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09 21: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6
通过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调研,我们了解到现在中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兴趣不高,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教师集思广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本阶段进行了深入地实施探究。本阶段我们主要采取了分组实验的形式,开展了多项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尝试,经过努力,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次我们主要是对七年级的四个班进行了分组实验,其中七(1)班和七(2)班是实验班,七(3)班和七(4)班是非实验班,根据课题组研究的方案分别对七(1)班和七(2)班进行了实验教学,而七(3)班和七(4)班仍然保持原来的教学模式。为了验证课题研究成效,本阶段我们组织了多次测试,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测试结果又认真细致分析,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了解情况,及时整改。第一次测验主要是摸底考试,摸清七年级这四个班学生的生物成绩,通过测验我们发现四个班的及格率普遍偏低,在10%到20%之间,四个班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第二次测验我们发现七(1)班和七(2)班的及格率分别达到了55%和50%,而七(3)班和七(4)班得及格率分别为22%和25%,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其实是有原因的;在第一次测验结束后到本次测验开始前我们对四个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方法对七(1)班和七(2)班两个实验班进行教学:
1、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
我们主要开展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校园花卉植物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活动,通过把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够用的到,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还能够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2、进行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观察种子的结构》等案例都是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通过实验教学,观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他们就愿意更多的去接触生物这门学科!
在上《血液循环》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上《植物开花和结果》时通过录像:呈现多种花展开的过程(再次创设情境),随后又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思考的问题:(1)开花的概念,(2)花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知道了花各部分的结构功能之后,学生就动手观察事先准备好的百合花的结构。很快地学生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掌握了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在上系统》时,利用了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多彩缤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如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再比如上《病毒》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可以把眼睛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不至于上课不知所云!
4、课堂上,我们通过创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研究问题;
上课时我们通过有效的提问创造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渐渐的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海洋中,让学生陶醉其中,培养其学习生物的兴趣!
5、对实验班学生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可以把知识系统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我们生物这门学科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探知的*。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组织了第三次测验!这次测验七(1)班和七(2)班的及格率分别为79.5%和81.4%;而七(3)班和七(4)班的及格率分别为26.1%和29.2%,可以看出实验班已经明显领先于非实验班!但是总体来看,每个班级的及格率都有所上升,但是只有两个实验班的上升是明显的,说明了我们方案的有效性!
对于三次测试,我们从横向比较来看:在没有进行差别教学时,四个年级的起点都较低,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别教学后,实验班的成绩逐渐的超过非实验班,并且最终取得了明显的差异;从纵向比较来看,各个班级在三次测试中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实验班的提升非常明显,平均及格率由开始的11%达到最终的80.5%,而非实验班的提升就不怎么明显,平均及格率仅由12%提升到27.5%。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一年多辛勤工作,这一课题的研究收效显著。为了能让这一成果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召开了课题成果推介座谈会,全校生物学科教师分享了我们的成果和喜悦。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只要我们贯穿新课标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原则,更新教育理念、变革生物教学方法、实施生物素质教育、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让学生融入自然,回归社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改变现在的初中生物学的尴尬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8:46
通过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调研,我们了解到现在中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兴趣不高,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教师集思广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本阶段进行了深入地实施探究。本阶段我们主要采取了分组实验的形式,开展了多项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尝试,经过努力,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次我们主要是对七年级的四个班进行了分组实验,其中七(1)班和七(2)班是实验班,七(3)班和七(4)班是非实验班,根据课题组研究的方案分别对七(1)班和七(2)班进行了实验教学,而七(3)班和七(4)班仍然保持原来的教学模式。为了验证课题研究成效,本阶段我们组织了多次测试,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测试结果又认真细致分析,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了解情况,及时整改。第一次测验主要是摸底考试,摸清七年级这四个班学生的生物成绩,通过测验我们发现四个班的及格率普遍偏低,在10%到20%之间,四个班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第二次测验我们发现七(1)班和七(2)班的及格率分别达到了55%和50%,而七(3)班和七(4)班得及格率分别为22%和25%,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其实是有原因的;在第一次测验结束后到本次测验开始前我们对四个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方法对七(1)班和七(2)班两个实验班进行教学:
1、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
我们主要开展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校园花卉植物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活动,通过把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够用的到,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还能够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2、进行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观察种子的结构》等案例都是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通过实验教学,观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他们就愿意更多的去接触生物这门学科!
在上《血液循环》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上《植物开花和结果》时通过录像:呈现多种花展开的过程(再次创设情境),随后又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思考的问题:(1)开花的概念,(2)花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功能。知道了花各部分的结构功能之后,学生就动手观察事先准备好的百合花的结构。很快地学生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掌握了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在上系统》时,利用了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多彩缤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如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再比如上《病毒》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可以把眼睛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不至于上课不知所云!
4、课堂上,我们通过创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研究问题;
上课时我们通过有效的提问创造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渐渐的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海洋中,让学生陶醉其中,培养其学习生物的兴趣!
5、对实验班学生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可以把知识系统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我们生物这门学科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探知的*。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组织了第三次测验!这次测验七(1)班和七(2)班的及格率分别为79.5%和81.4%;而七(3)班和七(4)班的及格率分别为26.1%和29.2%,可以看出实验班已经明显领先于非实验班!但是总体来看,每个班级的及格率都有所上升,但是只有两个实验班的上升是明显的,说明了我们方案的有效性!
对于三次测试,我们从横向比较来看:在没有进行差别教学时,四个年级的起点都较低,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别教学后,实验班的成绩逐渐的超过非实验班,并且最终取得了明显的差异;从纵向比较来看,各个班级在三次测试中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实验班的提升非常明显,平均及格率由开始的11%达到最终的80.5%,而非实验班的提升就不怎么明显,平均及格率仅由12%提升到27.5%。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一年多辛勤工作,这一课题的研究收效显著。为了能让这一成果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召开了课题成果推介座谈会,全校生物学科教师分享了我们的成果和喜悦。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只要我们贯穿新课标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原则,更新教育理念、变革生物教学方法、实施生物素质教育、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让学生融入自然,回归社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改变现在的初中生物学的尴尬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