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平台的一点思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0 01: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20:18
日志平台的对开发、运维人员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它可以方便开发、运维人员快速定位问题,从这个角度,日志平台是个搜索平台;同时还可以做有效的数据分析,比如分析 pv, uv,httpstatus,用户行为,资源消耗,网络攻击、trace等等,应用场景非常丰富,这时候它又是个数据分析平台,在马上到来的5G时代,物联网的真正兴起,日志平台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日志其实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应用打印的server log,Linux文件系统的syslog,/var/messages 等等都是日志,日志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时序数据,类似于监控领域的metrics,只不过metrics一般是比较结构化的,每个字段数据长度都比较小,通常是时间+tag+value ,而日志也带有时间,但是单条日志可能会比较长(有时候不止一行) ,同时大多数都是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数据产生后不会被更新。
简单说日志平台既要存储又要计算
功能上,日志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的功能点
1、日志的采集
2、日志数据的存储
3、日志数据的快速检索和分析
日志要搜索,就要集中存储,就要采集日志,以前日志采集分2种,一种是agent的方式,一种是agentless的方式,前者是在要采集的服务器上部署一个agent,agent将日志不断的发送给日志server端,agentless的方式是通过类似ssh远程登录服务器去抓日志。
agentless的方式不需要部署agent,一般是定时的方式去拉日志过来,这种方式时效性很差,不能实时监听文件系统获取最新的日志数据,基本上业内很少有人采用了,以前阿里巴巴的TLog似乎是采用这种方式。
现在大部分是采用部署agent的方式获取日志,比较有名的是flume,logstash,filebeat等等,flume和logstash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控制占用的cpu和内存资源,在微服务化架构的环境中,采集日志对agent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资源消耗要尽可能的低,filebeat相对比较轻量,功能也非常强大,使用人越来越多。
agent的方式本质上是调用server的api接口将数据发送给日志的server,因此另一种使用方式就是app直接调用日志server的api,比如将这个功能做成log4j的插件,或者写入其它的常用的日志组件中,这样日志采集的成本最低,但是当日志服务不可用的时候,日志数据恢复成了稍微麻烦的事情。
通常在一个成规模的企业内部,使用agent的方式采集日志,管理agent也是一个问题,比如阿里巴巴目前声称SLS的agent部署超过200万个节点,不要说200万个节点,就是200个节点,我们总不能挨个登陆去修改agent的配置文件吧,因此采集任务的自动下发,生效,更改非常重要,同时还要能够自动管理agent的状态,升级agent等等。
以前阿里巴巴的TT也有agent采集,部署规模也较大,在实现方面,有些场景下agent会请求服务端的clientAPI,这种设计在双11降级恢复的时候,会给clientAPI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在设计应用于大规模的agent部署场景的时候,应该考虑这种问题。
写的目的是为了读,要更好的读,就要设计更合理的存储方案。既要满足检索,又要做数据统计和分析,似乎解决方案只有倒排索引了?开源社区一提到日志的存储,一般都会选择elasticsearch,一些创业公司也会基于或者借鉴es来做存储的方案,这个东西的确开箱即用,一个命令拉起来,日志灌进去,搜索效果似乎也不错,kibana也能分析,但是当我们实际部署应用起来,就会发现用es存日志是一个成本非常昂贵的方案。
在一家稍有规模的公司,日志数据10w/s每秒的写入是非常容易出现的,实时索引,然后刷到文件系统缓存才可见,es这种实现方式,本身就不适合迎接这种高tps的写入,同时它读写不分离,一般情况下,Lucene的设计在日志场景下需要经过特殊的优化,比如将那些常驻内存的数据进行lru处理,将不常用的索引关闭,在merge的时候对避免重复IO,segment关系映射内存优化等等,越深入了解,越发现这种方案真的太奢华了,业内用es做日志存储的基本上都是土豪,动辄几百上千的服务器堆砌 + 精细化运维,性价比极低,真是暴殄天物,日志规模较大的,财力一般的公司就不要考虑这种败家的方案了。
日志的存储实际上需要实时求是,根据日志的特点,灵活的设计存储方案。
日志搜索也是一种典型的交互式查询的场景, 当然是越快越好,比较理想的情况是1-3秒返回结果,但是时间跨度非常大的场景,十几秒用户也能接受,超大规模查询最慢不超过30秒等等,检索方面,除了输入关键字,还希望能够支持功能强大的分析、过滤、统计。这种特点,其实给存储留下了非常大的设计空间,也是不小的挑战。
存储首先应该是分布式的,可以方便水平扩展的,同时根据日志的特点,做少量的必要的索引。比如日志一般是按照时间范围搜索和分析的,那么时间显然是最重要的索引,同时日志来自哪些机器,属于哪个应用,什么机房,应该会有一些标签,那做一些基于标签的索引就足够了,那么现有的一些存储系统能不能直接利用呢?
前面说了日志是一种时序数据,那么opentsdb能不能做日志的存储呢?opentsdb本身依赖hdfs,hbase,从部署角度讲,太复杂,同时它一行就存储一小时的数据,每一行是一个metric,这种方式,你日志怎么存,显然不合理。
kafka这种东西呢,它也给每条消息加了时间戳信息,支持按照时间戳seek,kafka的架构设计其实给了我很多日志存储设计的启发,但是它的索引仅有时间是不够的,也许你会想能不能在topic名字上做点文章,我想也是不可以,因为我们要索引的东西还是蛮多的,kafka在topic数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性能会下降的比较明显。
日志统计和分析方面阿里巴巴的SLS是通过标准SQL来做的,但是我更喜欢类似shell命令行的风格和方式,sql思维需要一些时间转变,用户并不一定都会喜欢sql,但是不管怎么样,要分析、统计日志,需要在日志存储系统上面搭建一套DSL分析引擎,能够加入常用的算子,同时还能分布式执行这些运算,同时快速的返回结果,曾经想过用MLSQL加载日志的数据然后用sql分析完将结果取回,这其实也是一条很好的思路,虽然MLSQL不需要每次都提交spark作业的过程,但是搬运数据还是会牺牲掉一部分时效性,好处是计算和存储是分离的,同时我还希望日志平台能够实时的监听一些我感兴趣的日志事件,然后在自定义的dashboard中展示,支持报警等等。
最近1-2年一直在研究探索更具性价比的日志管理平台,后续会将一些心得体会、解决方案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