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以俟命,等待天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9 16: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4:00
2020.11.27 佳豫
东方有佳人,豫云圣贤道
幸福大先生,逍遥女作家
《未来学院》院长
《佳豫太空站》站长
豫见生命,绽放天性
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修身以俟命,等待天时》(解读论语第272天)
日经第606篇(卫灵公第十五)
经典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固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孔子一行人,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卫灵公是卫国的国君,昏庸无道且好色,宠信南子,导致国家面临危机。孔子到了卫国,很想帮助卫灵公恢复礼治、仁政,只可惜卫灵公没有这个治国的心。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军阵作战的事情,也就是说他要打仗,而孔子是反对打仗的人,主张仁政。
孔子说关于礼仪他还略知一、二;但是,关于行军打仗,就没学过了。
其实孔子是会打仗的,但在这里他说不会,实际上是想提醒卫灵公不要光想着作战,而要多想想如何使社会安定,使经济繁荣。
这里说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可以看出,卫灵公和孔子的思想理念孑然不同,注定走不到一起,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虽然卫灵公对孔子很善待,也很友善,但是孔子没有留恋这种优厚待遇,因为他有他的抱负,所以孔子离开的非常干脆。
子贡问政那一段,孔子就告诉他: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
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首先要经济繁荣,俗话说得好:行军打仗,粮草为先。
其次就是兵力要强,武器不一定要派上用场,但是至少可以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
最后就是信仰,人民有信仰,名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誓言再好听,没有履行就是欺骗;保证再诚恳,没有做到就是愚弄。
所以这三者中,最重要的就是信,而且这个信必须自己先能做到道德。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天底下没有一个人的路可以平坦,可以一帆风顺,一切都是在磨练我们,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要抱怨,不要天真的以为我们不会碰到困难。
楚国楚昭王想要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很高兴前往,他周游列国布道,能有一个国家国君赏识他,想要重用他,这个机会很难得,也很可贵,所以孔子就准备前往楚国。
楚国当时是个大国,周边有陈国和蔡国,他们觉得如果孔子在楚国被任用,那对陈国和蔡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派了兵,把孔子一行包围住,不让他们到楚国去。
孔子一行粮食吃完后又绝粮七日,也就是说七天吃不上东西,同时跟外面又中断了联系。直到后来楚国派兵来救援,才算解了围。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要讲机缘和运气,如果遇到明君,那自然能大展宏图;如果遇到昏君,没有智慧的人,那自然道就行不通了。
大家都听过伍子胥吧,他是春秋末年吴国的名人。当时吴国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伍子胥就劝夫差要把越王勾践杀掉,同时把越国灭了。
当时越国投降吴国,夫差就没有杀勾践,也没有灭越国。伍子胥就预见到这两个国不可能共存,今日要是不灭越国,来日越国东山再起,那可能就要把吴国灭掉。
后来夫差想要率兵攻打齐国,越王勾践却率着大众来朝贺。我们知道当时越国已经是奴隶国,听命于夫差,所以是属于臣子的身分来朝贺。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朝贺?其实伍子胥看得明白,如果夫差去打齐国,吴国就陷入空虚,正是越国下手的好机会,所以伍子胥再度力劝夫差不要先攻打齐国,而是要先灭掉越国,以除心腹大患,但是又次遭到夫差的拒绝。
这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范蠡,他是越王勾践的臣子,给勾践出了一条美人计,把西施送给了夫差,让夫差神魂颠倒,因此碍于情面,对越王勾践下不了狠心。
结果,越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把国力复兴起来,最后灭了吴国,夫差也死了。
当时伍子胥劝谏夫差的时候,夫差不听,而且旁边有一个太宰叫伯嚭,还诬陷伍子胥,结果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夫差给了把剑,让伍子胥自杀。
伍子胥死的时候对旁边的人讲,说死了以后,要将他的眼睛挂在东门之上,他要看着越国的军队来灭吴。果然死后十几年,他的话应验了。
生命中那些岁月静好不是理所当然,只不过是爱你的人愿意为你悄悄拂去繁杂。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修身以俟命,且等待天时,随缘,绝不攀缘。
孔子乐天知命,永远都是欢喜接受一切考验,同时在考验当中不断提升自己。而子路慧根不够高,就显得沉不住气。
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剧本,它不是父母的续集,也不是孩子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番外篇,自己的人生就是自己的。
只有感觉到风时,风才在吹;把宇宙放在心里,宇宙才存在。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他们两个都是乐在其中。
所以,只管自己修道立德,管他外面对自己了不了解,管他有没有遇到天时,能不能够受到重用,这些浑然不放在心上。
让我们用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去检索自己的不足,磨练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勇敢前行,不失去自己的底线,也不怨天尤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4:00
2020.11.27 佳豫
东方有佳人,豫云圣贤道
幸福大先生,逍遥女作家
《未来学院》院长
《佳豫太空站》站长
豫见生命,绽放天性
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修身以俟命,等待天时》(解读论语第272天)
日经第606篇(卫灵公第十五)
经典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固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孔子一行人,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卫灵公是卫国的国君,昏庸无道且好色,宠信南子,导致国家面临危机。孔子到了卫国,很想帮助卫灵公恢复礼治、仁政,只可惜卫灵公没有这个治国的心。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军阵作战的事情,也就是说他要打仗,而孔子是反对打仗的人,主张仁政。
孔子说关于礼仪他还略知一、二;但是,关于行军打仗,就没学过了。
其实孔子是会打仗的,但在这里他说不会,实际上是想提醒卫灵公不要光想着作战,而要多想想如何使社会安定,使经济繁荣。
这里说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可以看出,卫灵公和孔子的思想理念孑然不同,注定走不到一起,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虽然卫灵公对孔子很善待,也很友善,但是孔子没有留恋这种优厚待遇,因为他有他的抱负,所以孔子离开的非常干脆。
子贡问政那一段,孔子就告诉他: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
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首先要经济繁荣,俗话说得好:行军打仗,粮草为先。
其次就是兵力要强,武器不一定要派上用场,但是至少可以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
最后就是信仰,人民有信仰,名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誓言再好听,没有履行就是欺骗;保证再诚恳,没有做到就是愚弄。
所以这三者中,最重要的就是信,而且这个信必须自己先能做到道德。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天底下没有一个人的路可以平坦,可以一帆风顺,一切都是在磨练我们,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要抱怨,不要天真的以为我们不会碰到困难。
楚国楚昭王想要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很高兴前往,他周游列国布道,能有一个国家国君赏识他,想要重用他,这个机会很难得,也很可贵,所以孔子就准备前往楚国。
楚国当时是个大国,周边有陈国和蔡国,他们觉得如果孔子在楚国被任用,那对陈国和蔡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派了兵,把孔子一行包围住,不让他们到楚国去。
孔子一行粮食吃完后又绝粮七日,也就是说七天吃不上东西,同时跟外面又中断了联系。直到后来楚国派兵来救援,才算解了围。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要讲机缘和运气,如果遇到明君,那自然能大展宏图;如果遇到昏君,没有智慧的人,那自然道就行不通了。
大家都听过伍子胥吧,他是春秋末年吴国的名人。当时吴国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伍子胥就劝夫差要把越王勾践杀掉,同时把越国灭了。
当时越国投降吴国,夫差就没有杀勾践,也没有灭越国。伍子胥就预见到这两个国不可能共存,今日要是不灭越国,来日越国东山再起,那可能就要把吴国灭掉。
后来夫差想要率兵攻打齐国,越王勾践却率着大众来朝贺。我们知道当时越国已经是奴隶国,听命于夫差,所以是属于臣子的身分来朝贺。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朝贺?其实伍子胥看得明白,如果夫差去打齐国,吴国就陷入空虚,正是越国下手的好机会,所以伍子胥再度力劝夫差不要先攻打齐国,而是要先灭掉越国,以除心腹大患,但是又次遭到夫差的拒绝。
这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范蠡,他是越王勾践的臣子,给勾践出了一条美人计,把西施送给了夫差,让夫差神魂颠倒,因此碍于情面,对越王勾践下不了狠心。
结果,越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把国力复兴起来,最后灭了吴国,夫差也死了。
当时伍子胥劝谏夫差的时候,夫差不听,而且旁边有一个太宰叫伯嚭,还诬陷伍子胥,结果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夫差给了把剑,让伍子胥自杀。
伍子胥死的时候对旁边的人讲,说死了以后,要将他的眼睛挂在东门之上,他要看着越国的军队来灭吴。果然死后十几年,他的话应验了。
生命中那些岁月静好不是理所当然,只不过是爱你的人愿意为你悄悄拂去繁杂。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修身以俟命,且等待天时,随缘,绝不攀缘。
孔子乐天知命,永远都是欢喜接受一切考验,同时在考验当中不断提升自己。而子路慧根不够高,就显得沉不住气。
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剧本,它不是父母的续集,也不是孩子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番外篇,自己的人生就是自己的。
只有感觉到风时,风才在吹;把宇宙放在心里,宇宙才存在。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他们两个都是乐在其中。
所以,只管自己修道立德,管他外面对自己了不了解,管他有没有遇到天时,能不能够受到重用,这些浑然不放在心上。
让我们用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去检索自己的不足,磨练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勇敢前行,不失去自己的底线,也不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