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涂色”看学龄前儿童手指握笔能力训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7 17: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11
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就会被引导、训练正确握笔,进而形成熟练写字能力。但是,关于握笔手势,未必会等到一年级才正式形成。当下各种培训机构林立,教育资源随处可求,在小学入学前大部分孩子已经会熟练运用铅笔、水彩笔之类的。在幼儿园中,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应是不必学习“写字”,但是他们也有美术课,所以“用笔”在所难免。但是小学与幼儿园的“用笔”之用意是不同的,小学中的“用笔”更具直观性,拿着笔就是为了“用”;而学龄前的“用笔”,其重心应该是对孩子手指掌控能力的训练。就以美术课中的“涂色”而言,试谈学龄前(4周+的孩子为例)儿童手指握笔能力的训练。
一、涂色训练的意义
对我们*而言,要画好一幅画可能不是很简单,但是往一个画框里涂上相应的颜色,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我们的手指可以牢牢地捏住蜡笔,往纸上一划就是一条又粗又匀的色带。但是学龄前(以下均以4周+的孩子为例)的孩子,最初对于蜡笔的掌控能力是十分薄弱的。他们会尝试用力捏住蜡笔,但是笔尖触到纸面不是太轻就是太重,而且也无法做到长时间地保持同一种力道握笔,这样便使得线条粗细不匀。尤其是需要涂满图案边缘时,孩子们会显得更为笨拙。在平时,孩子们最常用的涂色工具是蜡笔和水彩笔,这两种彩笔各有长处短处。蜡笔可以较水彩笔涂抹更大覆盖面,但是笔尖不如水彩笔那样指向性明确,所以碰到图案边缘,孩子们可能会一不小心就涂出边缘,破坏原来的图形。因为学龄前孩子的手指仍处于发育阶段,手指关节、指尖等部位的力度未经训练所以仍处于相对纤弱的程度。涂色训练可以让孩子主动运用手指用力、*指尖用力方向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二、涂色训练的注意点
(一)握笔姿势
虽然学龄前的孩子经常用到的涂色工具除了蜡笔外,还有水彩笔,但水彩笔笔身偏长,如果孩子要握住,就不得不倾向于学龄孩童握笔姿势。而蜡笔笔身短小,适合孩子大拇指、食指、中指以一种相对轻松的状态握住,不仅让孩子更易掌控,且可以避免用力过度而导致指关节部位肌肉变形。从涂色而言,应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运力上,而非先强求教会他们学习入学后孩童的握笔姿势。对于蜡笔笔尖的掌控,应是涂色这一训练中最为主要的。所以,握笔姿势不可成为孩子涂色的一项阻碍,甚或压力。
(二)抱以耐心
在教育中,我们经常会说到“耐心”一词。对于学龄前儿童涂色这一训练,我们也需要抱以极大的耐心。因为孩子在涂色的过程中,他不仅仅是在运用手指去掌控蜡笔,而且是一种思维的创设(从左到右地涂、从中间往外涂等等)。他的眼睛可能会与手无法协调,显得忙乱,但是这样的“忙乱”如果是在我们抱以耐心的等待下进行,那或许也是一次自我学习,只是我们旁人没有意识到。所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是保证涂色训练正常进行的首要前提。
当然,如果孩子无法完成,我们也可以选择“放下”。蒙台梭利举过一个例子,教师拿着红色和蓝色的色块,引导孩子区别这两种颜色。但是她认为“假设孩子犯了错误,教师既不要重复课程,也不要继续坚持,而是要微笑着把色块收起来。”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明白,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区分色块”,而是形成孩子一种学习能力,哪怕是为了习得颜色基础知识,那么这一知识也没有规定必须在何时硬性插入孩子的知识库。于此而言,这“耐心”又不是单纯时间上而言,更是能力获取效率上。
(二)儿歌相辅
蒙台梭利说,学校的功能就是向孩子们提供有趣的信息和行动的动机。我们可以先反思一下这个“有趣的信息”和“行动的动机”在涂色这一项训练中是否有所体现。尤其对于一个本身对涂色缺乏兴趣的孩子而言,涂色不仅是一项枯燥、无乐趣的训练,而且耗费的时间极长,中途不免容易分心走神,而无法很好地完成。儿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引导孩子进行涂色时,我们不妨以儿歌来加以提醒、督促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孩子们对于图案边缘的涂色会有一种压力,怕自己无法操控画笔而导致颜色跃出边缘,我们可以用“小火车,突突突,绕着轨道跑一圈”这样的儿歌方式来让孩子们把笔尖想象成小小火车头,把图案边缘想象成铁轨。孩子一边唱着儿歌,一边让“小火车头”沿着“铁轨”跑一圈,不知不觉就把最难画的一条色带画好了。
经观察发现,孩子在涂色完成后可能中间还会出现许多空隙,我们也可以用“小鱼网,补一补,划一划,小鱼全到网里来”等等的儿歌方式让孩子们耐心地“查漏补缺”。
三、为什么涂色?
为什么涂色?这个问题,应该面向涂色的执行者——孩子。他们或许是为了“填补好这件小衣服”、“给蛋糕加上一个漂亮的草莓”……但是,这样的动机真的是他们涂色的最终目的吗?
对于有些孩子而言,跟剪纸相比,涂色或许并没那样让人喜爱。剪纸需要工具,而这一工具恰恰是以前大人不让他们使用的“危险工具”,从这一点而言就让孩子们对此产生不少兴趣。剪纸还可以使得成果“突显”,剪出来的纸片以一种可触的立体呈现于人面前,成就感油然而生。
那么涂色呢?以家庭涂色训练为例,我们通过表扬肯定孩子的涂色作品、墙上粘贴留念等方式来作为涂色成果的呈现。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他的努力是被重视的,而不是只为了“小衣服”“小蛋糕”。外界的介入,可以让孩子们对于他们的行为产生重视。
涂色为什么不能涂出图案边缘呢?不知道孩子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当我们大人在旁观察指导孩子涂色的时候,看到他不小心把笔尖涂到了不该涂的地方,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提醒。但是为什么不能涂出去呢?对我们而言,这样是为了让孩子刻意控制指尖力量,但是孩子们会怎么想呢?“小花园,有围栏,我要轻轻涂,保护小花朵。”有时候我们的目的,不能取代孩子的动机。
(PS:近日观察小玉米涂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