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9 07: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1 12:10
不知为什么,人们既厌恶风险,又讨厌保险。一旦听说你是保险销售人员,唯恐避之不及。
其实,保险是一种商品,就像期房。你现在不知道它的好,但一旦出现风险,就像你领了新房钥匙入住一样,你才会真正感受它的温暖。
之所以出现人们既怕风险又怕被营销保险这样的现象,我总结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是道听途说,对保险排斥的人。有些人总喜欢听风就是雨,自己没有买保险,也没有出过险,所以对保险没有任何概念,。
可是听身边的人说保险这不好那不好,ta也就这样认为,从而排斥保险。
二是出险被拒赔或对赔付不满。因为种种原因,有些被保险人出险后得不到自己认为的“应有的赔付”,所以认为保险是骗人的,保险销售人员都是“大忽悠”。
三是买了保险没有出过险,未感受理赔体验的人群。有些人买了保险每年交钱,却没见保险带给自己实实在在的收益。所以,有些人急了,认为保险“骗人”。
可是仔细想想,买保险的目的不就是保障平安吗?虽然没有获得收益,但自己没有出险,这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四是保险销售模式和产品,与客户本身需求不符。可能正是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乃至一些销售模式,并不是从客户的真正需求出发,而是而消费者相信了销售人员看起来所谓的“专业”从产品本身出发,为营销而营销,背离了销售的宗旨。
五是销售人员故意误导。不排除个别销售人员为了业绩不择手段,故意夸大保障责任,或者故意隐瞒免责条款,甚至依靠返佣等违规做法,从而误导消费者投保。
六是没有读懂条款。保险归根到底是一份契约,具体保障内容都列得详细。
只是由于专业晦涩的文字,以及冗长的条款,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而且失去耐心,所以导致出险被拒赔或赔付不满意的问题。也就引发了“保险是骗人的”说法。
因此,要想抛开对保险的偏见,除了规范销售人员的言行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对保险的认知水平,对专业条款的解读能力。这是基础,也是问题的核心。
试想,如果人人都能看懂保险条款,都能得到“对症下药”的保险产品,还会有人觉得保险是骗人的吗?
在我看来,保险就像司机系的安全带。开车前,司机系上安全带,并不能保证不会发生交通意外,但是系安全带却可以降低意外风险的概率。保险就是那个安全带。
再比如,我们出门带伞,并不能保证不下雨,却可以保证在下雨的时候,不被淋成“落汤鸡”。保险就是那把“伞”。
对于保险的评价,我习惯用八个字来形容: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它不会带给我们锦上添花的喜悦,却会带给我们雪中送炭的温暖。
记得看过一个监管部门拍的宣传片。宣传片中记者分别采访了七对家庭,将父母和孩子分别采访。
当记者问孩子,如果自己得了重疾,愿意花多少钱去治,有说20W的,有50W的,也有100W的。
当问起如果是父母得重病,答案还是一致。孩子们回答时,有的很放松,有的会沉思,有的很激动。
可是当问父母的时候,我们震惊了——父母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当问起孩子患重病的时候,父母会花多少钱时,父母给出的答案是——不论多少钱,就是砸锅卖铁都要救。而且有的父母现场竟然潸然泪下。
可是当问起他们自己患重病怎么办,父母异口同声——不治了!理由是:不能拖累孩子。
看完这个片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父母伟大的爱——无私奉献全部。
可是静下心来,我们是否有更好地方式去表达呢?
比如,用保险。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为孩子,为父母上份重疾险,一旦罹患重疾,不需要你砸锅卖铁,也不需要你卖房卖地,只需要你拿着合同找保险公司理赔(前提是买对保险)。
这个时候,保险就是“撬动地球”的那根“杠杆”——花小钱办大事。
这就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意义——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