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的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0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21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2113重要范畴。用以说明5261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4102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1653同。
老子所说的“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孔子所说的“道 ”,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
佛家所说的“道 ”,是“中道”,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
道: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
道的原始涵义
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这一变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易经》中有“复自道,何其咎”(《小畜》),“履道坦坦”(《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复》),都为道路之义。
《尚书·洪范》中说:“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里的道,已经有正确的政令、规范和法度的意思,说明“道”的概念已向抽象化发展。
春秋时,《左传》曾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和“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之说。这里的道带有规律性的意思,表明道的概念已逐步上升为哲学范畴。
到了春秋后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在老子以前,人们对生成万物的根源只推论到天,至于天还有没有根源,并没有触及到。到了老子,开始推求天的来源,提出了道。他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二十五章)。
对于老子所说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认为,道是精神性的本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客观唯心主义。有的则认为,道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唯物主义。老子认为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道生成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道虽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但它不同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东西。所以,“道”存在于人类语言及图文之外,心灵可以感知而无法言传和图示。——不能靠感觉器官去体认,也难以用普通字词去表示,只能用比喻和描述来说明它的存在。
对于世界的统一性,老子作了天才的推测和描述。老子的道论,对于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道论的演变
略后于老子的范蠡,把天道看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他认为,人事必须“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违反客观规律,必然招致灾祸。“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他说的天道主要指阳至而阴,阴至而阳,盈缩转化,周旋无尽的矛盾运动法则。天时于己不利时要主动退避,天时对已有利时要积极进取。范蠡受老子道论的影响,说“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国语·越语下》)。但他主张适时积极进取,对老子贵柔守雌的思想又有所批判和修正。
战国时期,齐国稷下道家用“精气”来说明道,把虚而无形的道看作是流布于天地之间、遍存于万物内部的“精气”。说:“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管子·内业》)。老子曾把道表述为“冲气”,并说“其中有精”。稷下道家从唯物的方面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这一思想,把道表述为无所不在而又富有生机活力的精气。精气说对后来中国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它赋予精气以灵性,有神秘化的倾向,与唯心主义划不清界限。
庄子是战国中后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道是世界的终极根源,是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的宇宙本体,否认有超越于道的任何主宰。他还认为不可能给道提出明确的规定,“道不当名”,“道昭而不道”,即使取名为道,也是“所假而行”。所以只能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对于庄子的道,当前学术界有人认为是独立自存、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并以《庄子》书中“物物者非物”之语为根据,证明道是非物质性的造物主;也有人认为道是指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的、产生了天地万物并存在于其中的物质本体,并以《庄子》书中“通天下一气”之语为根据,说明道就是物质性的气。大多数学者认为庄子夸大了世界本原的神秘性,并把事物的相对性绝对化了,否定事物之间的差别,表现为相对主义,他的道论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问。
韩非汲取并发展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提出了关于道、德、理三者互相关系的学说,辩证地处理了它们的关系。他认为,“道者,万物之始,……万物之源”,是“万物之所然”、“万物之所以成”。把道视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天地万物存在与发展的总依据。他还认为,“道”是终极范畴,是万物的普遍规律,而万物的特殊本质就是“德”,“德者,道之功”;万物的特殊规律就是“理”,道是“万物之所稽”,“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把道、德、理的关系视为物质世界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所著《易传》也提出关于道的学说,认为道就是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普遍规律。《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把一阴一阳相互转化视为道。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把道视为无形的抽象规律,与有形的具体事物区别开来。
到宋代,张载以道为气化的过程,说“由气化,有道之名”;程颐、朱熹则以道为理,表现了气本论与理本论的不同。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这一范畴是道家提出的,后被各家学说所接受,虽各有不同理解,但已成为宇宙本原、普遍规律性的代名词。它对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曾起促进作用。
金文中的“道”字新解
“道”字不见于甲骨,但见于金文,其形象是手托着首(脑袋)或直接将脑袋藏在衣服中(见图),意思就是用衣服把头蒙起来, 用来表示一种人们必须走通而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但走起来就像用衣服蒙着头一样,要摸索着前行。如果不是迫切希望前往的目的地,没有人会像被蒙上头一样走向一条陌生的路径。蒙头确实与行走紧密相关,如果我们被突然蒙上头,第一个感觉就是寸步难行。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双眼在保持身体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蒙上双眼一般就很难保持行走时的身体平衡。所以,金文中的“道”字,指的应该就是陌生而必须走通才能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这可能就是古人单用“道”字表示道理、法则、规律之类抽象概念的原因所在,例如,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养生之道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21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老子"强名曰:"道"
"道"散形为炁,炁聚形为"太上老君"。--《老子想尔注》。
"太上老君"是大道的本体(道体),"先天一炁"是大道作用(道用)。
《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道体)……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太上)。……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先天一炁)。
《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道体),无为无形(道用),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中文名
道
外文名
straight,transformation
提出
《道德经》
定义
哲学名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22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哲学的角度解释何为“道”何谓“道”
道就是规律,道是无形的东西,道是一切产生的源泉,道是本质,道是和谐.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则.道德是人类通过约定而产生的,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而产生的东西,有一定的约束力.建议你通过自学,丰富自己的知识,那样比较容易找工作.
道的三种解释
(10)量词,用于某些细长的东西,如一道闪电;也可用于形容门、墙等;还可用于命令、题目等或用于连续的事情中,相当于“次”。(11)线条,细长的痕迹。(12)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一道闪电
道的解释
“道”的解释 1. 道 拼音:[dào](1)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指“道家”(中国春秋...
中国文化的“道”怎么解释
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起源,又回归于道,“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返回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作为...
何谓道,道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也表示事理、规律。道是一种状态,混沌虚无,空,静,和,善。同时,道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主宰一切,并且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和法则。这些法则,人应该遵循,顺行则吉,逆施必凶。道是一种能量,永恒不变,周行不殆。化生万物,同时蕴藏于万物,所以万物,包括日月...
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何为“道”何谓“道
从哲学角度看,道就是一种意识。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古代书籍中的道都解释为什么意思,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大道,大学之道等等...
“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是名词,这里的意思是天地万物之道,是大自然的法则。第二个“道”是动词,意为说、叙述、说明。第三个“道”跟第一个是相同的意思。对于“道”字,现代的用法跟古代的用法基本相似,当作为名词时,有道路、道理、方法等意思。当作为动词时就为说、讲的意思。
道家中的道怎么理解?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构成世界的本体;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创造宇宙的原动力。老子所说的“道 ”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世界的本原(本体),世界由以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第二,世界的...
古代的道是什么意思
意思:1、供行走的道路。举例: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2、道德,道义,正义。举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3、路程;行程。举例: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4、方式,,方法;技能。举例: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
“道”是怎么样的一种解释?
道,dao,从辵(辶 chuò )从首,首亦声。“首”指“头”。道,头行走也。意识带领身体(的走向),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是生命的本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礼记·中庸》辶是辵,指“乍彳乍止、走走停停”。“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