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5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04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黄曲霉素,不少人甚至谈“黄曲霉素色变”,那么黄曲霉素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避免黄曲霉素中毒呢?
认识黄曲霉素
黄曲霉毒素(AF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毒素。其衍生物有约20种,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动物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奶及蛋中可测出极微量的毒素。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谷物和油料作物的种子及加工产品、干鲜果品、调味品、烟草、乳及乳制品、肉类、鱼虾类和动物饲料中均能检出黄曲霉素,花生和玉米最容易污染。
黄曲霉毒素能通过食料转移到动物的乳汁、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积留。黄曲霉毒素属于超剧毒物质,其中B1是目前已知致癌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烈的,能诱发动物肝癌,对某些动物能引起急性中毒致死。国内食品检测中以黄曲霉毒素B1作为污染指标。
黄曲霉毒素的熔点为200~300℃,对光、热和酸稳定,耐高温,通常加热处理对其破坏很小,一般的烹调加工无法将其破坏,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能将其彻底去除。其在中性、弱酸性溶液中很稳定,pH1~3的酸性溶液中稍分解,在pH9~10溶液中迅速分解破坏。黄曲霉毒素遇碱能迅速分解,pH为9~10时迅速分解成几乎无毒的盐,但此反应可逆,即在酸性条件下有复原。因此在食品去毒时可利用这一化学反应。
黄曲霉毒素是如何产生的?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温度、湿度、空气均是黄曲霉毒素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必要条件。研究者发现黄曲霉毒素和寄生曲霉的最佳生长条件为33~38℃,pH为5.0和Aw(水分活性)为0.99。温度在24~2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黄曲霉菌产毒量最高。故南方及温湿地区在春夏两季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有的作物甚至在收获前或收获期就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黄曲霉毒素“青睐”的食物有哪些?
黄曲霉毒素常常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在中国总的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多,产毒量也大,东北、西北地区较少。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杏仁等坚果,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食入,会增加患病风险。
日常如何避免黄曲霉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相当稳定,在人体内不能降解,只能沉积在肝细胞中。当黄曲霉菌毒素沉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力,便会引起肝脏的损伤。所以建议日常要减少霉变粮油、坚果、调味剂的摄入。在购买食品时要尽量选择小包装,尽量不要放太久,存放粮油等食品时应保持低温、通风、干燥的存放环境。
1、防霉,防霉是预防原料以及产品被霉菌以及毒素污染,此措施是防除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
2、控制水分,控制谷物等原料的水分和储存的环境相对湿度,严格控制谷物等原料的水分,可使霉菌不易繁殖。
3、低温贮藏,理想的贮存条件是将粮谷贮藏于干燥、低温的状态。温度在12摄氏度以下,能有效的控制霉菌繁殖和产毒。水分较高的原料和成品,应该贮藏在较低的温度下,如大米的水分在12%时可在35摄氏度以下贮藏,而水分达到14%时,应该贮藏在20摄氏度以内才安全。坚果、花生、粮食等,不要储存太久,使用前打开包装,确认有无变质,如果有明显发霉的存放食品,坚决不使用。防止食物的霉变,注意食品的保存期,加工食用食品前,应用水冲洗煮熟后再使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04
黄曲霉素是一种特殊毒素,毒性极强,致癌性大,容易污染食用油,坚果等多种食品,1960年在英国伦敦的一个郊区首次发现。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05
黄曲霉素是一级致癌物,摄入少量会中度,多则会引发癌症的可能,发霉的食物和湿润的环境都会滋生毒素,所以变质的坚果,泡很久的木耳都不可以吃,平时多吃青菜,因为青菜中的叶绿素会分解一部分毒素。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05
黄曲霉毒素是已知真菌毒素中毒性和致癌性最强,也被最广泛研究的毒素。它的毒性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06
黄曲霉素,又称为黄曲毒素,是一种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由黄曲霉及寄生曲霉等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它是一类致癌物,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