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第3代野战宣传文化车有没有辐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9 06:1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8:14
兵野战口粮是供部队在训练、演习及作战时单个士兵使用的军用制式食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时代,最初主要为罐装食品,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系列化、配套化、餐化、热食化、功能化的野战食品。
单 兵野战口粮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使用方便;营养全、热量高,可快速补充能量,满足训练和作战需求;耐贮藏(贮藏期一般为2年以上,易于贮 备),可保障战时需要;主食、副食、饮料齐全,组份包装,易于食用,接近正常膳食。单兵野战口粮热食化是野战口粮发展的一大方向。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无 火焰口粮加热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队的密切重视。实现单兵野战口粮热食化主要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化学反应放热来实现口粮的加热,这 种方式不产生明火,又称“无火焰化学加热”;另一种是通过固体燃料产生热量来实现口粮的加热,这种方式有明火产生。以无火焰口粮加热器为热源的单兵野战口 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无火焰口粮加热器和被加热口粮。加热器主要由化学反应剂和激活剂组成,平时化学反应剂和激活剂相互隔离,使用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二者 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热量以热传导和辐射的方式对口粮进行加热。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反应剂主要有生石灰、铁、铝、镁等,激活剂主要是水和氧气。 被加热食品主要以软包装罐头为主,如副食、米饭等。固体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热量,一般配以一定形式的炉架和引火物,被加热对象主要是以马口铁等为主的硬罐 头。
外军单兵野战口粮热食化的研究与发展
外 军单兵野战口粮热食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有美军的自热单兵快餐口粮,以无火焰化学加热器为热源;法军的单兵战斗口 粮,以固体燃料为热源。美军从1973年就开始了单兵野战口粮热食化的研究,具体工作由纳蒂克研究发展工程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最初研制成一种车载式口粮加 热装置,由车辆本身提供加热能量,因而机动性较差,且离开车辆无法加热.1980年美军研制成功了一种非车载式口粮加热装置,以化学反应剂为热源,主要用 于加热单兵快餐口粮的主菜,该装置的缺点是略显笨重,且易碎。1983~1986年,非车载式口粮加热装置的发明者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改进,使其柔韧性大 大增强,不易破碎。其后正式组建泽斯托西姆(zestotherm)公司并生产zt牌无火焰野战口粮加热器。1989年,美军提出“用于2001年的自加 热器件”方案,其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开发一种适用于单兵快餐口粮的无火焰口粮加热器,目的是实现陆军参谋长提出的时刻为前线士兵提供热食,提高战场饮食保障 能力的要求。1990年,无火焰口粮加热器正式大量作为军队的供给品。1991年,有4500万个无火焰口粮加热器运到海湾地区,用以支持美军的“沙漠风 暴”行动,使前线士兵在恶劣的环境下仍能吃到可口的热食,鼓舞了士气,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1993年,无火焰口粮加热器与单兵快餐口粮第八餐谱正式配 套,并全面装备部队,美军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单兵野战口粮热食化。为了保证在单兵野战口粮热食化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美军继续从事自热单兵快餐口粮的 研究,并于1997年研制成功了一种叫无燃烧口粮加热器的产品,与无火焰口粮加热器相比,该产品造价低,成本约降低20%,且不产生氢气,不污染环境,该 产品赢得1997年“小商品研究革新第二阶段”质量奖。法军研制并装备部队的单兵战斗口粮与美军的单兵快餐口粮相似,同样可以实现单兵野战口粮的热食化, 但加热方式不同,配套在该口粮中的加热器为固体燃料,与固体燃料配合使用的还有一简易炉架、一盒火柴、一个持罐夹。这套加热器主要用来加热口粮中的主菜罐 头。该套口粮是法军主要的、可实现热食化的单兵野战口粮,它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质量较好。与单兵快餐口粮中的无火焰口粮加热器相比较,固体燃料具有生产工 艺简单、使用范围广,贮存期长、易与不同的主菜罐头配套使用等优点。缺点是该套加热器体积大,重量重,使用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热效率低,不能加热软包 装罐头等。
我军单兵野战口粮热食化的设想
单 兵野战口粮研究在我军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代表产品有侦察兵食品、特种单兵食品、普通单兵食品等。但上述产品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主食品种(主要是软 包装的米饭罐头、面条罐头等)因淀粉回生而不能正常食用。因此,单兵口粮热食化作为一项提高我军战场饮食保障能力的重要问题,是我军后勤保障急需解决的课 题之一。结合我军实际,实现单兵口粮热食化,有以下几点设想:
热食化:我军已装备部队的单兵野战口粮的主要组成是各类主、副食软、硬罐头,对于软包装罐头,可采用无火焰口粮加热器自加热方式,实现其热食化;对于硬罐头产品,可采用固体燃料加热的方式来实现其热食化。对于这类口粮,主要是研制高效能的无火焰口粮加热器和固体燃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8:14
反坦克导弹 是指用于击毁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导弹。是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反坦克炮相比,重量轻,机动性能好,能从地面、车上、直升机上和舰艇上发射,命中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是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导弹主要由战斗部、动力装置、弹上制导装置和弹体组成。战斗部通常采用空心装药聚能破甲型。有的采用高能炸药和双锥锻压成形药型罩,以提高金属射流的侵彻效率。还有的采用自锻破片战斗部攻击目标顶装甲。破甲威力主要用静破甲厚度和动破甲厚度表示,有的导弹战斗部静破甲厚度可达1400毫米。动力装置通常指安装在导弹上的发动 机,用固体推进剂产生推力,以保证导弹获得所需速度和射程。在导弹飞行的不同速度段上,发动机推力不同,起飞段(亦称增速段)推力较大,续航段推力较小。有的反坦克导弹上安装两台发动机,其中的起飞发动机赋予导弹起始速度,续航发动机用于保持导弹飞行速度。有的只装增速发动机,导弹增至一定速度后便作无动力惯性飞行。还有的只装续航发动机,导弹射出发射筒后具有一定速度,由续航发动机提供保持这一速度的续航力。弹上制导装置是导弹制导系统的一部分,由弹上控制仪器、稳定飞行装置和控制机构等组成。其作用是将导引系统传输来的控制指令综合、放大,驱动控制机构,从而改变导弹飞行方向。寻的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制导系统全部装在弹上。弹体是具有一定气动外形的壳体,由弹体外壳、弹翼、舵和尾翼组成。多数导弹弹体头部为尖形或椭圆形,中间呈圆柱形,尾部是截锥体形。弹翼通常为十字形。弹体气动布局有无尾式、正常式、尾舵式3种类型。无尾式弹体的弹翼兼作尾翼,舵在弹翼后缘,弹翼提供升力及稳定力矩。这类弹体结构简单,适合于弹身短的导弹,为大多数反坦克导弹所采用。正常式弹体的弹翼和尾翼分开,尾翼兼作舵,适用于弹身较长的反坦克导弹。中国红箭-8反坦克导弹就是采用这种弹体。尾舵式弹体没有弹翼,尾翼兼作舵,适用于超音速的反坦克导弹。制作弹体的材料通常用铝合金、玻璃钢或特种塑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装备的反坦克导弹不断改型,多用途反坦克导弹以及敏感子母弹、分导多弹头和远距离攻击集群坦克的反坦克导弹正在研制之中。
反坦克导弹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研制成功的小型制导武器,于50年代中期由法国率先投入使用,继而在众多国家掀起研制*。它的问世标志着反坦克武器从“无控”时代进入“有控”时代。历次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表明,反坦克导弹是当今最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坦克导弹经历了“四代”发展,战术技术性能显著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坦克武器的主体。第一代导弹需要射手同时瞄准目标并控制导弹,已被淘汰;正在服役的主要是第二、三代及其改进型,它们只要射手瞄准目标或以激光器照射目标即可;*绝大多数正处于研制中,“打了就不用管”是基本特征。
■俄罗斯at-4反坦克导弹
■俄罗斯at-x-14反坦克导弹
■美国“陶”反坦克导弹
■美国”龙”反坦克导弹
■美国“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美国“标*”反坦克导弹
■美国“掠夺者”反坦克导弹
■法国“沙蛇”反坦克导弹
■法国、德国“米兰”反坦克导弹
■法国、德国“霍特”反坦克导弹
■西欧“崔格特”中程反坦克导弹
■日本79式“重马特”反坦克导弹
■瑞典“比尔”反坦克导弹
■意大利“麦夫”反坦克导弹
中国现役反坦克导弹基本上有3种,分别是红箭-73,红箭-8,红箭-8改。“红箭-73是台湾碉堡的克星”
“红箭”-73自70年代以来大量装备部队,至今仍广泛使用于中国陆军二线部队,x有步兵便携式和车载式两类,后者又分以4联装架设在北京212吉普和以4联装载于63式履带装甲车2种越野方?$
面对日后有可能强行登陆台湾时遇到的顽敌,中国陆军正进行在登陆艇和商船上用x“红箭”-73反坦克导弹攻击海岸防御碉堡,掩护登陆的训练。“红箭”-73反坦x克导弹的命中精度半径为0。5米,对钢筋水泥护墙的穿透力超过1。5米,过去中越x战争的经验证明,以它来打击坚固工事极为有效。不要说穿透钢筋水泥护墙厚度仅x为1米的台湾海防碉堡不费吹灰之力,就连其挂装反应装甲的“m60a3”主战蘕克也不在话下。
“中国红箭-8实战显威力”
早在1970年,中国就已经开始研制第二代的反坦克导弹了并于80年代初定型生产,x命名为“红箭”-8。“红箭”-8从外形来看应仿自苏制“at-4”,实战证明x它的性能稳定,可靠,并出口到海外,前不久波黑内战中也曾见过它的身影。其实,前几年中国已公开了“红箭”-8的改良型,它的头部加装了一个长探杆,襒方面可增大穿甲厚度,又能对付世界上越来越普遍的反应装甲。
中国反坦克导弹:
红箭-73反坦克导弹
红箭-73反坦克导弹是仿制前苏联at-3型反坦克导弹的产品,1978年设计定型,是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
全弹分为战斗部舱和运载体舱两部分,平时分离装箱,使用时将两个舱体通过快速卡钩连接在一起;在弹体左上方弹翼根部装有一个曳光管,用于在飞行时进行观察和瞄准;战斗部采用空心装药单锥型战斗部;制导方式为目视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手控制导。
改进型:红箭-73a 红箭-73b 红箭-73c
全弹重:11.3千克
战斗部重:2.5千克
弹长:0.84米
弹径:0.12米
翼展:0.349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500米
飞行速度:120米/秒
射速:2枚/分
破甲威力:150毫米/65度
红箭-73b反坦克导弹
红箭-73b反坦克导弹是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型。
在导弹的制导系统中增加了红外测角仪,使导弹的制导方式变为红外半自动跟踪、导线导;在弹体上将曳光管改为两支对称设置的红外辐射器;另外,对控制箱进行了改造,提高信号处理精度、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在采用红外半自动制导后,还保留了原弹的手控制导能力;对战斗部进行改进,提高破甲威力。
全弹重:11.7千克
弹长:0.869米
弹径:0.12米
翼展:0.349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400米
飞行速度:120米/秒
射速:2枚/分
破甲威力:180毫米/65度
红箭-73c反坦克导弹
红箭-73c反坦克导弹与红箭-73b反坦克导弹的原理基本相同,但采用了随动发射架,在对目标的跟踪过程中,发射导轨与瞄准具同步,使发射方向与瞄准方向始终保持一致,从而扩大了导弹的可攻击区,使作战效能更为提高。
红箭-8反坦克导弹
红箭-8型反坦克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1984年定型。
导弹采用光学瞄准跟踪,红外半自动制导、有线传输指令。控制方式为燃气扰流片,管式发射。导弹采用多种发射平台,可由步兵携带、履带和轮式发射车、直升机等多种方式发射。
红箭-8型反坦克导弹有红箭-8a、红箭-8c、红箭-8e等多种改进型。
红箭-8a的主要改进是:提高战斗部威力、改进了续航药性能,但不改变原弹的其他战术性能和使用性能。
红箭-8c是在红箭-8a的基础上在导弹头部增加了探杆,提高了对付爆炸式反应装甲的能力。
红箭-8e主要是改进了导弹的发动机和续航药性能,使导弹的最大射程提高到4000米;在控制系统上加装了热像仪,使导弹具备了全天候的作战能力。
全弹重:11.2千克
战斗部重:3.1千克
弹长:0.875米
弹径:0.12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100米
飞行速度:200米/秒
射速:2-3枚/分
破甲威力:180毫米/68度
红箭-9反坦克导弹
红箭-9型反坦克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1999年国庆阅兵中首次出现。
导弹的战斗部采用串联空心装药战斗部,前置空心装药用来破坏目标披挂的爆炸反应装甲,主装药可击穿裸露的目标主装甲,反坦克装甲效果较好,以68。射角命中目标时,可击穿披挂pbfy-1型制式反应装甲的320mm厚均质钢装甲。导弹中部和尾部分别有4片呈“十”形配置的折叠弹翼,飞行时张开。
“红箭”9反坦克导弹的动力装置由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组成,飞行能力较强。“红箭”9反坦克导弹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克服战场上烟、雾、火光和背景的干扰,也可对付敌人的主动干扰。 “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射制导装置由反坦克导弹发射筒、热象仪、电视测角仪和激光传输器等部分组成。“红箭”9反坦克导弹发射制导装置比较先进,采用了光学瞄准、发射筒发射、电视测角、激光指令传输、三点导向和数字化控制技术。发射后,射手要做的只是始终将瞄准线对准目标,制导装置自动发出激光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红箭”9反坦克导弹平时装在用作发射器和贮存、运输包装器的发射筒中,便于维护和保养,每个发射筒重37kg(含导弹)。发射筒安装在发射架上,发射架高低射界一10度~ 10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2oo度, 最大射程发射导弹时,射速为2发/min。
热象仪用于在夜间或能见度比较差的白天观察战场、搜索目标、发现和识别目标,以及在导弹发射后进行继续瞄准和跟踪目标。热象仪的工作波段为8微米-12微米探测距离为4km,识别距离不小于2.5km。因而使“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具有较强的夜战、全天候作战能力。 电视测角仪用于测量导弹与瞄准线之间的相对偏差角,形成修正弹道的指令,使偏移的导弹继续沿瞄准线方向飞行。电视测角仪有两种工作模式:宽视界模式和窄视界模式。当电视测角仪工作在宽视界模式时,方向视界为左右各2.88 度,高低视界为一2.21度- +2.21度;工作在窄视界模式时,方向视界为左右各0.36度高低视界为一0.28度- 十0.28度。激光传输器是为飞行中的导弹传输控制指令,来控制导弹在空中的飞行姿态的器件。激光传输器的指令传输距离超过5.5km,工作波长为0.9 微米。
中国“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可安装在多种发射平台上机动。如履带式车辆、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军用卡车、直升机和舰艇等。
北方工业公司还研制了“红箭”9a毫米波制导反坦克导弹、“红箭”b激光驾束制导反坦克导弹等“红箭”9系列导弹,使“红箭”9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形成一个家族。
发射筒重:37千克
弹径:0.152米
最大有效射程:6000米
最小射程:100米
射速:2枚/分
中国红箭-9反坦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