不到来自他的祝福。人们常说,得不到父亲祝福的婚姻不会长久,这话在父亲的葬礼上开始应验了。那天,我跟彼特里歇夫大吵了一架,因为他陪我在父亲的葬礼上迎送其他宾客时表现得有些心不在焉,除了对父亲的老同学扎哈尔·伊凡内奇,那个老家伙是父亲生前最后一次升迁的得力帮手。彼特里歇夫跟在扎哈尔后面的样子就像一条哈巴狗,他对我的态度也跟父亲在世时有些不一样了,每个恋爱中的女人对这一点都很敏感。这个没良心的东西,要不是父亲生前到部里找扎哈尔·伊凡内奇帮他疏通关系,他哪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当上*侦讯官?父亲尸骨未寒,他就有另攀高枝的意思了,简直不是个东西,都不如我们家的仆人盖拉西姆知道感恩!父亲的那些前来吊唁的同事们一个个走了,我听到他们低声议论着去哪家打牌,心中蓦然生出无限悲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我所能记起的父亲的一生,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如果将小说的叙述者换成第一人称的亲历者类型“我”讲述自己——伊里奇从生到死的一生,小说的叙事风格和效果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请尝试以这种视角重新写一个开头(200-300字)。
伊凡·伊里奇(本人)
我这一辈子快过完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每个来看望我的人都假模假式地劝我要挺住,要坚强,还安慰说我一定会好起来的。这分明是个弥天大谎,我自己的身体,我比谁都清楚。病不是生在他们身上,他们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当疼痛折磨得我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比他们任何人都更能看清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我生病之前,我一直认为我这一辈子过得还算不错,我有着人人羡慕的体面工作,住着有品位的大房子,有一位举止优雅的妻子,儿女双全。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让这一切光鲜的底下隐藏的龌龊不堪瞬间浮出海面,逐一暴露在眼前。这就是人生的*吗?难道我过的是虚假的一生?是不是我这一生从哪儿开始过得不对头了?趁我还有口气,我得从头梳理一下。至少,我在想这些事情的时候,身体上钻心的疼痛能够稍微缓解一些。
2、小说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这段描写是否有点儿冗长或多余?作者如此书写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从另一处,比如开篇就写伊里奇的同事们来参加葬礼,或者用“伊凡•伊里奇的身世极其普通、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可怕”来做开篇的第一句,是否也可以?原因何在?
小说是从伊里奇的同事们收到伊里奇的讣告开始的,这段描写看似多余,实际上表现了在一个表面一团和气、私下相互竞争倾轧的*机关工作场所,一个人的生死对于其他人的意义,只是一个职位能否空缺,能否给活着的人带来利益。关于死,陶渊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首诗所表现的死尽管对他人无足轻重,但是对亲戚来说,多少还带有一些人情味的惋惜。而本文开头从伊里奇的同事到亲戚的反应,一概冰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述让人彻底透心冰凉,从而有着更强烈的悲剧力量,这种开头为后面铺陈伊里奇的一生奠定了很悲凉的基调,让读者忍不住会猜想,伊凡伊里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生前受同事喜欢,死后却在同事中引不起丝毫惋惜和同情,为什么他的女儿在他的葬礼上表现得冷漠而愤慨,为什么他的妻子在葬礼上最关心的竟然是向他同事打听如何从*方面获得更多赡养费……如果直接用“伊凡•伊里奇的身世极其普通、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可怕”开头,则会让人感觉是直接灌输作者的主观意识,引不起读者多方位的主动思考。
3、小说在什么地方结束的? 这个结尾让你震撼吗?还是感觉比较平淡?如果换一种结尾,比如更多地写妻子眼中伊里奇的最后挣扎,写妻子的心理活动,小说会发生什么变化?效果如何?原因何在?
小说是以倒叙方式写的,开头写到伊里奇的同事彼得·伊凡内奇从伊里奇葬礼上奔赴另一个同事家参加牌局时,这才是小说实际上真正的结尾。
读完整篇小说,再重读到这里,让人有说不出来的感伤和无奈。这是从不思考的普通人在混沌人生里的无限轮回,每个人都觉得死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无关。他人的死,从来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触动,他们想的是及时行乐。从开头的彼得·伊凡内奇闻听到伊凡·伊里奇的死讯,到结尾伊凡·伊里奇感知到自己将死,他们两人都表现出对死的惊人的雷同理解。
彼得·伊凡内奇说过:“这种事只有伊凡·伊里奇会碰上,我可决不会碰上。这种事不应该也不可能落到我的头上。” 伊凡·伊里奇说过:“盖尤斯的确是要死的,要他死是正常的,但我是小伊凡,是伊凡·伊里奇,我有我的思想感情,跟他截然不同。我不该死,要不真是太可怕了。”这样雷同的话真的是直击心灵,可能我们每个人在看到别人死的时候,都这么想过。可惜的是,“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生命的归途都是一样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活着的意义。
当然,小说形式上的结尾是行文最后,伊里奇“两腿一伸就死了”,通篇戛然而止。这是伊里奇家人眼中的伊里奇临终前的白描形象,不带一丝感*彩,悲剧气氛渲染得让人欲哭无泪。如果此处更多地写妻子眼中伊里奇的最后挣扎,以及妻子的心理活动,小说就会转成妻子的视角,通篇至此的全知视角就会发生混乱,文章的走向也会不知所往,更不用说,以妻子的视角过多展示也会有画蛇添足之感。
4、小说中有哪些细节让人物性格显现出人物的独特性和与他人的共通性?哪些细节暗示了人物的结局?其中,对情节起决定性作用的细节是什么?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受到触动并会念念不忘?
伊凡·伊里奇对婚姻的选择,显现出他的独特性和与他人的共通性。而这一重大选择,决定了伊凡·伊里奇人生的转折。伊凡伊里奇不是因为爱情和人生观一致而结婚(这是婚姻幸福的根本),也不是仅仅因为*认同而结婚(这是婚姻不幸的因素之一),仅此两项,已然说中了世间大多数的婚姻,这就是伊凡·伊里奇与众不同之处。而他与他人共通的一点是,他对婚姻的参考标准是他眼中的达官贵人们的幸福家庭,这是在权力社会中想往上爬的每个普通人的梦想。但是,他看不到达官贵人们的幸福家庭背后到底是不是真正幸福,就如我们看到的别人的幸福,很多都是出于自己的想象。
“说伊凡·伊里奇同她结婚,是因为爱上这位小姐,并且发觉她的人生观同他一致,那不符合事实。说他结婚,是因为在他的圈子里大家都赞成这门婚事,那同样不符合事实。伊凡·伊里奇结婚是出于双重考虑:娶这样一位妻子是幸福的,而达官贵人们又都赞成这门亲事。”
伊凡·伊里奇选择的婚姻对小说情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之前,伊凡伊里奇在事业上一路春风得意,甚至在婚姻之初也有过一段的确如他所愿的幸福生活。但是,从妻子怀孕开始,他的人生开始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试着去解决,只是一味逃避,导致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在众人面前优雅的妻子为了控制他,做出了种种有失优雅的事情。“这以后只要他稍不顺她的意,她就把他臭骂一顿,显然非把他*不可,也就是说要他安守在家里,并且像她一样唉声叹气,无病*,这使伊凡·伊里奇感到心惊胆战。”婚姻至此,对任何人来说都成了一个噩梦,明智的选择应该是放弃。而伊凡·伊里奇为了维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体面,选择了一再妥协,直到发生意外卧病在床,自身成了家庭的不体面,在妻子毫无关爱的冷酷中,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有个令人难忘而寒心的细节是,仆人盖拉西姆为了缓解卧病在床的伊里奇的疼痛,用肩膀扛着伊里奇的腿,整夜守候在伊里奇床前。这样感人的一幕,在伊里奇妻子眼里,竟然成了他不听话的愚蠢行为,她对前来看病的医生说:“嗳,他这人就是不听话!不肯按时吃药。尤其是他睡的姿势不对,两腿搁得太高,这样睡对他不好。”
伊里奇至死也不会明白,他选错了婚姻。
5、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伊里奇的心理独白和心理活动,其思考针对的是什么?对你日后的创作有何启发?请勾勒出伊里奇的心理变化线索,找到心理的开始-发展-*-结果所在的位置。
伊里奇思考的是人生的意义,也是生死问题。这是过完了“极其普通、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可怕”的一生的一个沙俄时代小*的思考,尽管带有他自身生活的局限,却对后世有着普适的意义。这样的宏大主题,在不同的时代会带有不同的时代烙印,以自己所处时代发生的事情为基础,写出引人深思的作品,这应当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努力的方向。
伊里奇心理变化线索:
开始: 伊里奇“从青年时代起就像飞蛾扑火那样追随上层人士”,一心往上爬,处事圆滑,不露锋芒,深得上司喜欢,通过打牌跳舞与同事打成一片,仕途一帆风顺。
发展: 与适合体面婚姻的普拉斯柯菲雅·费多罗夫娜相识并结婚,婚姻出现问题后,妥协、逃避,并把生活重心转移到公务上。生活中死过三个孩子后,对家庭生活感到乏味,沉迷于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和体面。接着工作出现问题,升迁无望,财务负债。随后通过老同学的关系获得意外任命,事业峰回路转,家庭生活回暖,对未来充满希望。
*: 在家庭事业刚刚恢复快乐而体面的繁荣时,伊里奇发生意外事故,摔伤引起身体发病,脾气变坏,导致与家人关系再度恶化。他的病医生无法确诊,家人和同事不当回事,而他自己感觉一天不如一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感觉自己一生过得有问题,但找不出问题所在。
结果: 伊里奇卧床不起,除了仆人盖拉西姆和儿子,无人关心,最终在疼痛中死去。到死他都认为自己是家庭不体面的存在,认为他的死对家人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