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7 11: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5:41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年,我看着身边的同学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青春的色彩,更是知识水平的提升与道德境界的改变。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理论课程。认真完成了课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自己的新的理解,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大学》一书中,开头一句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能后而静,静能后而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解释中提到,第一句中,第一个“明”是动词,有着发扬、表现的意思。第二个“明”则是形容词,众所周知应该是高尚,伟大的意思。所谓虎头,第一句话是《大学》全书的宗旨,“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语云:“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最伟大的所有德行,都应该是出自他的善意。作为参与教学与接受教学的大学众人,自然也应该以善为心中正道,任何事物都留善一分,才能弘扬自己的出众修德。想要有高尚美好的愿景,就必须要从自己做起,行事向善。其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每一件事都有始有尾,只要我们知道如何安排先后顺序,那就是我们做成事的正道了。成功之路最快的近路就是讲求方法与效率,“不知者不罪”固然是对自己不晓事物犯下错误的最好开脱,但也是对自己为人处世的不负责任。由此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只有充分地了解一件事物,遵从系统性与完整性,才能无往而不利。这是全书中对“明德”最直截了当的解释,也是对大学生提出的最高标准。
四载年华,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最应该学知识道德的时光。明德者众数,然年华短暂,不可囫囵吞枣。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即便精力再旺盛、潜力再充沛,一个人的能力也是始终有限的。那么,如何能在短暂的时间里“不负少年时,饱读圣贤书”呢?这就提出了我们应该讲求办事效率与方法,同时懂得是非与道理,令两者有机结合,并且遵从自然规律,充分了解自己,使理论与实际达成共识,才能达到最高效率。这也就对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要提升自我要求,合理规划与安排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并努力地付诸实践,更要广结良师益友,接触新事物,感受新环境,了解新观点,吸收新建议,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体会个人与他人的差距,并把值得吸收的经验作为自己的正面目标不断努力;维持进取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谦虚谨慎,*做人与说话的艺术,争取不断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明德”,才能让我们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大学生”。同时,仅仅是我们大学生群体进行努力也是不够的,我们也需要国家、*与社会适时而有效的助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学生专业不对口,社会不需要?不仅仅是大学生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的缘故,社会没能够提供公平的就业平台、充足的就业岗位,良好的工作环境与职工待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在上个十年拼命考公务员,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公务员待遇相较私有资本企业而言更稳定,更好,更能接受呢。人往高处走,如果我们的社会继续保持原来的状态,不提高其他岗位的待遇,那如果公务员待遇没有下降,可能现在的大学生仍旧把考公务员当成自己的天花板,那*与国家的责任就不是既往不咎了。在教育阶段,*应给予各所大学配置良好的教育资源,吸收更优质的学生资源,并大力推动大学生项目竞赛与考取证件的工程,鼓励大学生多方位各体系适度学习,提升全方面能力,统筹发展;在应届大学生就业时鼓励各类岗位提供的公司招收有才华有实力的大学生,坚决打击黑幕与不公平行为,尽可能使更多大学生学有所用。这才能使更多大学生明白“明德”之意义,俭以养德,不断进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许许多多这样的名言,从古到今提示着学者们不断进取,取“明德”为己用,奉献社会,回报国家,这也是这篇文章落尾时,最真诚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