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5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36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粽子也是端午节的特有象征。传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楚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传说他在农历5月5日投江自杀后,楚国人为了不让江里的虾鱼吃掉屈原的尸体,所以定期往江里投放美味的食物。久而久之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其实粽子的历史非常丰富。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类似粽子的食物,当时古人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之为“角黍”。还有的人家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东汉末年,古人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加上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并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那时候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随后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当时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宛如“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粽子的做法比以前要简单很多。用煮熟的米加上大枣,接着用粽叶包住就可以。虽然说方法简单了,但却失去了传统的味道。现在很少能吃到正宗的粽子,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许多习俗,比如赛龙舟带艾草等等,中华传统节日在我们国家有效长久的延续,我们对于华夏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上就是我对端午节粽子由来的介绍。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36
粽子是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的东西,最开始是楚国汨罗江边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尸体去撒的米,后来为了固定用植物叶子包裹米粒投入江中,最后慢慢演变用粽叶来包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37
粽子在很早以前是用竹筒来做的竹筒粽,到了东汉末年时期,人们大多数都是用粽叶或者芦苇叶包成的三角或四角粽。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37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最早是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往后每到这天人们都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