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7 07: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5:07
导语:课堂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课堂管理不但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还可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课堂纪律管理出现的问题
1.小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生都存在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会直接影响课堂纪律,但是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眼神没有精神,容易发呆,对于教师所讲的一脸茫然,在课堂上不积极回答问题,喜欢在课本和书桌上乱涂乱画,还有一些小学生生性好动,一会摸摸这,一会动动那,喜欢在做一些小动作,玩铅笔盒,抠手指。
2.小学生在课堂上争吵打架
在课堂上小学生容易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甚至打架,例如,同桌拿了我的橡皮不还给我,他在桌子上占的位置比我的大,他把钢笔水洒到了我的衣服上等等,小学生会因为这些相互争论,如果这时候教师没有发现,他们也许会越来越放肆,甚至大声争吵,动手打架,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也对课堂纪律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常常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
3.小学生故意捣乱
有很多小学生性格很特别,总喜欢在课堂上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喜欢引起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例如,在教师写板书的时候拿纸团砸前面的同学,或者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或者故意碰一下正在写字的同学。很多教师在面对这种故意捣乱的行为时,常常为了赶教学进度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还有一些教师会示意这些同学安分一点,以维持课堂纪律,多数教师遇到这种问题,都感到非常的头疼,一方面如果严厉得处罚这些同学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如果放纵不管,这些同学的捣乱行为会影响班级的良好课堂纪律。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课堂纪律管理对策
1.教师要善于*课堂纪律
(1)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
小学课堂的纪律管理不是要制定各种严格的班级制度,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行为共同维护课堂秩序,和谐课堂纪律。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我们不主张制定严格的课堂纪律把小学课堂搞得死气沉沉,让学生感觉课堂很压抑。教师要可以合理的调节课堂氛围,通过唱歌或者游戏调动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一个愉悦的课堂中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要掌握好“动”的尺度,不能让课堂过于活跃影响教学,动静结合,促进小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2)设置一些基本的课堂纪律
设置一些基本的课堂纪律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例如,教师将一些基本的课堂纪律打印出来贴在班级里,主要内容包括:预备铃响后要迅速回到教室,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拿出下一节课的课本;上课铃响后,老师走入教师,班长要喊起立,全班同学向老师问好,老师礼毕请同学们坐下;如果上课迟到,需要在门口打报告老师允许后再进入教室;上课保持正确的坐姿,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向要回答问题要举手,老师允许后起立回答问题;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不能恶意打断,老师不让讨论时,禁止相互交头接耳;下课铃后,教师离开教室以后学生们方可离开。
通过设置这些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自觉维护课堂秩序。对于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要积极地和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的想法,用亲切的语气来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自觉改正,不断进步。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捣乱的行为,教师要积极地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方式演示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影响整个教学活动。例如,对于一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教师可以走出去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敲敲他的课桌,提醒学生要注意听讲。
2.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
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是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目标,良好的课堂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教师不间断的指导和教育小学生的一举一动。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良好的课堂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重要动力。
(1)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课堂习惯离不开认真的倾听,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是最基本的课堂的素质,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课内容、同学们的观点和思路,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小学生的课堂一般是45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可以持续大约20分钟,20分钟之后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大脑习惯性疲劳,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进度和节奏,通过一些积极地方式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者唱歌,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参与性,让小学生得到一定的放松,再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2)良好的回答问题习惯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辅导的作用。很多小学生遇到疑惑的问题时,怕老师批评或者害怕别的同学嘲笑,不敢举手提问问题。教师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看到有的同学表现出很困惑的表情,要积极地询问是否没有听懂,鼓励学生们积极地提问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于小学生学到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有限,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问题,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引导,教他们应该怎样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教他们应该怎样回答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回答问题习惯。
(3)良好的记笔记习惯
良好的记笔记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堂知识,便于学生在课下可以拿出笔记进行温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记笔记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记笔记习惯,跟着老师的教学内容,一边听一边记,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用笔写下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迅速掌握课堂重点知识,学生的笔记是第一手复习资料,人的记忆力只能持续一段的时间,课堂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很快想起老师讲的课堂知识,并且记笔记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记笔记方法,小学生由于写字速度和词汇量都有限,如果把老师的每句话都记下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影响了听课,得不偿失。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可以使学生收益一生,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端正的行为习惯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如: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艰苦朴素等这些道德行为准则在某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学生具备了这些道德品质。一年级的小学生对道德这个概念是相对模糊的,因此教师需要多下功夫去适当地引导学生,如果在课堂上遇到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尝试用以下培养学生道德的方法进行教育,从而实现学生自己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教师可以间接一点,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简短的寓言故事和生活中的小故事等来批评或鼓励学生的行为,正确地引导并告诉学生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懂礼貌的好孩子。
当然故事的讲述要得当、形象、生动、具体还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讲述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不得占用太多的上课时间。这样不仅提供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有力条件 ,而且通过教师的说理,使学生明晓道德,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用一些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由于榜样人物能把道德诠释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再者,由于小学生的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所以用这一方法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从而用道德品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教师要用心去读班上的每一位学生
教师除了要用心教授知识外,还要用心地去读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生的成绩,思想动态,生活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手段是多种多样,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查看学生的档案。2、查看学生成绩调查记录表。3、向学生家长资询。4、教师自己对学生的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的了解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动态,排除各种会对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可能性干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达到更细致入微的管理。
三、利用学生注意的特点,提高注意力
一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的时间是比较短的,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几乎是10分钟左右,教师如果不进行一定的调节会很容易使课堂纪律乱成一片,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调节呢?
1.教师可以通过变换教学方法、活动方式等。如教学方法:讲授、谈话、讨论,演示、练习适当变换;活动方式:竞争机制、游戏学习相互变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2.知识的内容要以有趣性为主,多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玩中学。
3.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规范课堂的命令语,如:“ 121,坐整齐;小眼睛,看黑板;花铅笔,请放下;小耳朵,听讲话”等等。
4.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感之特点来调节注意,对视力、听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往前安排坐位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提高注意能力,将喜欢说话、做小动作的学生安排到老师容易注意到的视野之内,以便老师可以督促其集中注意。
四、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集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彼此所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课堂纪律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学生虽然知道的比较少,身心都不成熟,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教师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的指导。
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与信任的朋友关系。教师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学生与教师配合默契。课堂纪律也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